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作品数:7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高尿酸血症与心脏术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明确高尿酸是否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及瓣膜术后患者早期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了2018年1月至6月,北京安贞医院CABG术及瓣膜术患者共1 242例,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以及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术前相关检验指标的差异;术中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体外循环时间等的差异;术后24 h LVEF、72 h BNP水平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高尿酸组患者322例,尿酸正常组患者920例,结果显示:高尿酸与术后24 hLVEF、72 h BNP水平、术后IABP及CRRT置入、术后肌酐水平以及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CABG术以及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LVEF下降,以及BNP升高相关,是心外术后患者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吴婷婷 王红 邵涓涓 贾明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左心室射血分数 脑钠肽 尿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明确血清尿酸是否为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6月63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患者术前1天SUA水平计算出SUA中位数(384μmol/L),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SUA高于384μmol/L)和低尿酸组(SUA低于384μmol/L),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术前用药情况、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术中手术时间、输液量及冰冻血浆使用量,术后急性肾损伤分期情况、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及再次手术率等。结果631例患者中有83例(13.2%,83/631)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其中65例(78.3%,65/83)术前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中位数(OR=3.143,95%CI:1.850~8.798,P=0.001)。校正后行多因素变量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中位数,体质量指数>30kg/m2、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及CCI评分与急性肾损伤独立相关。术中输液量、糖尿病和术前利尿药物使用与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吴婷婷 王红 邵涓涓 侯晓彤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清尿酸 急性肾损伤 标准化课程建设应用于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效果探索 2024年 目的 探讨标准化课程建设是否能够提高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质量和满意度。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培基地2021级、2022级共24名学员。将研究对象按照专业化课程建立授课前后分组,进行自身对照比较。采用历史性对照方法,将2022级学员(第一年即接受标准化课程)一年住培结束后的成绩与2021级(无标准化课程)一年住培结束后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标准化课程设立的不同的系统内容,进行相关成绩分析。360°评估量表对住培学员及指导医师等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估。通过满意度调查评估住培学员满意度。结果 标准化课程授课一年后住培学员自身的考核成绩得分显著高于授课前(P<0.05),按年级分层比较也显示标准化课程后住培学员考核成绩高于之前(2022级P<0.05)。以住培第一年为节点,比较无标准化课程的学习成绩与接受标准化课程的学习成绩,后者有显著提高(P<0.05)。标准化课程建立后,学员成绩较标准化课程建立前的各系统成绩有提高,且掌握各系统内容更均质、全面。360°评价发现,住培学员与带教老师的相互评价提高。满意度调查发现学员满意度有所提升。结论 标准化课程建立对重症住培质量和满意度有明显提升作用。标准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可能为重症医学科住培提供范本,培养出可造之才。 韩丹诺 吴婷婷 张颖 王红关键词:重症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满意度 心脏手术后机械循环辅助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后应用机械循环辅助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预测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股动脉置管建立机械循环辅助的患者348例。根据下肢缺血肿胀发生情况分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组33例,未发生组3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下肢血管狭窄病变、辅助装置个数(2/1)、是否存在持续性低射血分数(EF≤0.40)、是否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是否存在持续低氧、辅助应用时间等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通过f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OR=6.18,P=0.02)、外周血管狭窄(OR=5.27,P=0.01)、辅助装置个数(2/1)(OR=4.49,P=0.02)、持续性低射血分数(OR=23.84,P〈0.01)、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OR=24.28,P〈0.01)、持续性低氧(OR=16.76,P=0.01)、辅助应用时间(OR=0.71,P=0.01)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而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外周血管狭窄病变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同时合并持续低射血分数、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持续低氧及辅助应用时间长,更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对于这类患者应多关注、尽早给予临床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陈英 李呈龙 王红 陈越岭 吴婷婷 侯晓彤 贾明 毛斌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骨筋膜室综合征 尿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80例OPCABG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前1 d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102例,男性> 420μmol/L,女性>350μmol/L)和尿酸正常组(478例)。比较2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术后24 h血肌酐水平,术后24 h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等。结果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增加[38. 2%(39/102)比24. 7%(118/478),P <0. 001],术后24 h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102+13)μmol/L比(87+10)μmol/L,P=0. 030],术后LVEF明显下降[(42±4)%比(49±5)%,P=0. 032],术后置入IABP患者比例明显增加[10. 8%(11/102)比6. 7%(32/478),P=0. 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心房颤动(比值比=4. 21,95%置信区间:3. 87~4. 38,P <0. 001)、术后24 h血肌酐水平(比值比=2. 75,95%置信区间:2. 71~2. 79,P <0. 001)、术后LVEF(比值比=1. 57,95%置信区间:1. 52~1. 61,P=0. 030)、术后置入IABP(比值比=1. 52,95%置信区间:1. 23~1. 76,P=0. 032)与术前血尿酸水平升高独立相关。结论术前血尿酸升高是OPCABG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 吴婷婷 王红 邵涓涓 贾明 侯晓彤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尿酸 心房颤动 氧化应激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患者远期疗效及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患者的远期疗效,量化心脏术后VA-ECMO患者的生存结局,识别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ICU因单独CABG后心源性休克接受VA-ECMO治疗的108例患者,其中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62(55,67)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5(23,27)kg/m^(2)。37例(34%)有左主干病变,56例(52%)行不停跳CABG。按照ECMO后3年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Cox回归分析识别ECMO后3年死亡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08例中,65例(60%)成功脱离ECMO,49例(45%)生存出院,35例(32%)生存至ECMO撤机后3年。中位ECMO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天、8(5,12)天、20(13,29)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ECMO后3年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HR=1.06,95%CI:1.03~1.10,P<0.001)、左主干病变(HR=1.62,95%CI:1.00~2.60,P=0.048)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HR=1.09,95%CI:1.03~1.17,P=0.007)。本组年龄≥60岁、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60分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0~0.95),优于SOFA评分0.80(95%CI:0.71~0.89)。结论心脏手术后VA-ECMO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较低,但生存出院的VA-ECMO患者远期预后良好。高龄、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是ECMO撤机后3年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邵涓涓 侯晓彤 王粮山 邵程程 陈菲 吴婷婷 郝星 杨峰 王红 贾明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远期疗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5—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30例,分离患者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分为A组(单独培养NEU后加入二甲基亚砜反应)、B组(单独培养NEU后加入佛波酯反应)、C组(NEU与MSCs共培养后加入佛波酯反应)、D组[NEU与转染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si RNA的MSCs共培养后加入佛波酯反应]、E组(NEU与转染对照si RNA的MSCs共培养后加入佛波酯反应),各6例。比较各组SOD3、活性氧、NETs、髓化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MPO活性。结果C组SOD3水平均高于A、B、D组(均P<0.05)。B组活性氧、NETs、MPO水平及MPO活性均高于A、C组[(304±23)比(52±6)、(74±6),(47811±857)μg/L比(31491±1208)、(36911±1730)μg/L,(65334±4394)ng/L比(47541±733)、(50020±374)ng/L,(0.0086±0.0011)比(0.0032±0.0002)、(0.0056±0.0010)],且D组上述指标均高于C组(均P<0.05),E组上述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s在体外可抑制NEU活性氧水平和NETs的形成,且其调控作用与其释放SOD3有关。 田夏秋 钱小松 吴婷婷 王粮山 张帅 王晓朦 王红 贾明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