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耀中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草原
  • 2篇遗址
  • 2篇植被重建
  • 2篇孢粉
  • 2篇孢粉记录
  • 2篇考古
  • 2篇考古遗址
  • 2篇呼伦贝尔草原
  • 2篇古遗址
  • 2篇LOV
  • 2篇REVEAL
  • 1篇典型草原
  • 1篇植被调查
  • 1篇森林草原
  • 1篇内蒙古草
  • 1篇内蒙古草原
  • 1篇花粉
  • 1篇沉降
  • 1篇沉降速率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篇李宜垠
  • 3篇许耀中
  • 1篇周力平
  • 1篇伍婧
  • 1篇何飞
  • 1篇刘国祥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蒙古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相对花粉产量对比被引量:9
2016年
相对花粉产量(relative pollen productivity,RPP)是指某一种花粉类型的绝对花粉产量与特定参照花粉类型绝对花粉产量的比值,是进行景观尺度古植被定量重建的重要输入参数.为了解蒿属(Artemisia)、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这5种草原植被中常见花粉类型的RPP,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浩特和苏尼特左旗3个地区开展了RPP对比研究的工作.三个地区均采用了分圈层植被盖度调查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并利用Tauber型花粉采集器采集花粉.结果发现:5种花粉类型的沉降速率依次为禾本科(0.032 m/s)、莎草科(0.027 m/s)、藜科(0.027 m/s)、蒿属(0.021 m/s)、菊科(0.019 m/s).藜科的RPP均比较大,而禾本科的RPP比较小.当选择蒿属作为参照花粉类型时(RPP为1.00),同一种花粉类型RPP的数值在不同草原地区有所不同:在呼伦贝尔森林草原,菊科为0.33,禾本科为0.44,藜科为4.78,莎草科为1.21;在锡林浩特典型草原,菊科为4.72,禾本科为0.01,藜科为2.05,莎草科为1.31×10-3;在苏尼特左旗荒漠草原,菊科为6.72,禾本科为2.15,藜科为36.25,莎草科为0.41.不同地区的RPP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个地区不同的植被类型下所生长的植物种不同及模型计算所用样点的多少所致.三个地区的花粉相关源区(relevant source areas of pollen,RSAP)均很小,在20 m以内.研究表明,由于蒿属孢粉背景值过大,导致REVEALS(regional estimates of vegetation abundance from large sites)结果中,蒿属植物被明显高估.
何飞李宜垠伍婧许耀中
关键词:植被调查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呼伦贝尔岗嘎考古遗址的孢粉记录及古植被定量重建被引量:7
2017年
岗嘎考古遗址是目前呼伦贝尔草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独木棺群,墓主人身份初步确定为公元8~10世纪的室韦人。这一考古发现为在呼伦贝尔草原探寻蒙古族源提供了最新的考古实证资料。通过对考古遗址文化层和遗址周边广泛分布的黑色砂土进行光释光测年和孢粉分析,利用REVEALS模型(Regional Estimates of Vegetation Abundance from Large Sites)和LOVE模型(Local Vegetation Estimates),重建了该地区在公元2~4世纪、公元7~9世纪、公元11~12世纪和现代共4个时间段的区域和局域植被盖度。结果表明:岗嘎考古遗址的局域植被和区域植被变化比较相似,从公元2~4世纪至现代都以蒿属植物占优势,其植被盖度为27.0%~47.7%。公元2~4世纪,菊科植物在区域和局域都占21.1%~24.8%,但此后其盖度降低,到公元11~12世纪只占3.7%~4.5%;藜科和禾本科植物的盖度从公元7~9世纪以后增加明显。这反映岗嘎地区在公元2~4世纪和公元7~9世纪是以丰富的蒿属和菊科植物组成的草甸草原,公元11~12世纪和现代则是以禾本科、蒿属和藜科为主的典型草原。室韦人生活时期的区域植被为草甸草原,气候比较湿润温和。
许耀中李宜垠刘国祥周力平
关键词:孢粉植被重建呼伦贝尔草原
内蒙古呼伦贝尔岗嘎考古遗址点的孢粉记录及古植被定量重建
岗嘎考古遗址是目前呼伦贝尔草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独木棺群,墓主人初步确定为七至十世纪(1350-950 yr B.P.)的室韦人.这一发现为在呼伦贝尔草原探寻蒙古族源提供了最新的考古实证资料.
李宜垠许耀中
关键词:孢粉植被重建呼伦贝尔草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