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方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认识论
  • 2篇情感
  • 2篇现象学
  • 1篇道德法则
  • 1篇道德哲学
  • 1篇信仰
  • 1篇信仰观
  • 1篇性善
  • 1篇性善论
  • 1篇意识观
  • 1篇意蕴
  • 1篇知识
  • 1篇中华文明
  • 1篇生平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危机
  • 1篇天人和谐
  • 1篇平等观
  • 1篇仁政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4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12篇贺方刚
  • 2篇王兆响
  • 1篇高懿德

传媒

  • 4篇中共济南市委...
  • 2篇齐鲁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开封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情感与理性: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
康德哲学的理性主义之特点恐怕是治康德学的人基本上都接受的,康德哲学中对经验论和唯理论所做出的调和与折衷也是被学界所广泛认可的。除此之外,康德哲学中的情感因素,一般说来,大部分人都认为会集中体现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尤其是康...
贺方刚
关键词:宗教哲学
康德的“弃恶从善”观——论“重建向善的原初禀赋”
2011年
康德的宗教哲学与其道德哲学是紧密相连、一以贯之的,都致力于解决人的向善问题,这既是他的生存关注,也是康德学的核心问题——人类学——的关键所在。康德的"弃恶从善"观既是他遵循理性主义的思路而抽象思辨的产物,也深受其所属教派虔敬派的影响,即从行为动机上入手严格遵守律法,由此而导致了康德注重采纳法则为行为准则的改过迁善之法。
贺方刚
关键词:向善
自由之“知”何以可能——康德道德哲学认识论基础研究
康德学术,至今仍如一座丰碑,巍然屹立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熠熠生辉,吸引着数优秀的头脑为之殚精竭虑。关于其对后世的影响,康德当年曾预测说,人们要到一百年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要旨。然而,在今天看来,康德大大高估了后人的思维能力...
贺方刚
关键词:道德哲学认识论逻辑形式
文献传递
以民族文化的发展助推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评《中华文明复兴中的民族文化》
2016年
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民族文化五彩纷呈。民族文化如涓涓细流,汇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当中,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动力。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一环。民族文化中蕴涵着博大的人文关怀,它是"文化立国"的根基和支撑,对中华文明复兴能够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我们应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贺方刚
关键词:民族文化助推中华文明
天人和谐万物芳——从佛家众生平等观到物种文明理论
2013年
佛教中的"众生平等"观念中蕴含着一定程度上的物种文明倾向的"物种平等"思想,其道德化实践能够起到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作用,但不能彻底克服这些危机,因为它本身具有片面狭隘性、非逻辑非理性和缺少现实性等特征。物种文明的"物种平等"思想,克服了"众生平等"观的上述缺陷,确立了全面科学的物种平等思想及物种平等交往的生活方式,其现实化实践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是人类未来文化生活形式的惟一正确选择。
贺方刚
关键词:生态环境危机众生平等物种文明
马克思主义意识观再思——胡塞尔“现象学还原”中的意识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观的启发
2016年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观的角度来看,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对象的反映与摹写,属于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它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意识的本质、作用和内容等方面对此进行过详尽的论述。随着西方心灵哲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意识的研究日益深入,这在丰富意识理论的同时,给马克思主义意识观带来了一些诘难性的挑战。直面问题、应对挑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胡塞尔现象学还原视域下的意识观,尤其是从超越于自然主义、第一哲学的视角审视纯粹的意识,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观颇有启发。
贺方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观胡塞尔现象学还原
孟子“仁义”伦理思想略论被引量:1
2008年
从孟子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看,性善论、仁政思想、义利观和道德修养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这几个方面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内圣外王"为主线,以道德修养论为实现"内圣"的基本路径,以仁政为实现"外王"的方略,突显"仁义"伦理的思想特质,构建了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思想理论体系。
王兆响贺方刚
关键词:性善论仁政
康德“Schema”概念的现象学意蕴
2016年
康德以"哥白尼式"哲学革命的方法论变革,让"对象"依照"知识"成为可能,由此而使西方哲学史上"个体"与"普遍"相统一的认识论难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Schema"(图型)概念在联结经验对象与先验范畴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胡塞尔也是在统一"个体"与"普遍"的意义上推进了上述认识论困境的研究,这二者之间在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前后呼应的连贯性和思想史上的承接性,由此可以说,Schema概念已富含现象学的意蕴,康德在一定意义上开创出了现象学之维。
贺方刚
关键词:SCHEMA现象学意蕴
“对象”何以“依照知识”?——康德“哥白尼式”哲学革命的意义之重估被引量:6
2007年
康德以其"对象依照知识"这一振聋发聩的观点发起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的走向。这场革命基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困境,在力图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对立冲突的基础上将它们加以调和,建立了以"对象依照知识"为基本思路的主体性哲学。这场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在本体论领域发现了"对象"世界的存在;第二,在认识论方面发现和确立了主体能动性原则;第三,在哲学史上实现了哲学研究思路的转向。当然,囿于时代背景,这一革命仍是不彻底的,仍存在诸如知识的先天性问题、"物自体"不可知问题、现象与本体相分离问题、忽视客体性原则问题等缺陷。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康德发起这场革命的原因、知识背景、意义以及局限性重新进行了思考与定位,以期为深入理解康德的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高懿德贺方刚
关键词:唯理论经验论
奥古斯丁“恩典—信仰”观的认识论困境被引量:1
2014年
在西方思想史上,理性与信仰一直是以张力的形式存在的。这一张力不仅对人的"认识"本身带来冲击,使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能力进行更深刻的拷问与反思;而且也对人的生存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深刻揭示这一张力的思想家中,奥古斯丁功不可没,他从古希腊哲学中的"人皆求善"原则出发,靠哲学的沉思来寻求真理和至善;在无功而返后从基督教的恩典、信仰中得到了他所谓的"至善",使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张力转化成恩典与信仰之间的关系,拓宽了后人分析理性和信仰之关系的视域。
贺方刚
关键词:奥古斯丁信仰认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