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问号钩端螺旋...
  • 5篇细胞
  • 5篇螺旋体
  • 5篇钩端螺旋体
  • 4篇单核
  • 4篇单核-巨噬细...
  • 4篇巨噬细胞
  • 3篇粒细胞
  • 2篇中性粒细胞
  • 1篇多糖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 1篇炎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因子
  • 1篇诱生
  • 1篇脂多糖
  • 1篇嗜血杆菌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3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严杰
  • 6篇陈旭
  • 3篇李世军
  • 3篇刘英
  • 2篇张颖颖
  • 1篇阮萍
  • 1篇赵金方
  • 1篇唐光鹏
  • 1篇林旭瑷
  • 1篇方佳琪
  • 1篇李凯旋
  • 1篇胡小伟
  • 1篇周海丽

传媒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杀灭问号钩端螺旋体能力差异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了解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杀灭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能力差异及其机制.方法 人THP-1单核细胞和HL-60细胞分别用佛波酯(PM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预处理,使其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感染THP-1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中性粒细胞内总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水平和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总ROS、NO抑制剂和胞内游离Ca2+螯合剂(NAC、SMT和BAPTA/AM)作用前后THP-1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中性粒细胞杀灭胞内问号钩体的能力及其差异.结果 THP-1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中性粒细胞感染问号钩体后总ROS、NO水平和[Ca2+]i均显著升高(P〈0.05),但前者总ROS、NO水平和[Ca2+]i显著高于后者(P〈0.05).THP-1单核-巨噬细胞杀灭胞内问号钩体能力显著强于HL-60中性粒细胞(P〈0.05).抑制胞内总ROS、NO和游离Ca2+可导致THP-1单核-巨噬细胞杀灭胞内问号钩体能力显著下降(P〈0.05),但对HL-60中性粒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 单核-巨噬细胞而非中性粒细胞是感染时清除问号钩体的主要吞噬细胞,高水平总ROS、NO和胞内游离Ca2+与单核-巨噬细胞杀灭问号钩体能力密切相关.
阮萍林旭瑷张颖颖周海丽严杰陈旭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单核-巨噬细胞INTRACELLULARCA2+
问号钩端螺旋体感染对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对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采用问号钩体赖株体外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运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细胞ICAM-1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采用组织镀银染色法检测问号钩体感染C3H/HeJ小鼠后肺、肝、肾组织内钩体侵袭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肝、肾组织中ICAM-1和VCAM-1表达的差异。结果问号钩体感染HUVEC后细胞ICAM-1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与感染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且VCAM-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CAM-1(P〈0.05)。组织镀银染色结果显示在感染C3H/HeJ小鼠肺、肝、肾组织内均出现入侵钩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小鼠后,肺、肝、肾组织内均出现ICAM-1和VCAM-1表达升高,但VCAM-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ICAM-1(P〈0.05)。结论问号钩体感染可激活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的表达,且VCAM-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ICAM-1,从而介导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至感染部位。
陈旭陈旭刘英严杰严杰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钩端螺旋体脂多糖诱生炎性细胞因子及小鼠感染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脂多糖( L-LPS)诱导人单核细胞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问号钩端螺旋体感染后小鼠内脏组织中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方法采用酚水法提取问号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L-LPS并用鲎试验测定其内毒素活性。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L-LPS作用或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感染后人THP-1单核细胞株或小鼠J774A.1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情况。分别采用HRP标记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CD68抗体免疫组化法和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分别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感染C3H/HeJ小鼠肺、肝、肾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L-LPS凝固鲎试剂活性约为大肠埃希菌脂多糖(E-LPS)的1/5。 L-LPS作用后THP-1或J774A.1细胞分别有29和9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主要促炎细胞因子为IL-6和TNF-α,同时包含多种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增强。问号钩端螺旋体感染细胞上清或感染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结果与L-LPS作用细胞相似。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感染小鼠后,肺、肝、肾组织中出现大量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L-LPS具有很强的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上调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作用,单核-巨噬细胞是问号钩端螺旋体感染小鼠内脏组织中浸润的主要炎症细胞。
胡小伟陈旭方佳琪李凯旋赵金方严杰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脂多糖炎性细胞因子单核-巨噬细胞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OMP6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无荚膜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临床菌株P6外膜蛋白(OMP6)编码基因(omp6)分布及其序列保守性,筛选并鉴定OMP6序列中优势T和B细胞(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扩增NTHi临床菌株全长omp6基因,T-A克隆后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MP6序列保守性与膜定位并预测其T-B联合抗原表位。采用噬菌体展示联合免疫印迹法和ELISA分别检测重组噬菌体PIII蛋白(rPIII)展示的OMP6中T-B联合抗原表位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结果 35株NTHi临床菌株均能检出omp6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3%~100%和99.3%~100%。OMP6为外膜表面蛋白,具有OMP6-2-25、OMP6-61-86和OMP6-98-126三个预测T-B联合抗原表位。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OMP6-2-25能与NTHi抗血清产生较强的杂交条带,96.9%(59/62)、69.4%(43/62)和74.2%(46/62)NTHi感染患儿血清标本OMP6-2-25、OMP6-61-86和OMP6-98-126抗原表位肽抗体阳性。结论 OMP6是分布广泛且序列保守的NTHi跨膜蛋白,OMP6-2-25为OMP6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可作为NTHi多抗原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张颖颖王荣山陈旭金洪星严杰
关键词: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免疫原性
问号钩端螺旋体感染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差异及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问号钩体赖株感染C3H/HeJ小鼠后运用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肺、肝、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肝、肾组织中外周血来源的CD11b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和Ly6G阳性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差异.采用趋化因子抗体芯片检测问号钩体感染小鼠血清中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问号钩体感染C3H/HeJ小鼠后,肺、肝、肾组织出现典型的钩体病病理变化,如炎性细胞浸润、肺出血、肝细胞坏死、肾充血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小鼠后,肺、肝、肾组织中出现大量外周血来源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而在以上组织中只检测到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趋化因子抗体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小鼠血清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I-309、MCP-1、MCP-5、MIP-1α和RANTES)表达水平与正常小鼠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KC、LIX和 MIP-2)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问号钩体感染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而非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浸润吞噬细胞在清除入侵问号钩体时起着重要作用.
陈旭陈旭刘英严杰严杰唐光鹏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抗问号钩端螺旋体感染能力及吞噬溶酶体形成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抗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能力及吞噬溶酶体形成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人THP-1单核细胞和HL-60细胞分别用佛波酯(PM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预处理,使其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THP-1-PMA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ATRA中性粒细胞吞噬问号钩体能力。采用透射电镜法检测胞内钩体形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胞内问号钩体活力和死亡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不同吞噬细胞内吞噬溶酶体形成率。结果THP-1-PMA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ATRA中性粒细胞均能吞噬问号钩体,但前者吞噬问号钩体能力显著强于后者(P<0.05)。胞内问号钩体都以吞噬泡的形式存在于上述两种吞噬细胞内。THP-1-PMA单核-巨噬细胞杀灭胞内问号钩体能力显著强于HL-60-ATRA中性粒细胞(P<0.05)。THP-1-PMA单核-巨噬细胞内问号钩体与溶酶体共定位率显著高于相应的HL-60-ATRA中性粒细胞(P<0.05)。结论单核-巨噬细胞而非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吞噬细胞在吞噬、杀灭入侵问号钩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内较低的吞噬溶酶体形成率可能是导致其杀灭问号钩体能力较低的原因。
陈旭陈旭刘英严杰严杰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