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玉文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休克
  • 2篇休克患者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休克
  • 2篇膀胱
  • 1篇导管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导管
  • 1篇外周
  • 1篇外周静脉
  • 1篇外周静脉置入
  • 1篇外周静脉置入...
  • 1篇经外周静脉
  • 1篇经外周静脉置...
  • 1篇经外周静脉置...
  • 1篇经外周静脉置...
  • 1篇静脉
  • 1篇静脉导管
  • 1篇PICC

机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周玉文
  • 2篇李霞
  • 2篇李静
  • 1篇王静
  • 1篇周蓉
  • 1篇顾玉芳
  • 1篇吴桂梅
  • 1篇吴胜兰
  • 1篇马玉红
  • 1篇刘凌云
  • 1篇苑冬梅

传媒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的相关性
2016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期自身对照法测量膀胱温、直肠温和血液温度,比较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液温度(37.82±0.87)℃,直肠温(37.78±0.62)℃,膀胱温(37.80±0.85)℃,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温、直肠温均与血液温度呈高度正相关(r=0.9689、0.9646,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直肠温或膀胱温的变化可以反映中心温度的变化。
刘凌云李静周玉文李霞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的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寻找适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 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期自身对照方法测体温,通过肛温探头测得直肠温度,PICCO导管测得血液温度,测温导尿管测得膀胱温,每小时记录测量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比较直肠温度、膀胱温度计血液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观察病人膀胱温(37.80±0.85)℃,直肠温(37.78±0.62)℃与血温(37.82±0.87)℃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膀胱温及直肠温与血温的相关性R2值分别为0.938 7,0.903 5,说明两者与血液温度均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直肠温度或膀胱温度的变化可以反应核心温度的变化。
周玉文王静吴胜兰李霞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爱康肤银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爱康肤银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置管成功后将5.0cm×5.0cm的爱康肤银对折2次后覆盖于穿刺部位上方,外用10cm×12cm的医用IV3000透明敷料固定,再用8cm×4cm保舒固缠绕穿刺部位3圈以加压固定;对照组在置管成功后用两层5.0cm×5.0cm的无菌纱布对折2次后覆盖于穿刺部位上方,其他操作同观察组。分别在置管后24h、第4天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为6.7%,对照组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为3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穿刺成功后将爱康肤银覆盖于穿刺部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李静周蓉顾玉芳吴桂梅苑冬梅周玉文马玉红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