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海峰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标志物
  • 3篇新生儿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递质
  • 2篇婴儿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标志
  • 2篇特异性标志物
  • 2篇球菌
  • 2篇外营养
  • 2篇微生物
  • 2篇菌属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杆菌
  • 2篇肠道微生物
  • 2篇肠杆菌
  • 2篇肠杆菌属
  • 2篇肠球菌
  • 2篇肠球菌属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篇朱雪萍
  • 7篇耿海峰
  • 3篇王华伟
  • 2篇李文梅
  • 2篇杨艳
  • 1篇汪健
  • 1篇许云云
  • 1篇陈财龙
  • 1篇杨斌
  • 1篇方芳

传媒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在0~3月龄婴儿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52例0~3月龄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小婴儿的临床特征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住院实施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0~3月龄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组10例,非新生儿组42例。分析其临床特征、镜下诊断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新生儿组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出现青紫和呼吸困难的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有咳嗽、呛咳和肺部啰音的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P<0.05)。与非新生儿组比较,新生儿组患儿住院时间较长(P<0.05)。两组在喘息、发热、声嘶、喂养困难和合并脏器损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中,纤支镜下见呼吸道解剖异常34例(65.4%),其中23例气道软化。30例(57.7%)合并支气管炎表现。24例(46.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有细菌生长,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需行纤支镜检查的52例3月龄内小婴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呼吸道解剖异常为纤支镜检查的主要发现,细菌感染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常见病原学。
耿海峰王华伟朱雪萍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婴儿
医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翻转课堂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逐步被广泛应用到医学教育中,但我国翻转课堂的教育改革尚处于萌芽期,很多学者对该模式理解存在偏差、导致生搬硬套,并未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教学成果,尤其医学生课程繁杂,相关的教学方法尚不能在国内普遍推广施行,本篇文章就翻转课堂的定义、医学教育中的相关教学方法等作一初步概述。
朱雪萍崔铭玲孙文强耿海峰
关键词:教学方法医学教育
肠道微生物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标志物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肠道微生物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标志物的应用,所述肠道微生物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中的一种或几种。早产儿...
朱雪萍朱晓黎耿海峰何云霞彭媛媛李文梅杨艳胡筱涵
lncRNA作为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特异性标志物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lncRNA作为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特异性标志物的应用。lncRNA有组织特异性与时空特异性,不同组织之间的lncRNA表达量不同,同一组织或器官在不同生长阶段,其中的lncRNA表达量也会变化,本发明首...
朱雪萍朱晓黎汪健刘刚胡筱涵王华伟耿海峰许云云方芳
文献传递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特异性标志物lncRNA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特异性标志物lncRNA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公开了lncRNA G034337作为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特异性标志物,通过提取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全血样本的总RNA...
朱雪萍朱晓黎刘刚何山耿海峰王华伟伍高红吴志新陈财龙
文献传递
肠道微生物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标志物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肠道微生物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标志物的应用,所述肠道微生物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中的一种或几种。早产儿...
朱雪萍朱晓黎耿海峰何云霞彭媛媛李文梅杨艳胡筱涵
文献传递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53例临床分析及其无乳性链球菌脑膜炎特点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5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或体温不升45例(84.9%);反应低下41例(77.4%);前囟饱满,肌张力改变38例(71.7%);嗜睡、惊厥31例(58.5%);食欲缺乏、呕吐、腹胀26例(49.1%)。等。脑脊液培养革兰阳性菌34例,其中无乳链球菌有渐增趋势;革兰阴性杆菌19例,大肠埃希菌仍占主导地位。无乳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噻肟、青霉素敏感,部分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无乳链球菌组与非无乳链球菌组比较:发热或体温不升、惊厥、肌张力改变,血白细胞计数,血CRP,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血白细胞明显低于4×109/L或高于20×109/L,且CRP大于>100 mg/L异常者应警惕无乳链球菌感染,尽早行脑脊液检查,并早期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对脑脊液高蛋白(大于1 g/L),高血白细胞(大于5 000×106/L)及糖低者(小于1.0 mmol/L)尽早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耿海峰杨斌朱雪萍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