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奎

作品数:58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4篇文学
  • 7篇小说
  • 5篇政治
  • 5篇诗歌
  • 5篇抗战
  • 4篇诗学
  • 4篇主义
  • 4篇网络文学
  • 3篇寓言
  • 3篇诗词
  • 3篇诗词唱和
  • 3篇情感
  • 3篇文化
  • 3篇文化政治
  • 3篇乡土
  • 3篇冷战
  • 3篇历史意识
  • 3篇教育
  • 3篇风景
  • 3篇唱和

机构

  • 57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7篇刘奎

传媒

  • 5篇台湾研究集刊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文艺研究
  • 3篇东岳论丛
  • 3篇江汉学术
  • 3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世界华文文学...
  • 2篇文学评论
  • 2篇写作
  • 2篇艺术评论
  • 2篇长江学术
  • 2篇现代中文学刊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2篇网络文学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史哲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广州文艺
  • 1篇当代文坛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3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情感教育剧:《屈原》的形式与政治被引量:8
2017年
《屈原》是郭沫若《女神》之后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也是抗战时期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政治实践的重要历史遗产,它试验了以情感为媒介的教育剧形式。戏剧的舞台空间是具有伦理教育和历史教育功能的训谕与美育空间;对传统戏剧表达程式与伦理教化功能的继承,使该剧成为国统区实践毛泽东所倡"中国作风"的代表作;"雷电颂"让戏剧从行动进入抒情,通过对情感体验、蓄积与抒发的演示具体地展示了情感操练的方法:该剧生成的是一种不同于布莱希特"史诗剧"的情感教育剧。情感教育剧的形式,与郭沫若的革命道路和历史哲学密切相关,较之意识形态斗争,他更侧重从社会关系出发的动员式革命,情感动员补充了集体意识的情感维度。
刘奎
关键词:《屈原》
陈映真在乡土文学论战中的历史意识
2023年
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学论战中,陈映真自觉的历史意识拓展了论战的边界。他的历史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学史意识,通过推介台湾地区日据时期的抵抗文学,发扬和承续民族文学传统,与叶石涛等就文学史的解释进行讨论,以唯物史观去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二是历史化的方法,通过历史化、语境化的方法批判彭歌、朱西宁等人“艺术性”“人性论”“循环率”一类的新玄学;三是恢复人与历史的密切连带感,通过探讨人生观、世界观与艺术观的关系,鼓励调查研究以深入生活以及倡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方式,为丰富乡土文学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指明路径。深广的历史意识,是陈映真的独特性所在,也让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学具有了更鲜明的历史性格。
刘奎
关键词:乡土文学历史意识现实主义民族主义
浪漫如何介入历史:抗战初期郭沫若的抒情诗学与情感政治被引量:3
2019年
“七七”事变之后郭沫若从日本逃归祖国参加抗战,抗战的时代精神让他重新展现出浪漫主义的姿态,并重新激活其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以小说继续“革命加恋爱”、通过话剧“抗战加恋爱”。郭沫若重启的抒情诗学,不止是创造社时期浪漫主义的复归,而是在对话的基础上部分接纳了李初梨、彭康等后期创造社成员的意识形态斗争理论及同时期国内革命文学的经验,将浪漫情感从此前对革命情感的消费,转向积极的文化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如精神动员和情感动员,这是“抗战建国”时代重要的社会动员力量。郭沫若对抒情诗学及其政治图景的坚持和探索,让中国浪漫主义从“机缘论”转化为兼具个体解放和社会解放双重意涵的文学形式和情感模式,也让“抒情传统”与“史诗传统”从二分走向辩证统一。
刘奎
关键词:新浪漫主义意识形态斗争
纪弦(路易士)与香港诗坛关系考论被引量:1
2018年
