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菁

作品数:54 被引量:238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7篇肝炎
  • 32篇乙型
  • 28篇乙型肝炎
  • 22篇细胞
  • 22篇病毒
  • 17篇肝细胞
  • 16篇慢性
  • 15篇细胞癌
  • 15篇肝细胞癌
  • 15篇肝炎病毒
  • 13篇慢性乙型
  • 13篇慢性乙型肝炎
  • 12篇抗病毒
  • 12篇抗病毒治疗
  • 12篇病毒治疗
  • 1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0篇干扰素
  • 7篇丙型
  • 6篇蛋白
  • 6篇乙型肝炎患者

机构

  • 5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福建省疾病预...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州市传染病...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龙岩市第二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54篇董菁
  • 48篇江家骥
  • 31篇朱月永
  • 24篇陈靖
  • 23篇刘豫瑞
  • 19篇郑琦
  • 12篇曾达武
  • 12篇游佳
  • 6篇林苏
  • 5篇陈薇
  • 4篇陈丽红
  • 4篇陈攸涛
  • 4篇吴银莲
  • 3篇李友炳
  • 3篇高沿航
  • 3篇刘嵘
  • 3篇牛俊奇
  • 3篇叶胜龙
  • 3篇袁平
  • 2篇王明芳

传媒

  • 11篇中华传染病杂...
  • 9篇中华肝脏病杂...
  • 8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肝脏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erum ceruloplasmin level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iver fibrosis:a promising novel non-invasive model to predict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patients with normal or minimally raised ALT
曾达武董菁朱月永刘豫瑞江家骥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肝纤维化分级无创模型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确认的CHB患者148例,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血清CP及生物化学指标检查。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CP水平与肝脏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构建肝脏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148例CHB患者炎症活动度分级G1、G2、G3、G4的血清CP平均值分别为(212.5±34.9)、(205.5±32.O)、(201.4±37.7)和(172.8±20.4)mg/L,ANOVA分析提示4组炎症活动度分级间C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09,P〈0.01);纤维化分期Sl、S2、S3、s4的血清CP平均水平分别为(217.4±32.3)、(206.0±37.7)、(194.2±29.8)和(179.7±30.4)mg/L,ANOVA分析提示纤维化分期间C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8,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提示,CP与炎症活动度分级(r=0.316,P〈0.01)以及纤维化分期(r=0.404,P〈0.01)均呈负相关关系。应用ROC分别建立CP水平对s≥2、S≥3、S=4的诊断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70和0.7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模型-1(S≥2)、模型-2(s≥3)、模型-3(S-4)组包括CP、甲胎蛋白、胆碱酯酶、PLT、年龄的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子,最终构建数学模型并计算肝纤维化评分,模型-1、模型-2、模型-3的AUC分别为0.84、0.83和0.87,准确率分别为7l.8%、80.3%和79.2%。结论CHB患者的血清CP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关系,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阶梯状降低。CP水平可作为无创性判断肝脏�
曾达武董菁朱月永陈靖郑琦陈丽红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血清铜蓝蛋白ROC曲线肝硬度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hepatitis,CAEBV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2例CAEBVH,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例患者为青少年男性,例1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例2首先以血生化检查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后期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黄、乏力、脾大,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活检肝组织于光镜下观察:两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内可见点灶状坏死,肝窦内成串淋巴细胞浸润,界板炎和汇管区炎症.电镜观察:慢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纤维增生,未见髓鞘样小体、特征性溶酶体、乙肝表面抗原等特征性病变结构.EBER原位杂交均检出细胞核阳性的淋巴细胞.例1病程为2年零4 mo,例2病程为13年零5 mo,最终均死亡.结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肝炎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易于误诊或漏诊.病理学特点为大泡性脂肪变,肝窦内成串淋巴细胞浸润,肝小叶点灶状坏死,界板炎和汇管区炎症,以及EBER原位杂交均检出细胞核阳性的淋巴细胞.该病预后差,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李鑫静曲利娟郑雄伟陈丽红董菁李东良潘晨吕旭江郑智勇
关键词:EB病毒慢性感染病毒性肝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siRNA降低COX-2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降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与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分为4组:COX-2 siRNA干预组、阴性对照siRNA组、空脂质体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转染法将COX-2 siRNA转染入HepG2细胞;MTT法测定转染后24,48,72h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后24h的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24h肝癌细胞COX-2和ERK1/2的表达.结果:COX-2 siRNA干预组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脂质体转染组(67.08%vs2.45%,1.56%,均P<0.01);COX-2 siRNA干预组G1期细胞明显增多,与空白组、空脂质体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72.80%vs50.27%,50.97%,53.13%,均P<0.05);RT-PCR显示:COX-2siRNA干预组COX-2,ERK1,ERK2 mRNA表达(0.58,0.32,0.48)明显降低,与空白组(0.93,0.76,0.72)、空脂质体组(0.89,0.64,0.67)及阴性对照组(0.83,0.71,0.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显示以上各项指标表达趋势与RT-PCR相同.结论:小干扰RNA可降低肝癌细胞HepG2的COX-2基因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COX-2促进肝癌生长可能与ERK1/2通路调控有关.
葛金华朱月永刘豫瑞江家骥董菁
关键词:环氧化酶-2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小干扰RNA
