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飞

作品数:1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细胞癌
  • 6篇增强MRI
  • 6篇肝细胞
  • 6篇肝细胞癌
  • 6篇
  • 5篇信号
  • 5篇影像
  • 5篇GD-EOB...
  • 4篇影像报告
  • 4篇高信号
  • 4篇肝胆
  • 4篇
  • 4篇病理
  • 3篇胆管
  • 3篇胆管细胞
  • 3篇胆管细胞癌
  • 3篇低信号
  • 3篇数据系统
  • 3篇肝内

机构

  • 15篇南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市海门区...

作者

  • 15篇邢飞
  • 13篇张涛
  • 11篇陆健
  • 8篇姜吉锋
  • 6篇张学琴
  • 5篇朱文静
  • 4篇丁丁
  • 3篇邢伟
  • 3篇缪小芬
  • 3篇杜圣
  • 2篇陈莹
  • 1篇陈小东
  • 1篇冯峰
  • 1篇程斌
  • 1篇邢飞
  • 1篇翟丽娟
  • 1篇肖锋

传媒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钆塞酸二钠MRI表现及征象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钆塞酸二钠(Gadoxetate disodium,Gd-EOB-DTPA)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4年6月-2021年10月31例经病理证实为ICC且行Gd-EOB-DTPA MRI的患者资料。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及常规平扫表现、动态强化规律、肝胆期信号特点。两名诊断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情况下应用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的ICC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1例ICC均为单发,形态以分叶状居多,所在肝叶萎缩7例,邻近肝包膜凹陷16例,远端胆管扩张11例。T2加权成像平扫多呈不均匀高信号。21例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表现为“靶征”改变。根据动态强化模式,将ICC分为:经典型ICC(n=24),瘤体逐渐进行性增强或持续强化;不典型ICC(n=7),肿块部分区域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或移行期呈低信号“廓清”改变。按动脉期增强方式,分为周边或环形强化(87.1%,27/31)和全瘤或接近全瘤强化(12.9%,4/31),ICC以前者表现更常见。肝胆期22例(70.9%)ICC呈现中央云絮状稍高信号伴边缘低信号的“靶征”样改变。两名医师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诊断准确率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很高。结论:Gd-EOB-DTPA MRI有助于肝硬化背景下I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陈莹张涛张学琴姜吉锋邢飞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硬化
肝细胞癌伴“结中结”的肝胆期影像表现分型及其病理学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伴“结中结”(NIN-HCC)的肝胆期(HBP)影像表现分型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22年11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IN-HCC,术前进行过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的25例(27个病灶)肝硬化患者。分析并记录NIN-HCC中内、外结节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其病理学特征,并根据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分类标准对病灶进行评分。根据内、外结节的HBP不同信号强度,将NIN-HCC进行分组、分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的影像特征及LI-RADS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内、外结节的病理分化程度与HBP信号强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NIN-HCC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结果27个NIN-HCC中,内结节动脉期均呈富血供改变,最大径(13.2±5.5)mm,51.9%(14/27)呈“快进快出”强化,48.1%(13/27)呈“快进慢出”强化。外结节动脉期均呈乏血供改变,最大径(25.7±7.3)mm,13个(48.1%)伴廓清表现。以背景肝实质信号强度作为参照,根据外结节HBP的信号强度,将NIN-HCC分为2组:低信号组(n=17,63.0%)及等信号组(n=10,37.0%)。以外结节信号强度作为参照,根据内结节低、等、高信号,将低信号组、等信号组依次分为A~C型、D~F型,共6型。低信号组中,7.4%(2/27)内结节呈更低信号(A型),37.0%(10/27)呈等信号(B型),18.5%(5/27)呈高信号(C型)。等信号组中,29.6%(8/27)内结节呈低信号(D型),7.4%(2/27)呈等信号(E型),无一例高信号(F型)。40.7%(11/27)病灶LI-RADS评分为LR-4类,59.3%(16/27)为LR-5类。低信号组与等信号组间,内、外结节最大径、强化方式及病灶LI-RA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织学上,NIN-HCC呈细梁/假腺管型,无微血管侵犯,其中内结节以中分化HCC为主,外结节以高分化HCC为主。内、外结节的分化程度与HB
邢飞朱文静姜吉锋陆健张涛马秦榕
关键词:肝细胞癌
