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光源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实证
  • 2篇实证分析
  • 2篇普惠
  • 2篇金融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群体
  • 1篇第三产业
  • 1篇多变量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行业面板数据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政府
  • 1篇上市公司
  • 1篇社会可持续发...
  • 1篇社会责任
  • 1篇市民
  • 1篇市民化
  • 1篇陶瓷
  • 1篇陶瓷产业
  • 1篇农民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银行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张光源
  • 2篇杨静
  • 1篇高钰婕
  • 1篇杨向辉

传媒

  • 1篇中州学刊
  • 1篇财经科学
  • 1篇中国中小企业
  • 1篇武汉船舶职业...
  • 1篇西部金融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变量选择下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光源
中小建筑陶瓷企业的节能减排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建筑陶瓷产业的重要力量,中小建筑陶瓷企业承担着创造价值、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责任。从长远看,节能减排不仅是中小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紧迫要求,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
张光源
关键词:节能减排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筑陶瓷产业社会责任中小企业
区块链技术能否触发普惠金融革命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的速度明显在加快,这其中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外,更重要一点是诸多普惠金融的项目模式正借力新技术实现了商业的可持续性,让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都能分享到发展普惠金融的红利。于是新技术带来的"潜在生产力"逐...
张光源刘相波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影响因素——基于14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就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我国2004—2012年第三产业14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尝试探究了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相关因素。通过一系列计量检验和数量分析,研究发现:(1)在短期内,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例、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的比例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创造产生显著影响;(2)在长期内,需求因素、技能劳动力比例、金融深化等对第三产业就业创造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技术进步率作用为负。因此,全面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有效政策。
杨静杨向辉张光源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创造就业结构
浅析大学生群体网络“恶搞”文化现象
2010年
步入e时代,网络"恶搞"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技术的推动、大众文化平面化的发展趋势等四方面加速了"恶搞"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在舒缓精神压力、对有时代感的东西和新技术好奇、追求和想要参与社会讨论等心理因素下被网络"恶搞"文化"吸引"。一方面"恶搞"能够给大学生群体减压,给他们提供创新思考的新维度和新技术,并且满足他们作为准社会成员想要参与社会问题讨论话语权的需要,其好的方面值得传播,但另一方面它低俗的内容对大学生造成的冲击也应被抵制,大学生群体应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的教育,将对网络资源的被动吸收转变为有效利用,达到更加健康积极地发展。
高钰婕张光源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
浅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西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结合对甘肃、青海两省的实地调研情况,探究了普惠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作用。从两者的内涵和联系点入手,总结了两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并通过实际案例,剖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肯定了普惠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多方位推动作用,并提出了明确定位、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等政策建议。
张光源
关键词:一带一路普惠金融政府
浅析茨威格的乌托邦情结-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
张光源
关键词:乌托邦爱情
推进“三个同步转变”的新型城镇化--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被引量:1
2014年
近10年来迅速推进的城镇化,日益暴露出了"失地农民无工作"、"进城民工无归宿"和"城乡四元结构固化"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农民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其地域、职业和身份的三个同步转变理应成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内涵的核心体现。"三个同步转变"的新型城镇化,不仅将从物质、精神层面同步助推农民市民化进程,还将通过待遇均质化、资源要素顺畅流动以及集约高效发展破解城乡四元结构固化等难题。推进"三个同步转变"的新型城镇化,从中国国情出发,宜选取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农民工市民化的着力点应围绕提高个人消费能力和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两个方向展开,注重各类政策间的有效协同。
杨静张光源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