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宏

作品数:117 被引量:499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4篇胚胎
  • 40篇体外
  • 40篇胚胎移植
  • 39篇受精
  • 36篇体外受精
  • 28篇体外受精-胚...
  • 24篇妊娠
  • 24篇细胞
  • 20篇精子
  • 9篇卵巢
  • 8篇生殖
  • 8篇精细胞
  • 8篇激素
  • 7篇妊娠率
  • 7篇干细胞
  • 6篇生精
  • 6篇生精细胞
  • 6篇子宫
  • 6篇卵母细胞
  • 6篇母细胞

机构

  • 4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3篇解放军第10...
  • 2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0篇解放军105...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湖南医科大学
  • 4篇六安市人民医...
  • 4篇合肥市第二人...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电子工...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14篇姜宏
  • 29篇汪存利
  • 21篇何瑞冰
  • 19篇倪丰
  • 14篇殷慧群
  • 9篇丁玉芹
  • 8篇朱贝利
  • 7篇范静
  • 7篇张文香
  • 7篇裴红
  • 7篇裴红
  • 7篇闻良珍
  • 7篇周云
  • 6篇黄静
  • 5篇张文香
  • 4篇凌霞珍
  • 4篇袁韦娜
  • 4篇周秀芬
  • 4篇王雪梅
  • 4篇朱杰

