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涛

作品数:6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历史地理
  • 7篇政治法律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军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主义
  • 15篇史学
  • 9篇历史学
  • 9篇马克思主义
  • 8篇阶级
  • 7篇共产党
  • 7篇国民党
  • 6篇哲学
  • 6篇历史哲学
  • 6篇法西斯
  • 5篇史学家
  • 5篇文化
  • 5篇历史学家
  • 4篇中国共产党
  • 4篇汤普森
  • 4篇清党
  • 4篇民革
  • 4篇国共
  • 4篇国民革命时期
  • 4篇法西斯主义

机构

  • 3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7篇扬州大学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国家税务总局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作者

  • 64篇张文涛
  • 1篇张顺洪
  • 1篇姬颜丽
  • 1篇董欣洁
  • 1篇庞卓恒
  • 1篇林辉锋
  • 1篇邱涛
  • 1篇王旭东
  • 1篇吴英

传媒

  • 10篇史学理论研究
  • 9篇山东社会科学
  • 6篇甘肃社会科学
  • 6篇世界历史
  • 2篇人文杂志
  • 2篇史学史研究
  • 2篇武陵学刊
  • 2篇政治思想史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理论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后国民党对党内共产党理论的清除及其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1927年国共分裂,国民党继从组织上"清党"反共之后,从思想上进一步清除中共对国民党理论的影响。国民党将思想"清党"付诸实践后,却陷入极其尴尬的局面--除明确反对阶级斗争理论外,实际上根本分不清楚国共两党思想理论的界限。从思想"清党"的方式来说,无论是蒋介石"一反其义"的训令,还是部分国民党人"拿来主义"的倾向,都无法具体甄别国共两党理论。国民党思想"清党"的本质是否定新三民主义及相关政策,却保留被抽离革命内容的国民革命话语。这种矛盾状态不仅使国民党通过思想"清党"统一自身理论的初衷落空,还进一步加剧国民党内的思想理论纷争。
张文涛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阶级理论
断裂中的延续:新文化时期新旧文明转变中的阶级观念
2015年
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期,前期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为主,后期则转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应地,国人对救国之路的选择也由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这是学界的普遍认知,其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念,但这种划分在廓清时代主流的同时,也无形中扩大国人在接受新旧文化中的断裂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就阶级观念本身而言,它并没有否定新文化运动前期所倡导之民主,就其被国人接受的轨迹而言,事实恰恰相反。阶级观念是民主观念在阶级领域延伸后的结果,克服阶级壁垒是民主自我逻辑扩展过程中的试金石。民主观念与阶级观念看似相反、实则相成,其间的复杂关系在新文化时期国人所向往之新旧文明转换过程中显而易见。
张文涛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民主观念
思考未来:历史哲学的时间尺度被引量:1
2018年
历史哲学是对于人类自身命运的沉思。人们对于未来命运不确定性的探索与尝试,由来已久。不同的古代文明中,巫术、神话与宗教各自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16-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的影响下,哲学家们开始了大规模探索人类发展规律的思考,维柯、孔多塞、康德、黑格尔等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然而在追求永恒真理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体系始终存在无法克服的逻辑矛盾。对于科学理性有限性的认识,使得如别尔嘉耶夫、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等思想者提出,只有在信仰中,才能克服有限与永恒、现实缺陷与完美性追求的矛盾。20世纪的科学进展表明,"世界终结"确实存在,完美性的设想没有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以接受认识有限性与存在局限性为前提的。"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这句经典论断表明,对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关注,是唯物史观的核心与生命力所在。未来是人们积极行动创造的结果,而非哲学与宗教思辨的产物。
张文涛
关键词:历史哲学有限性马克思主义
全球视野下近代欧洲史的断裂与延续:论历史、历史学与史学史分期问题被引量:1
2013年
