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晨宇
作品数:
9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合作作者
缪峰
南京大学
龙明生
南京大学
王鹏飞
南京大学
李英
南京大学
曹毅
南京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8篇
专利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1篇
生物学
1篇
电子电信
1篇
医药卫生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4篇
电极
4篇
绝缘
4篇
场效应
4篇
传感
2篇
电路
2篇
电路功能
2篇
电容
2篇
电容元件
2篇
电学
2篇
电学特性
2篇
同质结
2篇
图片
2篇
介质层
2篇
金属
2篇
绝缘材料
2篇
绝缘层
2篇
可调
2篇
化学反应
2篇
沟道
2篇
光电
机构
9篇
南京大学
作者
9篇
王晨宇
8篇
缪峰
2篇
崔昕毅
2篇
曹毅
2篇
李英
2篇
王鹏飞
2篇
龙明生
年份
1篇
2023
1篇
2021
2篇
2020
2篇
2019
1篇
2018
1篇
2017
1篇
2016
共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基于二维材料异质结构的神经形态与仿生器件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依赖半导体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架构的进步。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人工神经网络的兴起,原有的半导体器件、电路设计和计算架构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从向人脑学习出发,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孕育着崭...
王晨宇
文献传递
一种视网膜形态光电传感阵列及其图片卷积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网膜形态光电传感阵列及其图片卷积处理方法,该光电传感器件其是在基底上具有底电极、电介质层、沟道层、源电极和漏电极的垂直堆叠的异质结结构,所述源电极和漏电极相互对峙,并置于所述沟道层的两端,所述底电极、源...
缪峰
梁世军
王晨宇
文献传递
水溶性盐辅助转移CVD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盐辅助转移CVD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过渡金属物粉末和水溶性盐粉末混合后放入生长炉进行生长,利用水溶性盐的加热挥发,在生长衬底上生长一层水溶性盐层,再根据过渡金属物粉末的加热挥发...
缪峰
张利利
崔昕毅
王晨宇
刘尔富
龙明生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层状材料场效应的生物物质传感器和生物物质探测系统
一种基于层状材料的生物物质传感器,包括:绝缘层(2)、金属电极层(3)、二维材料薄膜层(4)、特异性吸附层(5)及介质层(6);绝缘层(2)上为二维材料薄膜层(4),特异性吸附层(5)位于二维材料薄膜层的上表面,吸附特异...
缪峰
崔昕怡
王晨宇
曹毅
李英
文献传递
基于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的人工突触电路及实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的人工突触电路及该电路功能的实现方法,所述电路包括第一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M1、第二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M2、第三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M3以及电容元件C,其中,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
缪峰
梁世军
潘晨
王晨宇
王鹏飞
文献传递
基于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的人工突触电路及实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的人工突触电路及该电路功能的实现方法,所述电路包括第一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M1、第二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M2、第三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M3以及电容元件C,其中,可调同质结场效应器件...
缪峰
梁世军
潘晨
王晨宇
王鹏飞
文献传递
水溶性盐辅助转移CVD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盐辅助转移CVD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过渡金属物粉末和水溶性盐粉末混合后放入生长炉进行生长,利用水溶性盐的加热挥发,在生长衬底上生长一层水溶性盐层,再根据过渡金属物粉末的加热挥发...
缪峰
张利利
崔昕毅
王晨宇
刘尔富
龙明生
一种基于层状材料场效应的生物物质传感器和生物物质探测系统
一种基于层状材料的生物物质传感器,包括:绝缘层(2)、金属电极层(3)、二维材料薄膜层(4)、特异性吸附层(5)及介质层(6);绝缘层(2)上为二维材料薄膜层(4),特异性吸附层(5)位于二维材料薄膜层的上表面,吸附特异...
缪峰
崔昕怡
王晨宇
曹毅
李英
一种视网膜形态光电传感阵列及其图片卷积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网膜形态光电传感阵列及其图片卷积处理方法,该光电传感器件其是在基底上具有底电极、电介质层、沟道层、源电极和漏电极的垂直堆叠的异质结结构,所述源电极和漏电极相互对峙,并置于所述沟道层的两端,所述底电极、源...
缪峰
梁世军
王晨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