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小梅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鸟类
  • 2篇群落
  • 2篇落叶阔叶
  • 2篇落叶阔叶林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林
  • 1篇地理变异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动物资源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特征
  • 1篇野生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天然种群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肥力评价

机构

  • 8篇八仙山国家级...
  • 4篇南开大学
  • 4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冯小梅
  • 6篇赵铁建
  • 4篇石福臣
  • 4篇陈国平
  • 4篇孙国明
  • 3篇赵大鹏
  • 2篇朱金宝
  • 1篇周美利

传媒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植物研究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鸟类和哺乳动物资源初探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解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利用红外相机捕捉技术对核心区内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显示,18台红外相机共收集到550张鸟类红外照片和3 273张哺乳动物红外照片,其中可准确识别的鸟类隶属于4目9科共20种,可准确识别的哺乳动物隶属于4目6科共10种.鸟类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2个物种为红嘴蓝鹊(Urocissaerythrorynch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哺乳动物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3个物种为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猪獾(Arctonyxcollaris)和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物种比例、相对丰富度指数和单台相机物种数均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节数值较高,秋冬季节下降,这主要是受物候影响.
李立嘉田向玲刘馨张华王媛冯小梅孙国明朱金宝赵大鹏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八仙山不同立地条件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落叶阔叶林是北半球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以我国华北地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最为典型且成分较为复杂丰富.为了更好理解暖温带北部山区森林结构和发育规律,在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阴坡、山脊和阳坡3种典型立地条件下分别设置1 ha样地,并对样方内所有胸径≥3 cm的树木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阳坡样地树种有38种/ha,隶属于28属19科;山脊样地有33种/ha,隶属于22属15科;阴坡样地有31种/ha,隶属于22属16科.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等指标分析表明,3个样地群落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槲栎(Quercus aliena)分别占据重要地位. 3个样地所有树种的径级结构均呈现倒"J"型,说明群落整体更新良好;同时蒙古栎的径级分别在阴坡样地和山脊样地呈正态分布型,槲栎在阳坡样地呈偏正态分布型.样地立木材积以山脊样地最大(161.97 m^3/ha),其次是阳坡样地(154.29 m^3/ha),阴坡样地(111.41 m^3/ha)最小.分析3个样地中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在较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加,随机和规则格局成为主要分布形式;蒙古栎、槲栎、紫椴(Tilia amurensis)均在较大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格局.
陈国平俎丽红赵铁建冯小梅刘国泉石福臣
关键词: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
八仙山不同立地落叶阔叶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土壤肥力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土壤肥力的状况,本研究在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坡、山脊和阴坡3种典型立地条件下分别设置1 hm2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并分析了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土壤肥力。结果发现:在3个样地中阳坡样地树木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最大,而个体数最小的是山脊样地,物种丰富度最小的是阴坡样地。立木材积则以山脊样地为最大,阳坡样地较小,阴坡样地最小。3个样地阳坡样地凋落物蓄积量(37.21 t·hm^(-2))显著大于山脊样地(26.79 t·hm^(-2))和阴坡样地(23.87 t·hm^(-2))。3个样地中阳坡样地凋落物碳、氮含量最高,而其土壤碳、氮含量最低。凋落物8种矿质元素(Ca、K、Fe、Mg、Na、Mn、Zn、Cu)总含量:阳坡样地>山脊样地>阴坡样地。通过因子分析对18个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山脊样地(0.350)>阴坡样地(0.091)>阳坡样地(-0.491),说明3个样地中山脊样地土壤肥力较好,阴坡样地次之,阳坡样地较差。
陈国平俎丽红高张莹周美利乔艳云赵铁建冯小梅石福臣
关键词:落叶阔叶林土壤肥力评价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狍集群模式和时空活动规律被引量:2
