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融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4篇骨髓
  • 4篇骨髓瘤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弥漫
  • 3篇弥漫大B细胞...
  • 3篇难治
  • 2篇急性
  • 2篇复发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第...

作者

  • 10篇廖爱军
  • 10篇杨融辉
  • 4篇沈静
  • 2篇张萌
  • 1篇吴斌
  • 1篇杨威
  • 1篇苗苗
  • 1篇傅迪
  • 1篇石小岩
  • 1篇仲媛
  • 1篇郑金科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紊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无法治愈。MM患者体内存在明确的免疫缺陷,这种免疫缺陷表现在细胞因子异常、免疫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的数量异常及功能紊乱,以及存在肿瘤特异性免疫等多个方面。本综述旨在简要总结MM免疫缺陷研究进展。
杨融辉廖爱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缺陷
初次诱导失败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不同序贯诱导方案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失败后序贯CAG或非CAG诱导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科室收治初诊AML经常规标准诱导化疗失败的63例患者(患者均于初次诱导停止化疗后7~10 d复查骨髓穿刺,骨髓幼稚细胞>5%),根据追加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CAG组(n=39)及非CAG组(n=24)。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CAG组方案:阿柔比星(20 mg/d,4 d)+阿糖胞苷(Ara-C,15~20 mg/12 h,14 d)+G-CSF(5μg·kg^(-1)·d^(-1),14 d),白细胞>20×109/L暂停使用G-CSF;非CAG组方案:追加原诱导方案、单用蒽环类药物、蒽环类+Ara-C或HAG方案。参照NCCN 2017年AML诊疗指南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CAG组患者完全缓解(CR)66.67%、有效率(ORR)76.92%,非CAG组CR 25.00%、ORR 62.50%,2组间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R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患者经CAG与非CAG方案治疗后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CAG组比较,CAG组骨髓抑制时间相对较短,输注血小板次数相对较少(均P<0.05)。CAG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非CAG组(P<0.05)。结论序贯CAG诱导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AML疗效较好,有效提高中、高危患者CR及ORR,安全性较高,推荐临床应用。
杨融辉沈静张萌马欢欣廖爱军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CAG
来那度胺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来那度胺作为免疫调节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其不仅能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通过炎症因子、NK细胞、调节T细胞等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此外,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来那度胺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治疗中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对初诊还是复发/难治DLBCL患者,来那度胺单药或联合R-CHOP等方案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综述来那度胺在治疗DLBCL的进展。
杨融辉李诗文沈静廖爱军
关键词:来那度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调节化疗
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骨髓内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发病率占血液肿瘤的第二位。目前,MM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抗CD38单克隆抗体作为新的治疗药物被研究的越来越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MM细胞死亡。本文对抗CD38单克隆抗体在MM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高欣杨融辉廖爱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CD38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杀伤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被引量:7
2018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瘤,至今无法治愈。在过去的20年中,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IMi D)来那度胺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时间。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具有较好的抗MM活性,可以显著提高MM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延长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而对既往应用IMi D或PIs耐药的患者,HDACis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HDACis作用于MM细胞的杀伤机制以及临床中对MM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苑冬阳高欣杨融辉张萌廖爱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难治蛋白酶体抑制剂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皮肤受累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76岁。全身皮下多发结节伴右下肢皮肤溃烂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腹壁肿物):非霍奇金淋巴结,B细胞型,免疫表型符合DLBCL,生发中心来源。免疫组化:CD20弥漫连片(+),CD3散在(+),CD10(+),CD21显示FDC网消失,Ki67(80%)。胸腹部增强CT示胃窦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取胃窦部病变活检示:(胃窦小弯、大弯)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考虑DLBCL或其他高侵袭性类型;免疫组化:黏膜腺体间弥漫的淋巴样细胞浸润性生长,CD20连片阳性,Ki67(90%)。我院血液科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 IV期IPI,评分5分继发皮肤受累。患者家属拒绝治疗,患者出院1周后死亡。
杨扬杨融辉吴斌苗苗廖爱军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奥滨尤妥珠单抗治疗CD20阳性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由于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大部分CD2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得到了提高,但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不敏感,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而导致复发。奥滨尤妥珠单抗为新一代抗CD20单抗,与利妥昔单抗相比具有高效性、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的特征。本文阐述了奥滨尤妥珠单抗的药物作用机制,在治疗CD20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沈静杨融辉杨威廖爱军
关键词:药物机制
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治疗现状
2018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恶性程度高,部分患者经传统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的3+7方案诱导后不能达到完全缓解,预后不佳。本文概括AML初次诱导后疗效检测与评估方法,总结追加再诱导方案(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方案、FLAG方案、标准剂量Ara-C+蒽环或蒽醌类药物、含G-CSF的预激方案),探讨后续治疗的现状。
杨融辉马欢欣高欣沈静廖爱军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伴浆细胞分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8年
老年男性患者,以"腹股沟包块进行性肿大半年,肋骨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示脾大。既往贫血史30余年。入院化验示血清Ig M明显升高,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单克隆Ig M-κ阳性,外周血MYD88L265p突变阴性,骨髓涂片可见大量淋巴样浆细胞,骨髓免疫组化不除外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后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经予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后取得部分缓解(PR)。
杨融辉廖爱军
关键词:浆细胞分化
S1P4受体通过Akt调节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S1P受体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LP-1生存及凋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应用芬戈莫德(FTY720)抑制LP-1细胞S1P受体,CCK-8法测定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应用qRT-PCR方法检测LP-1细胞中S1P受体的表达情况。应用S1P4R-shRNA敲除S1P4受体,采用荧光显微镜及qRT-PCR法测定病毒感染率及感染后S1P4受体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1P4受体敲除后抗凋亡蛋白Akt、Survivin、Birc4、Bag-1表达情况。结果 FTY720处理后,LP-1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1细胞中S1P4受体呈高表达,敲除S1P4受体后,抗凋亡蛋白Akt、Survivin、Birc4、Bag-1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S1P受体对LP-1细胞生存具有重要作用。其中S1P4受体在LP-1细胞凋亡中起主要作用。S1P4受体可通过Akt调节下游抗凋亡蛋白Survivin、Birc4、Bag-1的表达,从而影响LP-1细胞凋亡。
杨融辉石小岩傅迪仲媛郑金科廖爱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AKT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