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蓉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麻醉
  • 2篇全身麻醉
  • 2篇麻醉方法
  • 1篇丹参
  • 1篇丹参多酚酸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血常规
  • 1篇血常规分析
  • 1篇血压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腰硬联合麻
  • 1篇腰硬联合麻醉
  • 1篇药学

机构

  • 6篇黄石市中心医...
  • 4篇大冶铁矿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黄石中心医院

作者

  • 9篇赵蓉
  • 7篇匡良洪
  • 2篇刘少华
  • 1篇王雨来
  • 1篇舒成仁
  • 1篇石云琼
  • 1篇张青

传媒

  • 2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原医刊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80例高血压病人围术期的麻醉处理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全身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艾司洛尔静脉注射,结合表面麻醉完成气管内插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微量泵静注,严密观察血压,若血压高者则用尼卡地平降压;并心动过速者则用艾司洛尔。结果术中利用尼卡地平降压共26例,血压大部分较平稳;心动过速5例用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正常;偶发室性早搏者3例未作特殊处理。术后5例患者血压超过麻醉前,加强镇静镇痛后能下降;窦性心动过速2例用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心率下降至正常。本组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术后随访血压平稳。结论高血压病人采用全麻合理用药及处理方法,可保障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
赵蓉匡良洪
关键词:围术期高血压麻醉处理
基于Meta分析的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应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师对ACI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丹参多酚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作为试验组(EG)和西药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CG)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5.1.0版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方面:临床治疗总有效率EG组较CG组更高(P<0.05),NIHSS、BI、ADL、MRS、MMSE及MOCA指标情况:治疗前EG组和CG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EG组和CG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P<0.05),同时EG组相比CG组,除了MMSE无明显改善(P=0.23),其余指标均改善明显(P<0.05);2.安全性方面: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EG组和CG组无明显差异(P=0.52);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具体类型:EG组较CG组发生肝肾功能损害事件更多(P=0.02),消化道异常、头痛头晕、血或心率异常、皮肤瘙痒过敏等事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相比西药常规治疗,其有效性方面总体较优,安全性方面相对稍差(肝肾功能损害事件发生更多,其余无明显差异)。
匡良洪赵蓉赵蓉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咳喘药学门诊的建设实践与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 回顾性总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咳喘药学门诊实践成果,与综合药学门诊进行成效对比,评估其药学服务价值,为其他医疗机构药学门诊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药学综合门诊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及PCCM咳喘药学门诊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哮喘病例,通过药学门诊病人用药评估指导单、病人吸入装置操作评定表,对比评价药学综合门诊和PCCM药学门诊的药学服务效果。结果 以药学综合门诊哮喘病人为对照组,PCCM咳喘药学门诊哮喘病人为干预组,病人自我用药情况评估,在知晓用药原因、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应对措施、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首次就诊:对照组为92例(64.8%)、109例(76.8%)、87例(61.3%)、85例(59.9%),干预组为90例(65.2%)、107例(77.5%)、83例(60.1%)、80例(5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或随诊时:对照组为118例(83.1%)、114例(80.3%)、98例(69.0%)、94例(66.2%),干预组为132例(95.7%)、128例(92.8%)、123例(89.1%)、120例(87.0%),干预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在良好控制、控制不佳方面,首次就诊:对照组为21例(14.8%)、121例(85.2%),干预组为19例(13.8%)、119例(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或随诊时:对照组为88例(62.0%)、46例(32.4%),干预组为105例(76.1%)、8例(5.8%),干预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制剂药师指导前后测评,在操作一般、操作不佳方面,药师指导前:对照组为82例(60.3%)、32例(23.5%),干预组为81例(62.3%)、29例(2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师指导后:对照组为76例(55.9%)、18例(13.2%),干预组为30例(23.1%)、2例(1.5%),干预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CM药学门诊与综合药学门诊相比,在哮喘病人的药物知识教育、吸入装置操作、哮喘控制效果等方面能够发挥出更好的药学服务作用,对其他医疗机构规
刘少华赵蓉匡良洪舒成仁王雨来
关键词:哮喘药学服务
天舒胶囊结合针刺治疗偏头痛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天舒胶囊结合针刺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0例偏头痛患者服用天舒胶囊(4粒/次,3次/d),并配合疼痛发作时针刺治疗;对照组50例偏头痛患者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治疗(5mg/次,每晚睡前服1次)。均治疗1个疗程(4周)。结果联用天舒胶囊、针刺治疗后,患者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单用西比灵胶囊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天舒胶囊结合针刺防治偏头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赵蓉石云琼匡良洪
关键词:偏头痛天舒胶囊针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临床特征与血常规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血常规变化特点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1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作为危重型组(按死亡与否分为死亡组和治愈组),同期住院的4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普通型组,分析危重型组与普通型组,以及死亡组与治愈组的临床资料及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与普通型组比较,危重型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多;危重型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及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普通型组,淋巴细胞(LYM)计数及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住院首次血常规,死亡组与治愈组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3~10 d血常规,死亡组NEU百分比显著高于治愈组,LYM百分比显著低于治愈组(P<0.05);住院末次血常规,死亡组WBC和NEU计数及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愈组,LYM计数及百分比、单核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治愈组(P<0.05)。结论危重型患者血常规变化与预后相关,特别是LYM,其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COVID-19危重型的高危人群,外周血常规变化特别是LYM减少,结合临床表现,可作为COVID-19实验室诊断预警指标之一,在疾病早期识别和危重病例监测中发挥一定作用。
赵蓉张青匡良洪
关键词:危重型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2006年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管理对BP、HR、SpO2及围手术期清醒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32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32例)。术中连续监测HR、BP和SpO2,术毕记录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例数及异丙酚的平均用量。结果①气腹时A组HR和BP均明显增加(P<0.05);B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②两组SpO2变化均不明显;③B组病人较A组病人术后清醒更快,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少,异丙酚的平均用量低。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时能减轻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清醒质量高,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赵蓉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苏醒延迟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全身麻醉苏醒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结果本研究42例患者自手术结束到完全苏醒的时间为2.5-7.5h,平均(3.5±1.8)h。苏醒延迟原因主要是药物相对过量、持续的麻醉作用,而与之相关的原因有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前与术中出现并发症等。结论导致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较多,应重视术前检查和术中的监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并调整其用量。
赵蓉匡良洪
关键词:苏醒延迟全身麻醉
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比较
2009年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前列腺增生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每组35例。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评价麻醉效果。结果2组麻醉方式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P〈0.05);2组均无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
赵蓉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院内脑卒中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非卒中住院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提高院内脑卒中的防范意识,降低院内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39例院内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卒中类型、入院诊断、可能发病诱因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分析院内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发生院内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外伤、手术、血液透析等。结论院内脑卒中的发生与各种基础疾病和治疗因素有关,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易引起医疗纠纷。提高院内脑卒中防范意识,对预防院内脑卒中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
匡良洪赵蓉
关键词:诱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