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萍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常规摆位法与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常规摆位法和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摆位的差异。方法在治疗的第1次和第21次,分别对接受放疗的10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摆位法放疗摆位,并借助千伏锥形束CT(KVCBCT)分析常规摆位所得的患者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然后采用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对患者进行重新摆位,得到患者采用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对上述得到的2组摆位误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第1次治疗时,常规摆位法与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所得患者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差异。如果以3 mm为界值,常规摆位法的摆位通过率为90.0%,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的摆位通过率为96.7%。第21次治疗时,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较常规摆位法减少了患者在X轴和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同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摆位通过率(93.4%比67.7%)。结论与常规摆位法相比,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对降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尤其是治疗后期的摆位误差具有一定价值。
- 刘学娟王艳阳潘闻燕马国峰黄艳萍杨彦福杨治花郭艳红
- 关键词:脑胶质瘤摆位误差锥形束CT
- IGRT技术在校正胸腹部恶性肿瘤大分割放疗误差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在校正胸腹部恶性肿瘤大分割放疗时的误差及价值。方法对31例经病理诊断明确为胸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行大分割放疗。分次照射剂量为3~12 Gy,总剂量为30~54 Gy,其中分次剂量3 Gy为3例,5 Gy为8例,6 Gy为9例,8 Gy为7例,12 Gy为4例。每次治疗前行锥型束CT,在线校正摆位误差并记录误差值。结果校正后均数标准差在左右(X)、头脚(Y)和腹背(Z)方向上分别为(2.02±2.18)mm、(2.26±2.28)mm和(2.02±2.13)mm。结论应用IGRT技术在线校位能有效减小摆位误差,对及时发现肿瘤靶区变化情况和适时调整临床放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 黄艳萍张国军马国锋
-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大分割放疗摆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