杨彦斌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从出场语境到出场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出场学视域呈现被引量:7
- 2015年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问题,不仅展露着思想政治教育"自我反思"的学术旨趣,而且映现着思想政治教育所表征的时代精神。历经30余年的学科创制史,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各种研究范式依据的"思想酵素"不同,往往各执一端,难以达成共识,呈现出一种"合法的偏见"。对"问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的反思尚未达到本质性的澄明,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诸种研究范式形成了"片面的深刻"或"深刻的片面",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创新发展的瓶颈。而要摆脱这一困境,就需要以一种"宏大视野"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进行整体性考量和方法论审视,一种从出场语境到出场路径再到出场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场学研究范式得以呈现。
- 杨彦斌陈勇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出场路径
- 乌兰夫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既面临难得的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必须不断开阔学科视野、拓展研究论域、完善内容体系、提升...
- 杨彦斌
- 关键词:乌兰夫民族自治
- 文献传递
- 从逻辑运思到生活表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转向被引量:1
- 2014年
-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意义的深度哲学反思和冷峻的理论构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它的实现问题,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和终极问题。为深入探究这一问题,须以从普遍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范式为基点,勾勒从价值到教育价值再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图式,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制机理,最终开显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践理性进路,即从拒斥传统的形而上的"理论说教"转向关照现实的形而下的"感性世界"。
- 杨彦斌王春刚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运思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宏大叙事"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不仅展露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探索的行动指南。这种坚定的理论自信无疑源自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之"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逻辑之"应该",最终躬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逻辑之"实践"。
- 杨彦斌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个维度
- 2014年
-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首次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求社会主义本体之真。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定论,可谓众说纷纭。
- 杨彦斌
-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史消灭剥削历史进程
- 从本体到历史: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而上学解读被引量:1
- 2010年
- 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过程业已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并不是演奏一首曲高和寡的历史插曲,而是描绘了一幅传承历史、引领现实、追求理想的历史画卷。在这部"历史史诗"中,邓小平铸就了一种别具匠心而又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塑造了独特的"个人气质"。从形而上学的视角看,这种独特的"个人气质"至少凸显在以下三个层界之中:在本体论维度上的"求真"精神,在辩证法维度上的"求变"运思以及在历史论维度上的"求善"指向。
- 杨彦斌
-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 论增强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学理依据被引量:2
- 2013年
-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接力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凸显了独特的"中国气质",汇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创造了惊人的"中国奇迹"。不仅全党要坚定这样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更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增强"三个自信"。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最终完成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课题。
- 杨彦斌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 从话语模式到生活模式: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模式建构
- 2015年
-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灵魂"的一种"回乡",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历史性和现实性、革新性和引领性,进而实现"诗意的栖居"的不二法门。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置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年的大背景下予以考量,悬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逻辑运思、自制机理和实现路径等一般论域,一条清晰、缜密的从形上思辨到辨而上思再到形下关照的思维逻辑得以呈现,一种鲜活的从话语到需求再到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模式得以出场。
- 杨彦斌陈勇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
-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传统道德共同体的现代重建
- 2014年
- 针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实践和道德理论危机,麦金太尔担负起了拯救这一危机的历史重任,提出重建美德伦理须以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共同体为依归,进而重塑道德共同体。在这个寻根重建的艰难过程中,麦金太尔在受到各种"非议"的同时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表征出一种"弱"的马克思主义。而要强化麦金太尔的道德共同体,国内一些学者提出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但是不同学者对实践哲学援引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共同主体思想至今无人问津。
- 杨彦斌
- 关键词:麦金太尔道德共同体
- 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三重道德理性进路
- 2013年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立足当下、最为迫切的重大课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新实践,也是当代中国的最宏大"叙事"之一。从形上理性的视角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至少应该开显以下三重道德理性进路:以"感性世界"为基点的实践道德理性进路;以"以人为本"为判据的价值道德理性进路和以"沟通对话"为旨趣的交往道德理性进路。
- 杨彦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