非动脉期高强化的肝胆期低信号肝硬化结节富血供转变危险因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示非动脉期高强化(APHE)的肝胆期(HBP)低信号肝硬化结节发生富血供转变的危险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2次及以上Gd-EOB-DTPA增强MR扫描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首诊MRI检出83个非APHE的HBP低信号结节;根据随访期间增强MRI所示动脉期(AP)结节有无高强化,将其分为富血供转变组(n=25)及非富血供转变组(n=58);对比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结节MRI征象,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节富血供转变的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观察结节富血供转变的危险因子。结果随访期间富血供转变组88.00%(22/25)结节增大,其中54.54%(12/22)DWI或T2WI呈高信号;非富血供转变组55.17%(32/58)结节增大,其中15.63%(5/32)DWI或T2WI呈高信号。2组患者病史[罹患肝细胞癌(HCC)与否]、DWI或T2WI结节是否呈高信号及结节增长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以0.60×10^(-3)/天为结节增长率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结节发生富血供转变的敏感度为72.00%,特异度为87.93%,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 0.73~0.90,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或T2WI呈高信号及增长率≥0.60×10^(-3)/天为结节发生富血供转变的危险因子。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表现为非APHE的HBP低信号肝硬化结节于DWI或T2WI呈高信号及增长率≥0.60×10^(-3)/天为其发生富血供转变的危险因子。
邢飞张学琴缪小芬张涛邢伟
关键词:对比剂
非动脉期高强化的肝胆期“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背景下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非动脉期高强化(APHE)肝胆期(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1752例肝硬化患者,从中筛选出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的病例。分析这类结节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随访中恶性转化率以及病理所见。结果 38例(2.2%)患者共发现355个非APHE的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均为多发,其中,33例与乙型肝炎有关,2例与酒精性肝硬化有关,3例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关。所有结节均表现为非APHE,门静脉期(PVP)明显强化,过渡期(TP)持续强化,HBP呈“甜甜圈”样高信号。在TWI及DWI上,病灶主体均呈等信号,38.9%(138/355)的病变中央部分TWI表现为稍高信号,其中68.8%(95/138)DWI上呈稍高信号。5例患者伴有HBP门静脉周围高信号(PHI)。同时,13例患者119个结节进行了Gd-EOB-DTPA随访观察,随访周期为(657.2±507.1)天(84~1520天),所有结节均未发现恶性转变。2个结节穿刺病理活检诊断为非肿瘤性肝硬化增生结节。结论 肝硬化背景下非APHE的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虽少见,但影像表现相对典型,无恶变倾向,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邢飞朱文静杜圣丁丁姜吉锋陆健张涛
Gd-EOB-DTPA增强MRI对无周围胆管扩张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Gd-EOB-DTPA增强MRI对不伴有周围胆管扩张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术前行Gd-EOB-DTPA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33例孤立性无周围胆管扩张的IMCC患者的基本MRI征象、动态多期增强强化特征以及肝胆期(HBP)表现。根据肿瘤动脉期强化特点分为经典型和富血供型,测量并计算HBP病灶及周围肝实质的信号强度(SI)比,对比两型间的差异。结果 33例无周围胆管扩张的IMCC,T2WI以混杂稍高信号为主(26/33,78.8%),伴中央高信号(13/26,50.0%)或低信号区(7/26,26.9%),66.7%(22/33)DWI上呈“靶征”,75.8%(25/33)HBP呈“EOB云”。其中,经典型(n=27)IMCC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伴中心渐进性延迟强化;富血供型IMCC(n=6)表现为全瘤(n=2)或近乎全瘤(n=4)强化伴持续性强化(n=5)或廓清(n=1)表现。两型IMCC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感染率(11.1%vs 66.7%,P=0.011)及肿瘤大小(3.9 cm vs 2.8 cm,P=0.019)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伴随征象(肝包膜回缩、DWI靶征、“EOB云”征)、周边廓清及HBP病灶/肝脏SI比(0.67 vs 0.58)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无周围胆管扩张的IMCC根据动脉期强化特点分经典型和富血供型,DWI“靶征”及“EOB云”征有助于IMCC的诊断。较经典型IMCC,富血供型IMCC常发生于慢性乙肝、肝硬化背景下,瘤体相对偏小。
