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英凤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临床病理
  • 4篇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病理分析
  • 2篇乳腺
  • 2篇肿瘤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病理特征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乳腺腺肌上皮...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砂砾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瘤
  • 1篇体型
  • 1篇头颅
  • 1篇头颅MRI

机构

  • 6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孙静
  • 6篇郁敏
  • 6篇李英凤
  • 6篇李小强
  • 4篇刘安琪
  • 3篇宋梦圆
  • 1篇聂志文
  • 1篇王文娟
  • 1篇杜光烨

传媒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乳腺腺肌上皮瘤5例并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5例AME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63岁(平均54岁)。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以肌上皮增生为主,多为梭形或透明肌上皮细胞。伴癌的AME中可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肿瘤内有坏死。免疫表型:5例肿瘤腺上皮CK强阳性,EMA、ER、PR、SMA、p63、CD10、Calponin、CK5/6均阳性,肌上皮CK弱阳性,ER和PR均阴性。结论 AME为乳腺少见的良性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形成。伴癌的AME更罕见,其恶性成分多为肌上皮,肿瘤转移少,转移者预后差。
郁敏李小强李英凤孙静宋梦媛刘安琪王文娟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肌上皮瘤免疫组织化学
鲍温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鲍温病(Bowen’s disease)临床误诊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鲍温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鲍温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本组16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8.6岁,分别为面部3例,左上臂2例,左眼睑、左前臂、左手背、右环指、左乳皮肤、背部、腹壁皮肤、左腋下、左臀部、右小腿和会阴皮肤各1例,临床上易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Paget病等,但组织病理学上有差异:镜下可见表皮层较多的"风吹状"异型细胞,瘤细胞形态大小不等,核大而深染,或浅染空泡状,内含糖原,可见异常核分裂象。免疫组化:16例肿瘤细胞CKpan、HCK、CK14、CK5/6、p63均(+),Ki-67 30%~50%,p53 30%~60%(+)。结论鲍温病可进展为鳞状细胞癌,且在临床上易误诊,因此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很有必要,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李小强郁敏李英凤孙静宋梦圆刘安琪唐裕丹
关键词:鲍温病临床病理特征
汗孔肿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良、恶性汗孔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9例汗孔瘤(EP)和6例汗孔癌(EPC)进行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6例EPC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良、恶性汗孔肿瘤发病部位相似,好发于下肢皮肤,其次为躯干和头面部;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临床容易误诊为色素痣、血管瘤、鳞状细胞癌或脂溢性角化病等。EP镜下由增生一致的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组成,伴导管分化,偶尔形成囊肿,可见小灶坏死和核分裂,EPC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显著异型性和核高分裂和/或有间质浸润。免疫组化示EPC肿瘤细胞p53阳性率10%~90%,Ki-67阳性指数10%~80%,p16(-);肿瘤内导管结构CEA和EMA(+),间质血管平滑肌SMA(+)。结论汗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肿瘤细胞有异型性和/或浸润性生长是EPC诊断的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可辅助鉴别诊断;局灶核高分裂、灶状肿瘤细胞坏死及p53阳性均不能作为EPC的独立诊断指标;病史较长的汗孔瘤短时间内快速生长、自发出血或瘙痒、表面溃疡或多结节出现均提示恶变风险。
李英凤李小强郁敏孙静宋梦圆刘安琪
关键词: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右额叶钙化性砂砾体型脑膜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17年
脑膜瘤是由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最早发现并描述有砂砾体存在的肿瘤[1]。钙化性砂砾体型脑膜瘤(calcifying psammomatous meningioma,CPS)与神经中轴钙化性假瘤(calcifying pseudoneoplasms of the neuraxis,CAPNON)难以鉴别,相关报道不多。现报道右侧额叶钙化性砂砾体型脑膜瘤1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
李英凤郁敏孙静宋梦圆刘安琪李小强
关键词:头颅MRI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和实性乳头状癌组成的复合癌1例报道被引量:2
2020年
由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EPC)和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SPC)组成的复合癌非常罕见,Cui等[1]于2015年首次报道了1例73岁女性患者,X线发现左乳房高密度影,肿块大体检查为一个坚实的多结节肿块,最终诊断为由EPC和SPC组成的复合癌。现报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1例82岁女性确诊为左乳EPC和SPC组成的复合癌,以便临床更好的认识这种疾病,从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郁敏李小强李英凤孙静宋梦园唐裕丹王文娟
以自发性脾脏破裂为首发症状的B细胞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1例以自发性脾破裂的B细胞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以自发性脾脏破裂的B-PLL大体形态和镜下特点、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结果相互印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7岁,因发热、怕冷、乏力6天就诊,一般检查:白细胞18.8×10^9/L,血小板为25×10^9/L,血红蛋白96 g/L,C-反应蛋白200 mg/L,乳酸脱氢酶:3 867μ/L。影像学表现:上腹部CT平扫示脾脏肿大伴斑片状高低密度影,腹腔积液;下腹部CT平扫示盆腔大量血性积液,诊断脾脏自发性破裂出血。大体检查:①脾脏重1 225 g,大小22 cm×15 cm×8 cm,表面不规则破裂长约5 cm,切面暗红色,未见肿块。②副脾重15 g,大小2.7 cm×2.5 cm×1.3 cm,切面暗红色未见肿块。显微镜观察:低倍镜下脾脏红髓和白髓的正常结构破坏;高倍镜下见大量中等大小圆形肿瘤细胞,少量嗜碱性胞质,核染色质浓染,嗜酸性核仁中央突出,弥漫浸润于脾脏。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20、CD79a、MUM-1、Pax-5均(+),Ki-67平均增殖指数80%,bcl2、bcl6、C-myc灶(+),MPO、CD23、CD43、Td T、CD3、CD4、CD8、CD56、CD99、CD10、CD34、CD21、CD68、Cyclin D1、CD5、S-100、EBV、Lysozyme均(-)。病理诊断:(脾脏) B-PLL,累及副脾。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流式学分析证实B幼淋巴细胞占71%,粒、红、巨三系增生减低。分子生物学特征:IGHV基因重排检测到单克隆重排,IGH单克隆V区测序检测到IGH单克隆V区超突变,用Sanger测序检测到MYD88基因L265P突变,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46,XY。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在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R-EPOCH化疗后,病情完全缓解未进展。结论 B-PLL好发于老年男性,侵袭性临�
李小强李英凤郁敏邓静静孙静宋梦园唐裕丹聂志文杜光烨
关键词:白血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