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局灶性脑缺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再灌注
  • 1篇内注射
  • 1篇鞘内
  • 1篇鞘内注射
  • 1篇缺血大鼠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注射
  • 1篇脑缺血大鼠
  • 1篇脑缺血再灌注
  • 1篇脑缺血再灌注...

机构

  • 2篇广州市白云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宋学萍
  • 2篇邓月香
  • 2篇彭勃
  • 2篇王艳
  • 1篇郭阳
  • 1篇杨俊

传媒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注射VEGF途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静脉注射与颅内注射3种不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给药途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静脉注射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前4组大鼠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其中前3组大鼠造模后即刻、24h、48h分别于鞘内、颅内、静脉注射10ngVEGF。造模后12h、3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后3、7、14d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半影区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8因子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静脉注射组、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半影区VEGF在再灌注后3d、7d、14d依次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1;造模后3、7、14d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水平高于静脉注射组、手术组.而静脉注射组高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静脉注射、手术组大鼠梗死半影区F8因子在再灌注后3d、7d、14d依次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7d鞘内注射、颅内注射组、静脉注射组、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半影区F8因子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造模后14d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大鼠F8因子的表达高于静脉注射组、手术组.而静脉注射组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vEGF给药途径都可以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支循环形成.但鞘内注射与颅内注射这两种途径的干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
宋学萍孙盛同郭阳邓月香周俊球王艳彭勃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侧支循环鞘内注射
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中表达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c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规律。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随机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假手术(SH)组和手术(OP)组,OP组又分为再灌注6 h,12 h,1 d,3 d,7 d,14 d六个时间点。采用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光镜检测方法对模型予以评价。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梗塞中心区及半影区VEGF及F8因子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SH组无VEGF表达,OP组梗塞中心及半影区VEGF 6 h有表达,3 d达高峰期,7d后下降;而表达VEGF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3 d开始明显增多,7 d达高峰,14 d后下降。OP组F8因子(各大文献中均无F8因子的中文名字)在梗塞中心及半影区表达24 h开始减少并进行性下降,7 d周边区表达开始增加,14 d持续增多。结论 MCAO大鼠梗塞中心及半影区VEGF表达3 d达高峰期,7 d开始下降,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出现晚,7 d达高峰;F8表达7 d开始增加,14 d持续增多。
宋学萍孙盛同杨俊邓月香彭勃王艳周俊球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