冷战结束如今已经有20年了,弥合东西欧历史学的裂隙至为重要。一些转折点曾对想象和记忆历史的方法产生了影响,但历史分期和历史学的分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方面的,其中历史语境塑造了历史学的方向。社会科学有足够多样的方法和提问来制造范式观念,其假定学术领域内的共识是不可操作的。历史学的重新定向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批判有很大关联。1990年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此前大量缺乏的相对跨民族的内容已经引入了。大多数这类历史著作仍旧是以西方中心的,只有最近才有历史学的全球方法。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张文涛
自觉与觉他——后五四时代革命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转变
2020年
五四运动之后,阶级观念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来,中国革命的主题受其影响亦发生重大变化,参与到革命进程中的读书人的自身定位也随之而变.在革命再起的复杂语境下,之前失败的革命被视为“士大夫革命”而遭否定,革命知识分子“士”的认同也一并终结.早期共产党人自我认同的转变最为彻底.在他们的影响之下,部分青年学生积极回应阶级观念,将学校中的不平等现象理解为“阶级”问题,把自身想象成处于被压迫者地位的“无产阶级青年”,在思想上成为社会革命的预备力量.
张文涛
关键词:青年学生士大夫知识分子社会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概念的意蕴被引量:1
2015年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概念不是指具体的学科,特别不是指历史学,而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切科学。"真正的实证科学"与广义的"历史科学"是等价的。当他们说"历史科学"时,强调的是其历史性;当他们说"真正的实证科学"时,强调的是其唯物辩证性。就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科学"的主要贡献唯物史观而言,唯物史观是一种历史哲学。
张文涛
关键词:历史科学历史哲学实证科学
论实用的过去(The Practical Past)被引量:3
2009年
实用的过去由所有那些记忆、错觉、少量不定的信息、态度和价值构成,个人或群体竭尽所能调动起它来,为生命中从事的各类行动辩护、维护尊严、解释、找借口或者坚持下去。政治的、法律的与宗教的过去除非由于意识形态或者某种先入之见,通常很少被触及。从"实用的过去"中,我们可以得出教训并将之运用到现在、去期待将来(或至少是近似的将来),为当前将要采取的行动提供理由(如果不是辩护的话),以使得将来好于目前状况。不管历史哲学是什么别的东西,它属于这样一类学科,其意味着将秩序和理性带入"实用的过去"中去,而非职业历史学家在不同研究领域中为同行的启迪而构建的"历史的过去"中。在历史学家构建的过去和历史哲学家构建的过去中做出区分,可以(或似乎可以)洞察当代西方科学文化中特别令人不安的一种关系,也就是文化现代主义语境中事实与虚构的关系(有时指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海登.怀特张文涛
关键词:虚构历史哲学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促进历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2008年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张文涛
关键词:历史学史学理论史学界历史学家
1930年代《大公报》对国民党法西斯化的认知与引导
2023年
一、引言民国时期,《大公报》以文人论政引领社会舆论,对国民党政权有系统观察,与国民党的关系也耐人寻味。数十年来学界对《大公报》包括其与国民党关系做了大量研究,①但仍有开拓空间。如何看待法西斯主义对国民党的影响就是一重要切入点。“一战”之后,法西斯主义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变动的三大政治思潮,中国也不例外。
张文涛
关键词:《大公报》法西斯主义国民党政权文人论政引领社会
师其意难去其法:论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对阶级斗争的认知被引量:1
2017年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由全面合作到分裂对峙,与两党在阶级观念上的调适、竞争和冲突密切相关。国民党对内联合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对外联合苏俄等"世界革命"力量,促使三民主义尤其是民生主义由原本倾向改良转而步入革命,阶级斗争遂成无从避免之事。在革命进程中,国民党接受并将阶级斗争完全视为对敌利器,已然突破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师其意不用其法"的遗教。国共两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冲突,并非简单地体现在是否支持或反对阶级斗争,而主要在于两党对阶级斗争范围的认定不同。国民党视阶级斗争对敌为革命、对己则为反革命,这一实用主义态度在国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中陷入困境,并最终导致国共关系的破裂。
张文涛姬颜丽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阶级斗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