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俊旭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障
  • 3篇白内障
  • 2篇植入
  • 2篇散光
  • 2篇角膜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提取
  • 1篇眼球按摩
  • 1篇眼球摘除
  • 1篇眼球摘除术
  • 1篇眼台
  • 1篇眼外伤
  • 1篇眼用
  • 1篇眼用凝胶
  • 1篇眼症
  • 1篇义眼
  • 1篇义眼台
  • 1篇义眼台植入

机构

  • 6篇义乌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方俊旭
  • 2篇刘惠娟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手术时机对机械性眼外伤后玻璃体切割术疗效水平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于不同时期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对预后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40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于创伤后7天内行玻璃体切割术,70例患者于创伤后10~14天行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视网膜复位和眼球保留成功率,评价疗效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0~14天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100.00%)显著高于7天内手术水平(91.43%)(P<0.05),患眼功能痊愈率(85.71%)显著高于7天内手术水平(70.00%),未治愈率(2.86%)显著低于7天内手术水平(12.86%)(P<0.05);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5.71%)显著低于7天内手术水平(35.71%)(P<0.05)。结论对于低感染风险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而言,于10~14天实施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视力恢复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方俊旭
关键词:机械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时机并发症
toric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正>目的:观察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合并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后的视力、残余散光及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旋转稳定性。方法:选择术前存在规则角膜散光(散光≥1.0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
刘惠娟方俊旭
文献传递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并与传统的3.0 mm同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6月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0 mm同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术后1 d、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改变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 d,观察组的平均角膜散光为(1.17±0.28)D,对照组为(1.55±0.42)D;术后1周,观察组为(1.06±0.26)D,对照组为(1.44±0.41)D;术后1个月,观察组为(0.87±0.27)D,对照组为(1.21±0.39)D。两组的散光均是术后1 d最大,然后逐渐减少。两组同时间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平均视力分别为0.59±0.20、0.66±0.20、0.74±0.21,对照组分别为0.48±0.16、0.60±0.19、0.66±0.20,术后1 d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3.0 mm同轴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源性角膜散光更小,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方俊旭刘惠娟
关键词:角膜散光超声处理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眼球按摩用于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3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眼球按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眼压和疼痛反应变化情况,观察滤过泡生成情况,统计青光眼治疗成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眼压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76.92%)(P<0.05);研究组治疗成功率(89.23%)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70.77%)(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2.31%)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6.15%)(P<0.05)。结论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单纯治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眼球按摩有助于降低青光眼眼压,缓解疼痛反应,促进滤过泡生成,提高治疗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
方俊旭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中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因各种原因所致不能保留眼球,需行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的患者90例(90只眼),根据入组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45例(45只眼)。在缓慢注射咪达唑仑30μg/kg后,两组再分别注射芬太尼1.0μg/kg和舒芬太尼0.1μg/kg,随后对患者行球后神经阻滞,进而开始手术。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对患者进行镇静、疼痛评分,于手术结束时由手术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合作度评定,由患者对麻醉进行满意度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前的镇静、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芬太尼组的镇静和疼痛评分分别为(2.78±0.77)、(0.47±0.55)分,舒芬太尼组分别为(3.58±0.78)、(0.44±0.62)分,两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1,P<0.01)。手术结束时,芬太尼组的镇静和疼痛评分分别为(2.76±0.61)、(0.51±0.63)分,患者合作度为(3.38±0.75)分,麻醉满意度为(3.31±0.76)分,而舒芬太尼组的镇静和疼痛评分分别为(3.42±0.58)、(0.49±0.66)分,患者合作度为(3.78±0.42)分,麻醉满意度为(3.84±0.37)分。两组的镇静评分、患者合作度和麻醉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03、-3.129、-4.225,P<0.01)。结论相比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和更高的患者合作度及麻醉满意度。
张俊方俊旭
关键词:芬太尼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眼球摘除术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并发干眼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并发干眼症的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只眼)。观察组采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并进行主观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Schirmer I、BUT 和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Schirmer I、BUT 和症状评分分别为(4.88±0.85)mm、(8.50±2.10)s、(3.00±2.25)分,对照组分别为(4.63±1.00)mm、(5.58±1.57)s、(5.10±2.11)分,两组治疗后 BUT、主观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06、4.303,均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 <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并发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疗效。
方俊旭
关键词:干眼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玻璃酸钠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