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对作物群体产量及稻田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
- 张少斌梁开明章家恩张殷李妹娟
- 关键词:水稻间作氮素变化
- 一种水合欢和水稻间轮作同时生产水生蔬菜和绿肥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合欢和水稻间轮作同时生产水生蔬菜和绿肥的方法,即在双季稻期间按照一定比例间作种植水稻和水合欢,此时水合欢可在水田环境中与水稻相伴生长,其水田表面上的根瘤菌可以固氮而增加土壤氮含量。早稻收获后,把水合欢可...
- 章家恩梁开明张少斌罗明珠秦钟郭靖
- 文献传递
- 一种水合欢和水稻间轮作同时生产水生蔬菜和绿肥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合欢和水稻间轮作同时生产水生蔬菜和绿肥的方法,即在双季稻期间按照一定比例间作种植水稻和水合欢,此时水合欢可在水田环境中与水稻相伴生长,其水田表面上的根瘤菌可以固氮而增加土壤氮含量。早稻收获后,把水合欢可...
- 章家恩梁开明张少斌罗明珠秦钟郭靖
- 基于生态位角度的农作物间套作增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集约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产量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以高投入、单品种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使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能利用的生态位幅度缩小,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单作,间套作模式在实现高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系统的物资投入,减少环境的污染。间套作体系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空间分布和养分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降低生态位的重叠度并减少竞争,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光、水、养分等环境因子来获得产量优势。作物间生态位的互补性是间作套种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间套作研究中,有关生态位对农作物间套作的增产机制方面的探讨仍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国内外间作套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作物间套作中作物生态位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基于生态位角度从营养、空间、时间3个方面,分析间套作增产机制。最后提出未来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在生态位、种间关系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张少斌梁开明郭靖罗颢
- 关键词:生态位间套作增产资源利用
- 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对作物群体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作物群体产量。旱地条件下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产量优势的研究已多见报道,但水田环境下水稻(Oryza sativa)与豆科水生作物间作模式的研究报道甚少。在华南地区水田条件下分别构建了2015年晚稻和2015年早稻水稻与水合欢(Neptunia olerace)间作模式,并探讨该模式对产量和稻田土壤氮素的影响。试验设常规施氮水稻单作(N 180 kg·hm^(-2),CK)、低氮水稻单作(N 140 kg·hm^(-2),LRM)、水稻-水合欢间作(N140 kg·hm^(-2),LRN)和水合欢单作(N 140 kg·hm^(-2),NOM)4种处理,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吸氮量、土地当量比及稻田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模式下的水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和LRM,其中与水合欢相邻的边行水稻茎蘖数、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内行。水稻实地面积产量表现为LRN>CK>LRM,LRN处理下水合欢实地面积产量低于NOM。2014年晚稻和2015年早稻,以LRN、NOM和CK计算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01和1.20,以LRN、NOM和LRM计算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2和1.25,表明间作模式下作物整体产量明显提高。LRN处理下水稻群体总吸氮量显著低于CK和LRM,经过两季种植后,LRN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CK和LRM提高了0.21%和1.69%。在水田环境中,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在低氮投入下能维持较高的土地当量比,且提高了作物群体产量和土壤全氮。
- 张少斌梁开明张殷李妹娟章家恩
- 关键词:水稻间作吸氮量土壤氮素
- 水稻-水合欢间作模式的效应和效益
- 旱地条件下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及群体产量,但水田环境下水稻(Oryza sativa)与豆科水生作物间作模式的研究报道甚少。本论文在水稻间作模式中引入一种水生豆科作物-水合欢(Neptunia ole...
- 张少斌
- 关键词:水稻间作种植生态效应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