吴斐斐张学琴张涛陆健邢飞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24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患者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探讨半月板囊肿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结果 24例患者共发生29个半月板囊肿,外侧半月板囊肿18个,内侧半月板囊肿发生11个,所有患者均有半月板水平或纵行撕裂。结论半月板囊肿好发于外侧且多与半月板撕裂有关,半月板囊肿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和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程斌张涛陆健邢飞陈小东姜吉锋丁丁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磁共振成像
基于肿瘤生长率的LI-RADS阈值增长对肝细胞癌(≤3.0 cm)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生长率的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阈值增长(TG)对肝细胞癌(HCC)(≤3.0 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基线、随访均行MRI检查的肝脏局灶性病变(≤3.0 cm),阅片者记录每个病灶随访期间的大小及LR分类调整变化。肿瘤生长率定义为每月病灶增长百分比,包括增长≥10%/月(TG-10%)、≥20%/月(TG-20%)、≥30%/月(TG-30%),并作为改良版TG(mTG)。通过计算诊断优势比(DOR)来确定TG与HCC诊断的相关性。以LR-5为诊断HCC的标准,分别计算基于LI-RADS TG(-,不作为主要征象)、LI-RADS TG(+,作为主要征象)、LI-RADS mTG(+)标准对HCC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两者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217例患者251个病灶,HCC 159个、非HCC恶性肿瘤23个、良性病变67个。相较于LI-RADS TG(-)标准,基于LI-RADS TG(+)标准可导致14个HCC分类调整,其中,9个由LR-3上调至LR-5[≤19 mm+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APHE)+TG],5个由LR-4上调至LR-5[(≤19 mm+非环状APHE+强化包膜+TG),n=1;(≥20 mm+非环状APHE+TG),n=5]。TG与HCC显著相关,DOR值为3.65(95%CI:1.63~8.18,P<0.001)。基于LI-RADS TG(+)标准诊断HCC的敏感度(66.7%vs.57.9%,P<0.001)、准确率(82.2%vs.78.4%,P=0.002)高于LI-RADS TG(-),并保持相似特异度(97.8%vs.98.9%,P=0.317)。相较于LI-RADS TG(+)标准,基于LI-RADS mTG-10%标准诊断HCC的准确率显著提高(87.9%vs.82.2%,P<0.001),而mTG-20%(81.2%vs.82.2%,P=0.440)和mTG-30%(78.7%vs.82.2%,P=0.003)的准确率相当或降低。基于LI-RADS mTG-10%标准诊断HCC的敏感度高于LI-RADSTG(+)(78.0%vs.66.7%,P<0.001),而其特异度差异不大(97.8%vs.97.8%,P>0.999)。结论TG作为LI-RADS v2018中的主要征象之一,与HCC显著相关,基于LI-RADS TG(+)标准提高了HCC(尤其表现为非环状APHE+TG)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同时,基于LI-RADS mTG-10%标准进一步提高HCC的诊断效能。
邢飞邢飞朱文静姜吉锋陆健张涛
关键词:肝细胞癌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肝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HBP)高信号肝细胞癌(HCC)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纳入83例患者101个Gd-EOB-DTPA增强MRI显示的HBP高信号病灶,包括29个HCC、24个非HCC恶性病变[胆管细胞癌(ICC)13个、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ICC)4个,肝转移瘤(HM)7个]及48个非HCC良性病变[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FNH样变25个、异型增生结节(DN)19个、肝腺瘤(HCA)1个、肝海绵状血管瘤(CHL)3个]。2名观察者独立分析病变HBP影像特征,测量并计算HBP病灶-肝脏信号强度比(LLR)。采用ANOVA、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HCC、非HCC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的定性、定量参数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BP高信号HCC与非HCC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高信号HCC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肝胆期上,高信号HCC主要表现为HBP低信号环(79.3%vs 0%,P<0.001;79.3%vs 12.5%,P<0.001)、对比剂局灶性未摄取(55.2%vs 20.8%,P=0.013;55.2%vs 6.3%,P<0.001)及“结中结”表现(37.9%vs 0%,P<0.001;37.9%vs 0%,P<0.001),非HCC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EOB云”征(70.8%vs 0%,P<0.001;70.8%vs 0%,P<0.001),非HCC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EOB scar”征(37.5%vs 3.4%,P=0.001;37.5%vs 0%,P<0.001)。HCC、非HCC恶性及良性病变的L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P=0.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低信号环(OR=81.16,95%CI 11.51~572.33;P<0.001)、对比剂局灶性未摄取(OR=11.04,95%CI 1.62~75.39;P=0.014)是诊断高信号HCC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显示,以HBP低信号环、对比剂局灶性未摄取预测高信号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720,两者联合参数AUC为0.882。结论:HBP高信号病变可通过多种影像征象进行鉴别,其中,HBP低信号环、对比剂局灶性未摄取有助于高信号HCC的诊断。
