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涵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手术
  • 4篇鼻内
  • 4篇鼻内镜
  • 3篇填塞
  • 3篇鼻窦
  • 2篇中隔偏曲
  • 2篇视觉模拟
  • 2篇偏曲
  • 2篇评分
  • 2篇量表
  • 2篇量表评分
  • 2篇鼻内镜下
  • 2篇鼻腔
  • 2篇鼻中隔
  • 2篇鼻中隔偏曲
  • 1篇电凝
  • 1篇多酚
  • 1篇多酚类
  • 1篇多酚类物质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12篇王涵东
  • 6篇俞晨杰
  • 4篇陈峰
  • 4篇高下
  • 2篇袁宝玉
  • 2篇麻晓峰
  • 2篇钱晓云
  • 2篇倪红斌
  • 2篇梁维邦
  • 2篇魏先梅
  • 2篇崔昕燕
  • 1篇孙振
  • 1篇朱天胜
  • 1篇朱天胜
  • 1篇金伟
  • 1篇金伟
  • 1篇佘万东
  • 1篇李惠
  • 1篇王晶
  • 1篇王俊国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姜黄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4年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也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重要的活性成分。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不仅具有其传统的中医作用,而且对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抗微生物有很好的疗效,在保护肝肾、心肺及脑神经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姜黄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涵东梁维邦
关键词:姜黄素药理作用多酚类物质活性成分抗微生物抗肿瘤
轮廓化鼻内镜手术治疗难治性鼻窦炎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轮廓化鼻内镜手术(RSS)对伴息肉难治性鼻窦炎(DT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8-2017-06期间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6例接受RSS术式的DTRS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入院手术但未接受RSS术式的复发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相比较。同时比较接受RSS术式DTRS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内镜Lund-Kennedy评分、整体症状VAS评分和嗅觉障碍VAS评分。结果:RSS组在CT Lund-Mackay评分、内镜Lund-Kennedy评分、整体症状VAS评分和嗅觉障碍VAS评分等方面均要重于非RSS组,也有着更多的既往手术次数和更多的嗅裂区息肉生长比例,伴发哮喘和AR的比例也更高,但伴有脓性涕比例反倒低于非RSS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RSS术后6个月,患者的内镜Lund-Kennedy评分、整体症状VAS评分和嗅觉障碍VAS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治愈14例(53.8%),有效12例(46.2%),无效0例。结论:RSS术式结合个体化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能够缓解DTRS患者整体症状和改善嗅觉,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李嘉怡陈峰陈峰麻晓峰俞晨杰王涵东
关键词:鼻息肉鼻内镜手术鼻窦炎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手术对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高反应性鼻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搜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检索所有翼管神经切断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文献。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2.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对计量资料计算加权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并绘制森林图。采用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指标,评价翼管神经切断手术对于鼻黏膜高反应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最终共纳入7篇文献中的9个研究,共402名患者。荟萃分析显示: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总体鼻部症状,能显著改善患者流涕及喷嚏症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RQLQ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是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袁源王涵东魏先梅高下俞晨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翼管神经切断术内镜META分析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微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结合明胶海绵微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3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出血部位以及发病年龄与出血部位的相关性。结果:203例患者经鼻内镜下电凝止血结合明胶海绵微填塞治疗,全部治愈,其发病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0-60岁多见(41.9%),下鼻道出血最常见(30.0%),老年人以鼻腔后下部位出血为主,青中年以鼻腔前上部位出血为主。结论:鼻内镜下电凝结合微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微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王俊国钱晓云王涵东后婕高下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检查电凝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成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急性脊髓损伤(损伤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后NAC治疗(治疗组)三组。用30g力量动脉瘤夹从两侧夹闭脊髓30s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术后15min、1、2和3d分别予NAC 15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损伤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于术后3d处死取材,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表达。结果损伤组脊髓组织中NF-κB、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脊髓组织中各因子水平均比损伤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NAC可以通过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F-κB的活性,进一步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从而减轻继发性炎症反应所导致的脊髓损伤。
朱天胜金伟倪红斌袁宝玉王晶王涵东梁维邦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脊髓损伤炎症因子
微型高频针状电极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自周兵等[1]2007年首次报道经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上颌窦手术,目前经泪前隐窝入路处理复杂上颌窦病变,尤其是针对位于上颌窦内壁和前壁、泪前隐窝和齿槽隐窝的病变已逐步成为首选术式,并且延伸应用于翼腭窝-颞下窝、蝶窦外侧隐窝等区域的手术。
崔昕燕陈峰钱晓云王涵东后婕黎奥高下俞晨杰
关键词:内镜术
鼻中隔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基于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56例,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治疗。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和FTS组28例,常规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康复护理指导,FTS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指导。术后第一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结果FTS组术后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障碍、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减轻鼻中隔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等不适症状,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总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孙振查慧芳尤莹莹王涵东俞晨杰佘万东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快速康复护理
nrf2信号通路在人脑外伤后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
目的:Nrf2信号通路是调节TBI后多重病理生理机制的核心靶点,通过在人体挫伤脑组织中研究Nrf2通路的表达情况,寻找到能显著缓解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靶点Nrf2,并进一步分析Nrf2通路的表达与创伤性脑外伤后时间...
王涵东
关键词:开颅手术免疫组织化学法病理生理机制
文献传递
鼻腔鼻窦骨良性病变累及眼眶的鼻内镜手术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累及眼眶的鼻腔鼻窦骨良性病变鼻内镜下手术处理方法,分析手术运用特点、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例累及眼眶的骨良性病变,其中骨瘤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骨化纤维瘤2例。2例筛窦骨瘤突入眶内,其余11例均有眶壁不同程度受累。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手术,部分患者结合运用影像导航技术、鼻中隔开窗及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术中准确定位病变界限,对突入眶内病变及受累的眶组织予以彻底切除。所有手术操作均以保护并不突破眶筋膜为原则,除1例突入眶内巨大筛骨骨瘤外,其余术毕均未予眶壁重建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完成手术,受累眶壁及眶内骨性病变均切除彻底。5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眶周轻度肿胀,取出鼻腔填充物后消除,无眼球功能障碍。术后复查CT显示眶内解剖结构及位置正常。随访11~6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相关鼻窦引流通畅、上皮化良好,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彻底切除骨良性病变的眶受累解剖结构有利于减少术后复发,鼻眼相关解剖及手术视野和操作角度是手术成功的要点,经鼻内镜手术处理累及眼眶的骨性病变具有微创和疗效好等优势。
崔昕燕刘丁丁陈峰王涵东俞晨杰
关键词: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化纤维瘤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0例。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术终分别予鼻中隔连续缝合或鼻腔填塞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前术后的鼻腔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TT)变化,术后出渗血情况。随访2周,观察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填塞组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值均大于缝合组(P<0.01);填塞组术前术后的鼻腔MTT变化较缝合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两组鼻腔出渗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填塞组术后2周内发现鼻腔粘连1例、鼻腔干燥3例及嗅觉减退2例,缝合组未出现近期并发症。结论:在鼻中隔成形术后采用连续贯穿缝合法代替鼻腔填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不适症状,保护鼻腔黏膜清除功能,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
王涵东宋盼盼后婕魏先梅麻晓峰陈峰高下俞晨杰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成形术鼻腔填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