传媒

  • 20篇生殖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优生与遗...
  • 10篇国际生殖健康...
  • 9篇安徽医学
  • 6篇中华男科学杂...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生殖与避孕
  • 4篇东南国防医药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国男科学杂...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生殖与避...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于产前诊断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活动性感染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用于产前诊断人巨细胞病毒 (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RT PCR及血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 PCR)法 ,检测 2 0 9例孕妇外周血HCMVmRNA、HCMVIgM及HCMVDNA ,其中任意 2项阳性为HCMV活动性感染 (99例 ,观察组 )、任意 2项均阴性为非活动性感染 (110例 ,对照组 )。应用RT PCR和N PCR技术 ,检测两组孕妇从宫内采集的孕早期绒毛共 78例、孕中期脐血和羊水共 131例 ,并追踪胎儿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情况。结果  (1)观察组绒毛、脐血HCMV感染率分别为 5 3 3% (16 30 )、4 7 8% (33 6 9) ;对照组分别为 8 3% (4 4 8)、9 7% (6 6 2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观察组绒毛、脐血HCMV活动性感染率分别为 30 0 % (9 30 )和 2 9 0 % (2 0 6 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 2 %(2 4 8)和 4 8% (3 6 2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2 )HCMVDNA阳性胎儿中 ,HCMVmRNA阳性胎儿的流 (早 )产率为 4 1 2 % (14 34) ,显著高于HCMVmRNA阴性胎儿的 8 0 % (2 2 5 )。HCMV活动性感染胎儿中 ,有 10例因胎儿生长发育异常而行终止妊娠术。结论 应用RT PCR技术产前诊断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安全可靠 。
陈素华闻良珍凌霞珍姜宏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产前诊断RT-PCR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81例多胎妊娠自然减胎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多胎妊娠的自然减胎率和妊娠结局。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术后97例多胎妊娠者进行全妊娠期的追踪随访。结果 97例多胎妊娠者实施选择性减胎术17例,81例(含减胎术前自然减胎1例)多胎妊娠中发生自然减胎24例,自然减胎率为29.6%(24/81),其中三胎为55.6%(5/9),双胎为25.4%(18/71),四胎妊娠1例减胎术前发生自然减胎;自然减胎发生在妊娠前9周为58.3%;自然减胎后单胎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与同期单胎妊娠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同期双胎妊娠(P<0.05)。结论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后可延长妊娠时间,增加保留胎儿的体重;孕9周后行选择性减胎术可减少选择性减胎术的实施。
姜宏裴红张文香倪丰何瑞冰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多胎妊娠
输卵管积液超声介入硬化治疗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硬化治疗输卵管积液对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积液的输卵管性不孕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未妊娠或未移植且有冷冻胚胎的患者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积液的处理方式分组:A组(观察组)121个周期,FET前行超声介入硬化治疗;B组(对照组)60个周期,FET前行输卵管近端结扎。结果:A、B组胚胎种植率(20.06%vs 20.63%)、临床妊娠率(40.50%vs38.33%)、流产率(14.29%vs 13.04%)、异位妊娠率(6.12%vs 0.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液超声介入硬化治疗可获得与输卵管近端结扎治疗近似的FET临床结局,且简单、经济、基本无创。
周云姜宏冯翠娥
关键词:输卵管积液
超声诊断联体双胎1例被引量:1
2010年
裴红姜宏张曼
改良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生精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2014年
探讨改良培养基对体外培养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根据培养基的不同分为:A组(基础培养液组);B组[基础培养液+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皮生长因子(EGF)组];C1、C2和C3组[A组+20%、40%、80%睾丸液(TA)1;D1、D2和D3组(B组+20%、40%、80%TA)。采用上述8种培养基对7~8日龄小鼠生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存活率和粗线期精母细胞特异性基因P19、单倍体精子细胞特异性基因TP,检测及染色体倍性分析,探讨TA、GDNF和EGF对小鼠体外培养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结果如下:(1)形态学观察表明,B组生精细胞生长速度快,形态好,细胞集落多,A组最差;C组和D组细胞传代后培养时间最长,可达4个月。(2)生精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培养20d的B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D组在各培养阶段与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TP1/P19培养15d后B组的TP1/P19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单倍体精子细胞比例结果表明,培养15d后的B组单倍体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单倍体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GDNF和EGF可显著提高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增殖分化效应,而睾丸液可显著延长生精细胞体外培养时间。
宋小敏姜宏汪存利黄静
关键词:生精细胞体外培养GDNFEGF
子宫内膜厚度和胚胎移植位置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胚胎移植的位置和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66例患者接受276个周期IVF-ET治疗的资料,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将患者分为A组(7~8.9mm)和B组(9~16mm);根据移植管距宫底的距离分为C组(5~10mm)和D组(10~20mm),分别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B组的临床妊娠率(50.00%)高于A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妊娠率(45.86%)与D组(48.7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过程中,超声导向能准确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及胚胎放置在宫腔内的位置;子宫内膜厚度9~16mm、移植胚胎距宫底5~20mm有利于胚胎着床。
田瑞霞姜宏裴红张文香王雪梅何瑞冰
关键词:超声引导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探讨颅部神经管畸形与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颅部神经管畸形及正常流产胚胎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筛查,探讨基因组CNVs在颅部神经管畸形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在伦理同意基础上,采集51例颅部神经管畸形胚胎(病例组)和75例正常流产胚胎(对照组),运用高分辨率芯片筛查全基因组CNVs,针对所发现的基因组CNVs,利用国际基因组CNVs多态性数据库过滤去除良性多态性CNVs,然后根据其是否包含参考基因将其分别命名为非多态性CNV、非多态性genicCNV及非多态性ciliogenic CNV,应用χ2检验对以上基因组CNVs与颅部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到48和33个非多态性CNVs,其中分别有37和26个为非多态性genicCNVs。病例组内含非多态性CNVs和非多态性genic CNVs的样本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9%vs32.0%,P〈0.05;49.0%vs26.6%,P〈0.05),其中非多态性genicCNVs导致颅部神经管畸形发生风险增加2.644倍(OR=2.644)。结论 全基因组CNVs研究的证据表明,基因CNVs是颅部神经管缺陷的危险因素。
汪静郭柳蔡春泉陈晓丽谢华赵慧智吴佰林张霆姜宏
关键词: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围产期死胎死产111例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围产期死胎死产111例分析解放军105医院妇产科(合肥,230031)姜宏,夏振芳死胎、死产占围产儿死亡的首位。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现对我院16年间围产期死胎、死产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1971年5月至1991年5...
姜宏夏振芳
关键词:围产期医学死胎死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超声参数与妊娠率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9年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迅猛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有显著提高,但胚胎种植率却不令人满意,其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TVCD)技术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显示子宫内膜的形态特征,并能提供子宫内膜的血供信息,为临床评价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我院运用该技术对行IVF—ET的不育妇女进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评估,以探讨子宫内膜参数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
裴红姜宏张文香王雪梅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全胚冷冻后冻融周期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全胚冷冻对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48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214个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移植周期(F-ET)为A组,275个新鲜移植周期为B组,并根据移植胚胎发育阶段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囊胚移植组(A1组,B1组)和卵裂胚移植组(A2组,B2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A1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71.1%、53.0%)显著高于A2、B1和B2组(分别为:57.3%、34.0%;55.0%、42.1%;52.9%、32.7%)(P<0.05),B1组的胚胎种植率高于B2组(P<0.05)。结论:全胚冷冻可明显提高首次冻融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冻融囊胚移植可获得比冻融卵裂胚移植更好的临床结局。
李攀姜宏陈京京范静
关键词:囊胚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