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丹丹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缺血
  • 3篇血性
  • 3篇预后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癫痫
  • 3篇脑卒中
  • 3篇梗死
  • 2篇电图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脑炎
  • 2篇综合征
  • 2篇癫痫持续状态
  • 2篇细胞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乙型脑...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损伤
  • 2篇脑炎

机构

  • 15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作者

  • 15篇苏丹丹
  • 14篇梁成
  • 14篇王钦鹏
  • 10篇王国娟
  • 10篇张燕菊
  • 3篇王博
  • 1篇张红松
  • 1篇潘政
  • 1篇乔永杰
  • 1篇王锐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INJ2基因rs11833579和rs1242579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Ⅳ刷应)基因rs11833579和rs1242579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NINJ2基因rs11833579和rs1242579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S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6年8月。采用Stata12.0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数据合并及发表偏倚评估,应用Meta分析揭示rs11833579和rs1242579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S的关系。结果rs11833579位点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病例组6125例,对照组6067例。rs12425791位点共纳人11项研究,包括病例组5989例,对照组61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INJ2基因rs12425791位点的小等位基因(A)将显著增加罹患中国汉族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IS的风险[AA/(GA+GG):OR=1.594,95%CI=1.155~2.201,P=0.050;AA/GG:OR=1.731,95%CI=1.240~2.416,P=0.001]。rs11833579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S无显著相关性。Egger’和Begg’检验结果提示无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单个研究的剔除不影响合并结果。结论基于当前证据显示NINJ2基因rs1242579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LAA型IS的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未发现rs1183357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卒中具有相关性。
王钦鹏李杜鹏张燕菊苏丹丹王国娟乔永杰王锐梁成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连续脑电图监测中全面性周期性放电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
2023年
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脑电监测中,全面性周期性放电是常被监测到的异常波形。当全面性周期性放电出现一些特征(如频率≥1.5 Hz或附加特征)时,提示患者癫痫发作风险高或预后不良。与常规脑电图相比,连续脑电图监测时间更长,因此这些波形检出率更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类波形进行了研究,但在波形的意义方面存在争议。文中将对此类波形的定义、特征及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中它们对判断患者预后和指导治疗等方面的意义作一综述。
刘晓庆王钦鹏苏丹丹李婷婷蔡珂魏阳阳梁成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缺血缺氧性脑病
左右侧大面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左右侧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急性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为临床早期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急性MCA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20)和右侧脑梗死组(n=34),分别对两组患者人院时、1月、3月及6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左侧脑梗死组和右侧脑梗死组在1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75,P〉0.05)。两组患者发病6月时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1,P〈0.05)。两组患者在1月、3月及6月时的NIHSS评分比较,无论是否继发心电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侧大面积MCA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可能不同。
王国娟苏丹丹张燕菊王钦鹏梁成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右侧心电图改变
神经重症患者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早期预防及分步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通常具有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高风险,但其症状通常不典型,常导致诊断和治疗延迟,使发生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残疾率、病死率增加。目前连续脑电图的使用推动了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早期识别,并提出了治疗的分步方法。笔者总结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早期预防及当前的治疗进展,并概述了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邓会芳孙婧王博王钦鹏苏丹丹刘晓庆梁成
关键词: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分步治疗
昼夜节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或丧失自理能力,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69.6%[1],其发病机制复杂繁多,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昼夜节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就围绕昼夜节律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王苗刘晓晓郭莉琼张燕菊苏丹丹王钦鹏王国娟梁成
关键词:自理能力缺血性脑卒中昼夜节律存活者神经内科神经功能缺损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进展
2024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无治疗乙脑的特效药及临床用药指南,仍被研究人员密切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及联合治疗在乙脑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因此本文从乙脑的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乙脑的治疗提供借鉴。
孙婧王博邓会芳王钦鹏苏丹丹梁成
关键词: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治疗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与卒中的相关性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作为一种血管钙化调节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稳态及炎症反应等相关。近年有研究表明血清ALP对卒中的发生风险有预测价值,血清ALP与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且血清ALP水平越高,发生卒中后死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另外,血清ALP对缺血性卒中后症状性出血转化及脑微出血有预测价值。
张燕菊郭莉琼刘晓晓王钦鹏王国娟苏丹丹梁成
关键词:血清碱性磷酸酶卒中不良预后
miRNA及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控制神经递质信号、离子通道、突触结构、神经元死亡、胶质增生和炎症基因表达的大规模改变。对癫痫患者基因网络的研究有助于识别新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微小RNA(miRNA)是一类通过降低信使RNA的稳定性和转译来控制多种蛋白表达的非编码小RNA,可能是癫痫的关键调控机制和治疗靶点,并且细胞外miRNA可能是潜在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郭莉琼刘晓晓王苗张燕菊苏丹丹王钦鹏王国娟梁成
关键词:癫痫微小RNA
脑脊液气体及酸碱代谢评估急危重脑卒中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7年
最近Hladky SB等的研究发现,脑组织中气体与离子的运输不仅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有关,还与脉络丛有着很大关系,而脉络丛又是产生脑脊液的源泉之一。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由脑实质与脉络丛等产生的流动于颅脑四个脑室与蛛网膜下腔回流至静脉的无色透明的细胞外液。其不仅给脑组织提供一定的营养与内环境,还缓冲脑与脊髓的压力及运送其代谢产物。急危脑卒中无论出血性还是缺血性,都会导致脑组织严重的缺血缺氧、酸碱变化及产生过量的代谢产物,这些指标对于急危脑卒中脑损伤的评估、治疗乃至预后都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和意义。但近些年CSF气体张力、pH值及其代谢产物测定与研究进展有所放缓。本文通过复习及整理相关文献,总结CSF气体张力、pH值及其代谢产物变化的临床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发展与改良提供参考信息。
苏丹丹关智媛张燕菊王钦鹏王国娟刘晓晓郭莉琼潘政张红松梁成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脑脊液酸碱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评价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炎性反应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程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一种新的炎性标记物,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多项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文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临床预后评估作一综述。
王钦鹏苏丹丹张燕菊王国娟梁成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临床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