2021年
2017年6月-2019年3月,以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首次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综合关注野生狍Capreolus pygargus的集群模式和时空活动规律。结果发现,狍表现出5种集群模式,以单雄和单雌模式为主;各种集群模式的出现频次呈显著的季节差异(χ^2=10.867,df=3,P=0.012)、温度区段差异(χ^2=12.141,df=4,P=0.016)和海拔区段差异(χ^2=13.286,df=3,P=0.004);狍的日活动曲线整体呈双峰型,活动高峰期集中在05∶00-07∶00和18∶00-20∶00;日活动节律不存在显著季节差异;狍全年相对活动强度的高峰出现在温度为11~20℃、海拔为501~700 m时;狍在不同季节的相对活动强度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9.535,df=3,P <0.000 1),其中秋季显著高于其他3季。综上所述,季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野生狍的集群模式和时空活动规律。本研究为野生狍的生态保护及相关自然保护地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陈秋婷赵铁建冯小梅孙国明朱金保王玉申赵大鹏
关键词:集群模式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天津八仙山林下鸟类群落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类开展群落研究.基于30个相机位点11067个野外捕获日的监测数据,共收集到3322张鸟类红外照片,获得744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到鸟类7目14科23属34种.在居留类型方面,留鸟和旅鸟最多;区系组成方面,古北界最多;在相对丰富度方面,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大山雀(Parus cinere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3个物种的拍摄率和相对丰富度居于前3位.在不同自然季节和不同时段的比较中,2018年5月和春迁期鸟类物种数最多.比较不同海拔区段(300~1099 m)鸟类的物种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500~699 m海拔区段的数值最高;比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700~899 m海拔区段的数值最高;比较优势度指数,900~1099 m海拔区段的数值最高.
赵大鹏邓靖马宝莹赵铁建冯小梅孙国明朱金保王玉申
核桃楸种群果核形态及地理变异被引量:16
2017年
为揭示核桃楸种群果核形态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以东北到华北天然分布的9个核桃楸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回归和聚类等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其果核长度、横径、棱径、体积和果形指数.结果显示:不同种群间果核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大于0.9,表明核桃楸果核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且受到很强的遗传控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果核体积的变异系数与相对极差均最大,果核宽度值最小,表明体积的变异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果核形态变异主要受经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基于果核形态指标9个种群的聚类分析表明,各表型性状并未完全按地理距离而聚类.总的来说,果核性状的变异是核桃楸适应不同生境条件的方式之一,且这种变异是不连续的.
高张莹张海峰陈国平冯小梅赵铁建高鑫石福臣
关键词:核桃楸天然种群地理变异聚类分析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种--凤头蜂鹰
2018年
2017年6—8月,利用红外相机在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八仙桌子附近靠近河沟处的监测点拍摄到凤头蜂鹰照片,其栖息地大多位于海拔1200m以下的森林地区。经查阅相关文献证实,凤头蜂鹰为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的新纪录。
王宁李立嘉吴自有张丹胡淑静赵铁剑冯小梅孙国明朱金宝赵大鹏
关键词:鸟类
基于系统发育的燕山东麓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被引量:6
2017年
群落构建机制对解释植物物种共存、多样性的维持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燕山山脉东麓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了374个植物样方(20 m×30 m)。通过多元回归树、植物群落亲缘关系指数、高斯核函数密度估计等研究,重点探究了植物群落构建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燕山东麓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以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槲栎(Quercus alien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为优势的5个群系。植物最大树高这一功能性状表现出了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此区域植物功能性状保守性较强。荆条灌丛、槲栎、蒙古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环境过滤为主导,栓皮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负密度制约为主导,白蜡树群落的构建机制有由环境过滤向负密度制约过渡的趋势。另外,本文引用高斯核密度分布估计对亲缘关系指数的分布进行估计,直观、真实地反映了亲缘关系指数的个体值及整体趋势,为探讨群落构建的生态位机制和中性理论间的争论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唐丽丽陈国平冯小梅赵铁建石福臣
关键词:系统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