纪弦(路易士)是台湾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他与香港一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沪港、台港诗坛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纪弦与香港渊源较深,他早年曾在香港就学,这成为他日后的重要记忆和创作经验;上海时期,他与戴望舒等一道提倡现代主义,与青年诗友创办诗刊《诗志》,并与北京、福州等地《小雅》《诗之页》等互动,此时香港出现的现代诗刊《红豆月刊》也加入这一阵营,成为1930年代新涌现的现代诗潮阵地,香港诗人鸥外·鸥等曾在《诗志》发表作品,纪弦更在《红豆月刊》发表约三十首诗作,成为香港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存在;抗战期间,纪弦避难香港,与岭南诗人欧外·鸥有进一步的交往,二人诗歌在书写殖民现代性方面也有精神上的契合;纪弦赴台之后创办《现代诗》,提倡现代诗运动,借由现代主义诗歌和现代诗刊,他与香港现代主义诗人马朗及其主编的《文艺新潮》有较多互动,在冷战的背景下推动台、港诗坛的交流;晚年纪弦赴美后,继续在《香港文学》上发表作品。终其一生,纪弦(路易士)都与香港关系密切,甚至可部分地视为香港文学史的一部分。
刘奎
关键词:纪弦现代主义诗歌
转折的时代:2018年网络幻想文学阅读札记被引量:1
2019年
2018年幻想文学有诸多新象:一是随着新世代读者和写手的登场,带来更为轻松活泼的形式;二是老作家的自我挑战,部分老作家对流行的模式和套路有所反思;三是新文体和新模式的开拓,尤其是在网络社交平台的影响下,部分作品借鉴直播、聊天软件、影视剧等,进一步打破虚实界限,拓展网络文学的新形式;此外还有读者群的分化,出现多元的小众阅读趣味。在具有开拓性的创新之作外,更多的则是模式化、套路化作品,这或许是转折的另一重意义,即幻想文学乃至网络文学应从注重数量转向质量的经营,幻想文学不是虚无主义的逋逃薮,应从社会矛盾的想象性解决转向对现实问题的叩击和回应。
刘奎
关键词:幻想小说新文体
郭沫若与唱和传统的现代嬗变被引量:2
2017年
抗战时期,郭沫若深度参与了陪都重庆文士间的旧体诗词唱和,尤其是与他密切相关的"寿郭"唱和、"屈原"唱和与"沁园春"唱和,见证了战时郭沫若的文化实践与政治的复杂关联。通过"寿郭"唱和,他在左翼政治文化之外维护了一个私人化的交际圈;"屈原"唱和则表达了他被国民党疏离后的不满,不无讽谏之意;较之前两次唱和中他与政治间的模棱关系,"沁园春"唱和时他主动选择了政治阵营,诗词酬答因而不再仅仅是文学问题,而成为文学与政治间的交互往来,这促成了抗战时期诗教传统的功能嬗变。
刘奎
关键词:诗词唱和政治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与历史的奇景化被引量:5
2016年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根据小说《鬼吹灯》改编。电影携带着大量的历史元素,但似乎过于丰富,而显得有些羼杂不清:一会儿是三国以来的摸金校尉,一会儿是“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侵华日军修筑的地下工事,又奇迹般地与契丹奥古公主之墓相邻。
刘奎
关键词:电影上山下乡地下工事侵华日军
陈映真小说的忧郁诗学与情感政治被引量:3
2017年
陈映真的小说往往具有浓郁的忧郁氛围,主要表现为忧郁的主人公和相应的情感氛围,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诗化的美学特征。忧郁源于个人的情感和精神困境,它既是人物的个体生命形态,也是由社会出路断绝和历史远景匮乏所导致的精神气质和情感状态,具有时代的普遍性。陈映真小说早期忧郁氛围浓厚,后期则较为克制,这并不构成陈映早期是文学家、后期是政治家的分裂,实际上他一开始就将忧郁置于叙事结构之内,只是后来小说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与所谓"左派忧郁"不同的是,在"反共文艺"和白色恐怖的年代,忧郁这类超出统制范围的情感结构,也暗含人的感性解放的潜能,因而具有情感政治的内涵。
刘奎
关键词:情感氛围小说结构忧郁诗学美学特征
从文化诗学走向历史诗学——张松建《重建家国海外汉语文学新论》
2020年
2011年夏,梁秉均在广东参加《也斯看香港》新书推广活动时,朗诵了几首自己的诗作。他朗诵的作品大多与吃相关,其中有首诗叫《盆菜》:"应该有烧米鸭和煎海虾放在上位/阶级的次序层层分得清楚/撩拨的筷子却逐渐颠倒了/围头五味鸡与粗俗的猪皮/狼狈的宋朝将军兵败后逃到此地……"他低沉的嗓音、起伏的声调听来像是在将盆菜一层层拨开,弥漫的不是菜香,而是历史被重新翻开的味道。
刘奎
关键词:历史诗学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国重工业能源环境问题研究
建国以来,由于长期采取“重工业优先”的发展策略,中国的重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由于重工业多属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具有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特点,因此其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关注程度...
刘奎
关键词: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环境污染节能减排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