顾季镛王志刚邢飞张涛陆健马秦榕
关键词:肝细胞癌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2017版与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标准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诊断效能的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比较2017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 v2017)与2018版(LI-RADS v2018)分类标准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行Gd-EOB-DTPA检查的213例肝硬化高危结节患者,共246个病灶。由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LI-RADS v2017和v2018分类标准,对MRI主要征象进行分析评估后对病灶分别进行分类。以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别以LR-5和LR-4+LR-5为诊断HCC的标准,计算LI-RADS v2017和v2018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两者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46个病灶中,HCC 165个,非HCC恶性病变31个,良性病变50个。由于LI-RADS v2018中阈值增长和LR-5分类标准修订和简化,共38个(15.4%,38/246)病灶分类发生调整。LI-RADS v2017中84.6%(33/39)满足阈值增长的病变v2018归为亚阈值增长。10个病灶分类下调,7个由LR-5下调至LR-4,3个由LR-4下调至LR-3。28个病灶由LI-RADS v2017 LR-4类病变上调至LR-5,其中25个病灶为小HCC。以LR-5为诊断标准,LI-RADS v2018诊断HCC的灵敏度、准确度为66.7%(110/165)、73.6%(181/246),v2017为55.8%(92/165)、67.5%(166/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01;χ^(2)=6.20,P<0.001);特异度分别为87.7%(71/81)、91.4%(7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442)。在小病灶(最大径10~19 mm)中,LI-RADS v2018诊断HCC的灵敏度由v2017的40.4%(36/89)提升至62.9%(5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01)。以LR-4+LR-5为诊断标准,LI-RADS v2017与v2018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与LI-RADS v2017相比,LI-RADS v2018诊断HC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相似的特异度,尤其在小HCC(10~19 mm)诊断中灵敏度明显提升。
邢飞张学琴缪小芬陆健邢伟
关键词:肝硬化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不典型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肝细胞癌(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 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9±11.3)岁;HCC组]及ICC 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2±11.6)岁;ICC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2种肿瘤平扫及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上影像特征,包括肿瘤最大径、病灶边缘、病灶包膜、伴远端胆管扩张情况、病灶信号是否均匀、瘤体ADC值、动脉期强化特征、瘤周血流灌注是否异常、动态强化方式及肝胆期信号特征。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和常规平扫序列、增强MRI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两者的预测因素。2名影像医师对2种肿瘤的平扫及增强影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HCC组病人相比ICC组多有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于ICC组,而ICC组的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更高;常规平扫序列MRI上HCC组病灶常有包膜,而ICC组常伴远端胆管扩张且ADC值更高;增强后ICC组更多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中央逐渐强化,更易出现肝胆期靶征改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强动脉期边缘强化及肝胆期靶征为鉴别诊断HCC和ICC的重要预测征象。2名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良好(κ=0.837,P<0.001)。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靶征和动脉期边缘强化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及ICC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陈莹冯峰张学琴陆健张涛邢飞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