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海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态红外热成像联合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前穿支定位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动态红外热成像(dynamic infrared thermography,DIRT)联合高频彩超(color duplex sonography,CDS)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术前穿支定位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经验及参考。方法自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将48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DIRT组、CDS组和DITR+CDS组。在DIRT组,术前应用DIRT进行穿支定位;在CDS组,术前应用CDS进行穿支定位;在DIRT+CDS组,术前应用CDS在DIRT技术提供的范围内进行检查并定位穿支。分别将三种方法的术前穿支定位情况与术中观测的穿支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各方法在术前穿支定位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DIRT对于主要供血穿支血管判断的准确率。记录并比较各种定位方法在检查时所耗费的时间。结果所有方法均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DIRT单独应用于穿支定位时,其敏感度相对较低,有较高的假阳性率。DIRT技术对股前外侧皮瓣术前穿支定位的敏感度为78.7%,阳性预测值为94.8%;CDS穿支定位的敏感度为94.7%、阳性预测值92.3%;DIRT+CDS的穿支定位敏感度为97.2%、阳性预测值94.6%。两种定位方法CDS和DIRT+CDS的敏感度均优于DIRT。在手术前应用DIRT技术判断为主要供血穿支血管的穿支均在术中得到证实。DIRT定位用时为(14.19±1.33)min,CDS用时为(35.63±2.06)min,DIRT+CDS用时为(29.75±2.52)min,DIRT
- 林伟栋糜菁熠潘筱云张志海
- 关键词:外科皮瓣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的患者107例(114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指别、损伤原因、蒂部切口设计、指腹缺损位置、皮瓣面积、供区植皮的形状及位置、瘢痕激光治疗的时机、康复治疗的时机与周期等12个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结果107例患者术后6个月至1年获得功能随访,其中40指发生术后活动受限,发生率达35.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指活动受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缺损位置无关(P>0.05),而与蒂部切口(P=0.030)、皮瓣面积(P<0.001)、植皮形状(P=0.008)、植皮位置(P=0.044)、激光治疗(P<0.001)、康复治疗时机(P=0.003)及康复治疗周期(P=0.001)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皮瓣面积大小是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45;95%Cl:1.578~5.875;P=0.001),不利于患指活动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激光治疗(OR=0.017;95%Cl:0.003~0.102;P<0.001)和早期康复治疗(OR=0.139;95%Cl:0.026~0.754;P=0.022)是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早期瘢痕激光及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患者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发生率;皮瓣面积较大是患指术后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其他术式修复缺损,以减少术后活动受限发生率。
- 柳晨施海峰赵刚宋骁军吴柯沈泳张志海沙一帆徐鹏庞新岗
-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损伤
- 股前外侧复合肌皮瓣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 2014年
- 本科于2012-03-04诊冶股前外侧复合肌皮瓣修复右手桡侧创面术后并发供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报道如下。
- 金磊胡柯嘉张志海吴柯张全荣
- 关键词:肌皮瓣修复股前外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