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启民

作品数:1 被引量:3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东北缘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接收函数
  • 1篇接收函数方法
  • 1篇北缘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赵俊猛
  • 1篇刘宏兵
  • 1篇刘启民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用接收函数方法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结构被引量:32
2014年
利用ASCENT计划于2007年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18个宽频带流动台站约一年的观测资料获得了2547个接收函数.使用H-?域的搜索算法,得到了14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对于数据质量较差的3个台站,通过Moho的Ps转换波的到时估算出地壳厚度值.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壳结构复杂,Moho深度变化范围为40~60 km.海原断裂附近Moho模糊,而且较两侧明显地加深.秦祁地块由西向东Moho逐渐变浅,105°E以东,Moho平均深度约为45 km,以西则在50 km以上.结合面波研究结果推测,在105°E附近可能存在一个秦岭与祁连分界线.以Crust 2.0作为初始模型,把计算得到的地壳厚度值作为约束,用线性反演方法得到了15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通过与研究区人工源地震测深结果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反演结果可靠.综合分析认为:在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与西秦岭过渡带和西秦岭北段均存在中下地壳低速层,推测它们可能与附近断裂和深部物质运移有关.从青藏高原内部到边缘,中下地壳速度逐渐升高.再结合研究区地壳的速度(尤其是低速层)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地壳物质成分相关的泊松比的变化规律等综合分析,认为地壳流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边缘地带可能不存在,地壳可能是通过在挤压方向上的缩短而加厚.
刘启民赵俊猛卢芳刘宏兵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接收函数地壳速度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