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增强体对Fe-C-Cu系粉末冶金组织及摩擦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实验研究了B_(4)C_(p)和碳纳米管CNT增强体在自主成分设计的粉末冶金Fe-C-Cu系合金中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和XRD探究其组织和形貌。研究发现添加0.16%B_(4)C_(p)和0.22%CNT的增强体会抑制珠光体的生成,B_(4)C_(p)的抑制程度最严重,CNT增强体试样相较未添加增强体试样的珠光体稍微减少。未添加增强体试样、CNT试样和B_(4)C_(p)试样的硬度分别为115.45 HV、103.58 HV和100.41 HV。增强体的添加在Fe-C-Cu系粉末冶金中未生成新物相,CNT增强体对Fe-C-Cu系粉末冶金的强化效果较好。而B_(4)C_(p)增强体对Fe-C-Cu系粉末冶金的强化效果则起到反作用。在摩擦磨损性能方面,添加CNT增强体试样的摩擦因数最低,仅为0.05左右,磨痕宽度仅为537.8μm。未添加增强体试样的摩擦因数为0.15左右,磨痕宽度为992.4μm,而B_(4)C_(p)增强体的摩擦因数超过0.2,磨痕宽度为978.2μm。
- 韩爱民赵启亮许晓静李灿周玉华韩天
- 关键词:粉末冶金CNT
- 添加Cu对Ti-16.28Si合金高温抗氧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选用Ti、Si、Cu粉末通过高能球磨-冷压-无压烧结制备了Ti-16.28Si和Ti-15.46Si-5Cu两种合金,并在800,900,1000℃空气中对其进行高温氧化试验。利用SEM、EDS及XRD对烧结和氧化试样的表面及横截面形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以研究合金的氧化机制。结果表明:两种配方试样烧结之后主要含有Ti、Ti_5Si_3、Ti_5Si_4相,加Cu配方出现Cu_3Si相;加Cu后致密度升高。高温氧化80h后,氧化试样的主要物相为TiO_2,还含有少量的SiO_2、Ti_3O_5、TiO、CuO或Cu_2O相。Ti-16.28Si合金在900℃时氧化膜表层基本上全是金红石TiO_2,抗氧化性能最好,平均氧化速度k^+值约为0.521,达到抗氧化等级。800℃下,添加Cu显著改善Ti-16.28Si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其平均氧化速度k^+值约为0.623,也达到抗氧化等级;在Cu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其平均氧化速度仅为Ti-16.28Si合金的57.8%。但在900和1000℃下,添加Cu降低了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 刘庆辉许晓静戈晓岚吴桂兰仲奕颖何星华韩天陈洋
- 关键词:球磨高温氧化氧化动力学抗氧化性能
- 预回复工艺对7085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电导率测试、硬度测试、拉伸试验、晶间腐蚀试验和剥落腐蚀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预回复工艺对7085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前的预回复处理对合金的晶体取向存在一定影响,降低了位错密度,细化了晶粒尺寸(平均晶粒尺寸从7.414μm降到6.809μm),提高了硬度(从199.0 HV提高到212.5 HV)、屈服强度(从481.2 MPa提高到552.4 MPa)、抗拉强度(从528.2 MPa提高到582.0 MPa)。此外,预回复处理明显提高了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但是合金的电导率略有降低,抗剥落腐蚀性能也略微下降。定量分析显示,预回复显著提高了固溶强化和时效沉淀强化的总和,这也是合金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抗剥落腐蚀性能的降低可以归因于合金低角度晶界百分比的降低。
- 许晓静朱金鑫杨帆丁清汪成松韩天
- 关键词:7085铝合金大变形
- TD处理42CrMo合金钢制备多孔碳化钒(VC)层
- 2017年
- 利用TD盐浴法,在42Cr Mo合金钢表面制备多孔碳化钒层,并探究多孔结构的形成机理。设计4%、6%、8%、10%和12%五种不同质量分数Al含量的盐浴剂。采用SEM、EDS、XRD和显微硬度计等,对950℃×4 h渗钒后试样的渗层形貌、横截面、成分、表面硬度和盐浴剂粉末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4%和12%Al含量的盐浴剂会严重腐蚀材料基体,表面未生成VC层;6%,8%和10%Al含量的盐浴剂可在基体表面生成多孔状VC层,厚度分别为8,8和6μm,渗层维氏硬度在950~1 150,约为基体硬度(450)的2.5倍;VC层的生长过程为:微量的V原子进入基体,使奥氏体中C原子的固溶度降低,溢出的C原子聚集在晶界处并沿着晶界向外迁移,从而与盐浴剂中的V原子生成VC晶粒,进而在晶界处形成"凸"型VC形貌,多孔组织结构也随之形成;随Al含量增加,VC晶粒择优向I(200)晶面生长,孔洞尺寸逐渐增大。
- 杨松韩天许晓静阮鸿雁戈晓岚何志盛刘庆辉
- 关键词:盐浴渗钒
