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标本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实验室
  • 1篇品管圈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分级
  • 1篇组织学类型
  • 1篇腺癌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吸附
  • 1篇急诊
  • 1篇核酸

机构

  • 3篇佛山市南海区...

作者

  • 3篇朱丽敏
  • 1篇邓劲瑶
  • 1篇易运莲
  • 1篇吴叶欢
  • 1篇杨发达
  • 1篇郑小红
  • 1篇朱琳
  • 1篇罗丽芳
  • 1篇杨海明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核酸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检测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价值对比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对比核酸检测法(NA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检测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HBV)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12785份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NAT和ELISA检测以筛查HBV感染情况。比较NAT和ELISA对HBV的诊断结果和窗口期,分析HBV感染与HBV-DNA含量及阳性率情况。结果 NAT和ELISA检测HBV的阳性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NAT对HBV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均明显高于ELISA(均P<0.05)。NAT检测法的窗口期明显短于ELISA检测法(P<0.05)。大三阳标本的HBV-DNA含量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小三阳和急性感染/感染慢性期标本(均P<0.05)。结论与ELISA相比,NAT检测血液标本内HBV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更高,窗口期更短,且HBV-DNA含量可以反映HBV的传染性。
朱丽敏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液标本
品管圈在提高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检验服务质量。方法2018年9月-2019年5月,医院检验科成立品管圈,开展“提高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的主题活动,利用品管圈手法,对引起急诊标本周转时间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改善前后标本周转时间合格率,评价本品管圈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改善后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由原来的84.66%提高到93.94%,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的目标达标率为104.39%,进步率为10.96%,达到了预期目标。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质量改善手法应用都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提高检验检测的效率和检验的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林延润吴叶欢朱琳高维鸿杨海明杨发达朱丽敏
关键词:品管圈合格率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术后常规行病理组织学检测;观察患者超声检查征象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在形态、毛刺、微小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分化型组,低分化型组在形态、血流方面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征象对于病理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
罗丽芳郑小红邓劲瑶易运莲朱丽敏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检查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