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莹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小鼠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肝硬化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性细胞
  • 1篇移植骨髓
  • 1篇抑制剂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制剂
  • 1篇质子泵
  • 1篇质子泵抑制
  • 1篇质子泵抑制剂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无锡市第五人...

作者

  • 8篇李莹
  • 5篇严祥
  • 3篇牛艳君
  • 3篇吴永娜
  • 2篇王娟华
  • 2篇白仲添
  • 2篇胡敏涛
  • 2篇汪铮
  • 2篇王黎明
  • 1篇王珊
  • 1篇袁宏
  • 1篇毛小荣
  • 1篇赵正斌
  • 1篇朱银芳
  • 1篇周敏
  • 1篇张立婷
  • 1篇顾锡炳
  • 1篇吴杭源
  • 1篇邵沂
  • 1篇黄利华

传媒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2002年1月~2004年10月对12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在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清除显著(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12例患者7例存活(存活率58.3%)。结论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部分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袁宏亚星陈红赵正斌毛小荣张立婷岳伟李莹邵沂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肝硬化模型的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和其肝硬化模型的制备,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首先,提取小鼠骨髓,移至培养瓶中,根据全骨髓贴壁法的原理培养干细胞;然后,采用CCl4为主的方法对小鼠进行肝硬化模型的制备;最后,把培养成功的骨髓干细胞通过肝动脉和尾静脉途径移植治疗造模成功的肝硬化小鼠,观察疗效。结果根据多种单克隆抗体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成功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模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切片,病理报告图示典型的肝硬化,证明造模成功;通过肝动脉和尾静脉途径移植治疗肝硬化模型小鼠,最后报告干细胞治疗的病理结果,肝硬化程度减轻,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是有效的,但仍需要基础研究和大样本的临床数据。
牛艳君李莹吴永娜严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硬化模型小鼠
Th17/Treg平衡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数量,探讨Th17/Treg平衡在肝细胞癌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细胞癌组、肝癌治疗后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共92例、检测各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CD3+、CD4+、CD8+、CD4+/CD8+、Th1、Th2、Th1/Th2、Tc1、Th17、Tc17、Th17/Tc17、Treg和Th17/Treg等多项T细胞亚群细胞计数;比较组间各项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及其与转氨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间CD3+、CD8+、ALT和AS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患者较对照组CD3+T细胞数减少,Th17、Tc17和Treg细胞数增多;较慢性肝炎组CD3+、CD8+T细胞数减少,Th17和Tc17细胞数增多,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较肝硬化组患者Th17细胞数增多,Th17/Tc17比值升高;较肝细胞癌治疗后组Th17细胞数减少。Th17和Tc17在肝细胞癌时升高,治疗后回落,Th17/Tc17在肝细胞癌时向Tc17极化,治疗后进一步向Tc17极化;Treg细胞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时均升高,肝细胞癌治疗后回落,Th17/Treg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向Treg极化,肝细胞癌时向Th17极化,治疗后再次向Treg极化。各项免疫指标与转氨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炎-肝硬化-肝癌进程中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多项指标发生改变,其中Th17/Treg平衡与肝癌预后关系密切。
王娟华李莹王珊胡敏涛朱银芳周敏汪铮
关键词: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原发性肝癌预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7/Tc17影响病毒复制和肝细胞损伤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评价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部分T细胞免疫指标与病毒复制水平和肝细胞损伤水平之间的关系,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细胞免疫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1例按照HBV DNA水平分为高、中、低复制3组,比较3组间CD3+、CD4+、CD8+、CD4+/CD8+、Th1、Th2、Th1/Th2、Tc1、Th17、Tc17、Th17/Tc17、Treg、Th17/Treg等多项T细胞亚群细胞数量;按照谷丙转氨酶水平分为肝细胞轻、中、重损伤3组,比较3组间多项T细胞亚群细胞数量,以此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部分T细胞免疫指标与病毒复制水平和肝细胞损伤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病毒低度复制患者Th17细胞(5.81%)和Th17/Treg(23.54)显著高于中/高度复制患者Th17细胞(2.51%/2.23%)和Th17/Tr e g(19.42/9.85);正常肝功患者T h2细胞(6.75%)、Tc1细胞(70.43%)、Th17/Tc17(71.18)均显著高于轻/重度肝细胞损伤患者Th2细胞(3.09%/3.58%)、Tc1细胞(36.97%/35.86%)、Th17/Tc17(11.35/12.58),重度损伤患者Tc17细胞(0.42%)显著少于轻度损伤患者Tc17细胞(1.69%).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病毒复制水平和肝细胞损伤水平关系密切,其中Th17/Tc17起重要作用.
王娟华胡敏涛吴杭源苏婷婷汪铮杜合娟顾锡炳黄利华李莹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法清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埃索美拉唑三联法和奥美拉唑三联法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c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4月21日,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两种三联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4 491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两种三联法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消化性溃疡的总有效率和无效率的临床疗效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法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三联法,但仍需要基础研究和大样本的RCT。
牛艳君严祥李莹白仲添吴永娜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过继性免疫细胞能调节并增加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克服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自然杀伤细胞(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树突状细胞(DC)、T细胞受体修饰的T细胞(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分别以不同的机制直接杀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王如岭吴永娜王黎明李莹严祥
关键词:肿瘤免疫疗法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小鼠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经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小鼠肝硬化的效果差异。方法 4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肝硬化模型组41只。用CCl4橄榄油皮下注射构建小鼠肝硬化模型,选取肝硬化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组、脾内移植组,每组各12只。以全骨髓贴壁法获得第3代BMS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行细胞表面鉴定,选取尾静脉及脾脏注射至肝硬化小鼠体内。移植后4周分别取血检测肝功能,取肝组织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检查,检测小鼠肝细胞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造模8周后,模型组小鼠毛发变稀,色泽暗黄,摄食减少,活动减少,体质量下降。细胞移植后,脾内移植和尾静脉移植组小鼠Al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9.05±3.41)g/L vs(21.03±2.18)g/L,(29.46±3.25)g/L vs(21.03±2.18)g/L],ALT、AST明显降低[(170.67±32.72)U/L vs(254.58±47.93)U/L,(166.58±28.24)U/L vs(254.58±41.93)U/L;(202.17±31.58)U/L vs(293.08±35.23)U/L,(186.50±33.13)U/L vs(293.08±35.2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移植途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织病理改变显著,两移植组小鼠肝硬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及坏死面积减少,组织结构好,与对照组比较,肝脏胶原面积比值显著降低[(14.36±2.21)%vs(26.38±0.82)%,(10.88±1.27)%vs(26.38±0.82)%](P值均<0.01)。免疫组化染色提示两移植组的αSMA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14.40±1.69)%vs(25.6±0.73)%,(9.97±1.46)%vs(25.60±0.73)%](P值均<0.01)。结论经两种途径移植BMSC对肝硬化小鼠肝功能、病理组织学等方面均有改善,二者效果相似。
张丽霞李莹王黎明严祥
关键词:肝硬化间质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对干细胞迁徙路径的标记及在靶病灶的作用研究已成为重点。采用创新性、突破性的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了解干细胞在机体内的迁徙途径,监测和追踪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效果,对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牛艳君李莹白仲添吕青芳严祥
关键词:干细胞标记示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