- Ti-8Si-1.4Zr-xY2O3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采用“机械合金化-冷压成形-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了Ti-8Si-1.4Zr,Ti-8Si-1.4Zr-0.1Y2O3和Ti-8Si-1.4Zr-0.3Y2O33种合金(%,质量分数),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烧结和氧化试样的表面及横截面形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比了3种合金在700,800和900℃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来研究氧化机制。结果表明:添加Y2O3能显著提高Ti-8Si-1.4Zr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减小氧化层厚度,随氧化温度升高氧化膜逐渐增厚,氧化产物尺寸增大,呈朝棱柱状形态生长趋势。700℃下,所有合金都达到完全抗氧化等级,但添加Y2O3后平均氧化速度大幅降低,抗氧化性提升;800℃下,仅有Ti-8Si-1.4Zr-0.1Y2O3配方合金达完全抗氧化等级;900℃下,所有配方合金都在抗氧化等级以内。各配方合金氧化膜组成稍有不同,但氧化膜基本上由表面TiO2氧化层、TiO2与SiO2构成的复合氧化层构成,其中各氧化层中可能还包含部分TiO,Ti2O3和Ti3O5等低价态钛的氧化物以及少量ZrO2或(Ti,Zr)O2相氧化物。
- 韩天许晓静戈晓岚仲奕颖刘庆辉陈婷卓
- 关键词:TI-SI高温氧化Y2O3粉末冶金
- Ti-8Si-xZr-yY_2O_3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选用Ti,Si,Zr单质元素和纳米Y_2O_3粉末高能球磨-冷压烧结制备Ti-8Si、Ti-8Si-0.7Zr、Ti-8Si-1.4Zr和(质量分数,%)4种合金。利用SEM和EDS对烧结合金组织与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其硬度和摩擦系数、耐磨性等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4种试样烧结之后主要由相、Ti(Si)固溶体及Ti(Si、Zr)固溶体组成。Zr及Y_2O_3是通过改变高硬度的等物相的含量以及固溶体比例而起到弥散强化或固溶强化效果,改变其显微硬度;合金的显微硬度最大,其数值(约13770MPa)比Ti-8Si合金(10200MPa)提高了约35%。Ti-8Si合金(0.365)的摩擦系数最低,但Ti-8Si-1.4Zr(0.504)与相比,添加0.1%Y_2O_3后摩擦系数降低了约26%。添加Zr元素虽然提高了摩擦系数,但可以降低其磨痕宽度,一定程度上改善Ti-8Si合金的耐磨性;同时,合金的磨痕宽度最小,耐磨性最佳,Y_2O_3能够显著提高合金的耐磨性能。4种合金的磨损都以疲劳磨损为主,伴随着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 戈晓岚韩天许晓静刘庆辉吴刘军仲奕颖
- 关键词:显微硬度耐磨性
- 铁的添加方式对TC4钛合金盐浴硼氧共渗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研究了Na_2B_4O_7-SiC型共渗剂中添加铁粉、铁丝和扎铁丝方式对TC4钛合金表面盐浴硼氧共渗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配备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显微硬度计,分析了共渗层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表面硬度;采用化学热力学分析讨论了铁粉型和铁丝型共渗剂无明显催渗作用的原因,采用电化学模型解释了扎铁丝对盐浴硼氧共渗的催渗机理。结果表明,各组共渗层具有较好的表面形貌,组织均匀;渗层主要由TiB、TiB_(12)、Ti_2B_5和TiB_(25)等钛硼化合物以及TiO_2和TiC相组成;硼砂—碳化硅型、铁粉型和铁丝型共渗层表面硬度依次为677、673和680 HV,性能相似;而扎铁丝型共渗剂中形成电化学效应,具有更好的表面质量,主要由TiB、TiB_(12)、TiC和Al_2O_3相组成,更高的表面硬度(989 HV),比TC4钛合金基体硬度提高了2.75倍,比碳化硅型表面硬度提高了46.04%。
- 韩天许晓静戈晓岚刘庆辉吴桂兰仲奕颖
- 关键词:TC4钛合金化学热力学
- Ti-6Al-4V合金的盐浴硼氧共渗被引量:1
- 2018年
- 以Na2B4O7和Si C粉末为原料,在Ti-6Al-4V(TC4)合金表面进行盐浴硼氧共渗试验,研究不同配比共渗剂共渗后的渗层表面组织形貌与物相组成、横截面形貌及渗层厚度、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及界面结合力。结果表明:Na2B4O7-Si C型盐浴可在Ti-6Al-4V合金表面获得含硼钛化合物的共渗层,渗层连续且致密,其物相主要由Ti B、Ti B(12)、Ti C、Ti O2和Al2O3相组成;其中,90%Na2B4O7+10%Si C共渗剂所得共渗层表面质量较好,渗层较厚(26.5μm),且具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力(72.47 N);表面硬度(1020 HV0.2)比Ti-6Al-4V合金提高了2.83倍;80%Na2B4O7+20%Si C配方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0.36),比Ti-6Al-4V合金(0.45)降低了20%。
- 何志盛许晓静韩天韩天张洁郑刚
- 关键词:TI-6AL-4V合金渗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