e抗原定量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HBeAg定量预测HBeAg血清转换的价值。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48周。用HBV血清学检测试剂和i2000免疫发光检测系统检测HBeAg、抗-HBe,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分析治疗12周、24周及48周的病毒学应答率(HBV-DNA<1.0×103拷贝/mL),HBeAg血清转换率及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比较HBeAg和HBV-DNA水平作为HBeAg血清转换预测指标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65例完成48周疗程的HBeAg阳性CHB患者,19例(29.23%)出现HBeAg阴转、17例(26.15%)出现HBeAg的血清转换。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与基线HBeAg定量相关(P=0.003),与基线时的年龄、性别、ALT水平及HBV-DNA载量无关。依据基线、12周和24周的HBeAg定量获得的ROC曲线,以12周时HBeAg 61 s/co为界值(AUC=0.705,P=0.042),其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0.361、0.86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765和0.521;若以24周时HBeAg 15 s/co为界值(AUC=0.828,P=0.001),其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0.452、0.91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24和0.646。与基线比较,12周和24周HBeAg下降的幅度(75%)与HBeAg血清转换相关;治疗过程中HBV-DNA变化与HBeAg血清转换无关。结论 HBeAg定量变化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CHB过程中预测HBeAg血清转换的有价值的指标。
朱月永董菁陈攸涛陈靖江家骥
关键词:HBEAG定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的筛查及抗病毒治疗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就病理进程而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过程的延续。中国大陆地区80%的HCC具有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背景,80%是基于肝硬化背景发生的。针对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监测或筛查策略。临床诊断成立的HBV相关性HCC患者在治疗方案设计应注意3个原则:(1)积极清除实体肿瘤;(2)通过抗病毒等内科手段积极改善肝脏微环境,减少HCC的复发;(3)改善肝脏功能与全身机能状态;减少终末期肝病事件的发生。
董菁江家骥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的相关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qFNa~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预测HBsAg消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2例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PEG—IFNα-2a180p.g,每周1次,共48周。每3个月检测ALT、AST及HBVDNA、HBeAg和H13sAg定量,对48周治疗结束时HBsAg消失与基线、12周、24周的HBVDNA、HBeAg和HBsAg定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Fisher精确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6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7例HBsAg消失。48周时HBsAg的消失与治疗12周时HBeAg水平有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3),与治疗24周时HBeAg水平高度相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4),与12周或24周时HBsAg-250IU/mL相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P=0.002)。与12周时HBVDNA阴转相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而与24周时HBVDNA是否阴转无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130)。经ROC曲线分析显示,12周、24周HBsAg及24周HBeAg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4(P=0.0021)、0.9606(P=0.001)及0.8350(P=0.040)。结论联合应用24周HBeAg和HBsAg定量水平可能是预测48周疗程结束时是否发生HBsAg消失的有效指标。
朱月永董菁陈攸涛陈靖江家骥
关键词:肝炎乙型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病毒干扰素Α-2A聚乙烯二醇类
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磷和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清磷和甲胎蛋白(AFP)与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AF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生物化学指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磷和AFP与血TBil、INR、白蛋白、ALT、肌酐的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磷和AFP与肝功能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肺部感染和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4周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磷均值低于正常参考值,血清磷与TBil和AF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4、-0.271,均P<0.05),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r=0.312,P<0.05).AFP均值高于正常参考值,AFP与INR呈负相关(r=-0.159,P<0.05).血清磷和AFP与肝功能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肺部感染和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无明显相关性.趋势分析显示,血清磷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转归趋势有关(P<0.05),而AFP与MELD评分转归趋势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磷、AFP、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肺部感染和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对死亡有影响.结论 血清磷和AFP与肝功能衰竭病情相关,是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李友炳张军陈靖郑琦董菁朱月永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甲胎蛋白类预后
负载HB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免疫活性的检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测定负载HBV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免疫活性。方法分离培养8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的DCs,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s的表型。以HBcAg及HBeAg分别刺激DCs,得到抗原特异性DCs,用单溶液细胞增殖分析(MTS)试剂检测PBMCs增殖;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immunospot,ELISPOT)法检测淋巴细胞产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成熟DCs表达HLA-DR、CD80、CD86及CD83分子明显高于未成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HBcAg的成熟DCs体外刺激PBMCs的增殖能力高于未成熟者及负载HBeAg的成熟D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HBcAg的成熟DCs组的斑点数高于未成熟者及负载HBeAg的成熟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HBcAg的成熟DCs可更有效刺激自体PBMCs增殖及分泌IFN-γ。
游佳董菁郑琦陈靖江家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血乳酸联合CLIF-SOFA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血乳酸以及CLIF-SOFA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陈薇游佳郑琦陈靖董菁朱月永江家骥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乳酸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