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敏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激酶喷射碎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评价尿激酶喷射碎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动静脉内瘘血栓住院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尿激酶喷射碎栓组)和对照组(尿激酶溶栓组),搜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16-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内瘘,改良组喷射注入尿激酶20万U碎栓,对照组予等量尿激酶微泵注入,泵速为2万U/min,结束后两组均继续使用尿激酶30万U微泵注入,速度为2万U/min,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1次/d,罂粟碱注射液30mg静脉推注,1次/d,拜阿司匹林片150mg口服,1次/d,每小时记录内瘘再通情况、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和尿激酶剂量。观察终点为内瘘再通、严重出血、肺栓塞并发症,3d内重复上述方法。比较两组的溶通时间、溶通率、尿激酶剂量,以及出血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28例次内瘘溶通,成功率为93.33%,溶通时间为(30.33±27.23)h,尿激酶剂量为(20±12)万U;对照组:22例次溶通,成功率为75.86%,溶通时间为(50.15±22.18)h,尿激酶剂量为(25±18)万u,两组在溶通成功率、溶通时间、尿激酶剂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现血肿3例,对照组出现穿刺点血肿5例,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尿激酶溶栓法相比,尿激酶喷射碎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溶通率高,溶通时间短,尿激酶使用剂量少,不增加出血风险,是短期内快速恢复内瘘血流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罗杰李玉敏李红艳苏妍妍徐嘉琪张云芳
-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 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用于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穿刺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评价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应用于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因需临时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而要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超声定位穿刺组(治疗组)和彩超探查血管后传统定位穿刺组(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透析病因、穿刺部位、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耗时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病因、穿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穿刺颈内静脉30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16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53.33%(16/30);置管耗时(545.5±120.3)s;穿刺股静脉16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8例,第一次穿刺成功率50.00%(8/16),置管耗时(500.6±120.6)s;对照组共发生穿刺点血肿3例,误穿动脉3例,并发症发生率13.04%(6/46).治疗组穿刺颈内静脉32例,第一次穿刺成功31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88%(31/32);置管耗时(99.5±34.8)s;穿刺股静脉14例,第一次穿刺成功14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14/14;置管耗时(99.8±44.8)s;治疗组未发生穿刺点血肿及误穿动脉等并发症.两组最终均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耗时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超声定位深静脉穿刺具有优越性,与B超传统定位深静脉穿刺相比,可提高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医生可独立完成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罗杰张云芳谭伟硕赵世莉李玉敏李红艳
- 关键词:穿刺术超声检查等腰直角三角形
- 营养状况对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手术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营养状况对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手术效果、营养指标及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35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均因药物治疗无效后给予全甲状旁腺切除伴自体前臂移植术。术前根据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将其分为无营养不良组(0~1分)、轻度养不良组(2~4分)、中重度营养不良组(5~12分),观察不同组别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血白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不同营养状况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后3、6、12个月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及钙磷乘积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总胆固醇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均P>0.05);轻度营养不良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在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白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营养不良组及轻度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6、12个月Hb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Hb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营养状况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长期效果,甲状旁腺切除术可明显改善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贫血状况,这种效果在术前即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中更明显。
- 陈思奇童金燕李玉敏王琦苏妍妍
- 关键词:营养状况甲状旁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