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冰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性
  • 5篇正畸
  • 5篇矫治
  • 4篇头影
  • 4篇头影测量
  • 3篇牙合
  • 3篇矫治技术
  • 3篇拔牙
  • 2篇正颌
  • 2篇支抗
  • 2篇软组织
  • 2篇手术
  • 2篇切牙
  • 2篇种植体
  • 2篇种植体支抗
  • 2篇微种植体
  • 2篇微种植体支抗
  • 2篇下切牙
  • 2篇畸形
  • 2篇健康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口腔...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准格尔旗中心...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韩冰
  • 7篇林久祥
  • 5篇许天民
  • 5篇刘晓默
  • 5篇陈斯
  • 4篇张杰铌
  • 3篇梁炜
  • 3篇王晓燕
  • 3篇孙燕楠
  • 2篇苏红
  • 2篇彭丽颖
  • 1篇胡敏
  • 1篇房兵
  • 1篇田福聪
  • 1篇宋锦璘
  • 1篇王林
  • 1篇王秀婧
  • 1篇傅昭然
  • 1篇李巍然
  • 1篇贺红

传媒

  • 8篇中华口腔正畸...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正畸学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种植支抗对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垂直向控制作用的回顾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上前牙区及上磨牙区微种植体支抗对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病例的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取10例联合使用了上前牙区和上磨牙区微种植体支抗的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矫正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平均疗程31.6个月,矫治后下颌平面角SN-MP减小1.62°±0.79°(P<0.001),FMA减小2.25°±0.99°(P<0.001),后/前下面高比增加0.54%±1.18%(P<0.001),Y轴角减小1.55°±1.77°(P<0.001),ANB角减小0.78°±0.84°(P=0.017);面角增大2.52°±1.60°(P=0.001),Z角增大8.15°±3.33°(P<0.001);上颌第一磨牙到腭平面的距离减少(0.39±0.28)mm(P=0.002);上切牙到腭平面的距离减小(2.46±0.41)mm(P<0.001);平面与眶耳平面的夹角减小1.16°±1.46°(P=0.0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矫正后上前牙压低、上磨牙压低,而下颌平面和咬合平面均发生了一定的逆时针旋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软组织侧貌。结论在上颌前牙及上磨牙区联合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进行垂直向控制,可以产生一定量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较好地改善了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的侧貌。
梁炜吴伟强赵宁宁汤瑶韩冰林久祥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
水凝胶用于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水凝胶是一种柔软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网络体系,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研究中的支架材料。牙髓再生是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将牙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后植入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可以被吸收降解的生物支架上,诱导牙髓干细胞形成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和类牙髓样组织。水凝胶支架在牙髓再生中发挥着模拟微环境、传递信号分子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不同成分、性质的水凝胶用于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曹春玲韩冰王晓燕
关键词:水凝胶
健康矫治理念在骨性Ⅲ类牙颌畸形传动矫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 研究使用传动矫治技术非手术治疗成功的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中软硬组织的变化,下切牙长轴IA(long axis of the lower incisors),与下颌联合长轴(颏轴)MA(long axis of the mandibular symphysis)所成角度MIA(angle between MA and IA)的变化,为骨性Ⅲ类非手术正畸治疗中确定下切牙健康目标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0例使用传动矫治技术完成的骨性Ⅲ类非手术治疗病例,平均年龄(16.5±4.9)岁,平均疗程(24.6±8.8)月,男16例,女34例.在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常用的软硬组织项目以及牙轴颏轴角MIA.计算各测量项目的均值与标准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项目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后上下切牙建立了正常的覆盖关系,覆盖测量值从治疗前的(-1.47±1.50) mm变成治疗后的(3.77±1.12) mm.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上下唇至Sn-Pg的唇突距差,由矫治前的(-1.62±1.77) mm变为矫治后的(0.24±1.27) mm.下切牙牙长轴与下颌平面所成角L1-MP平均减少-8.54°±5.98°,发生较明显的舌倾.但治疗后牙轴颏轴角MIA为0.31°±5.42°,说明牙轴和颏轴基本一致.结论 传动矫治技术能够实现轻力作用下的牙齿传动效应和牙槽骨弯曲形变效应,不仅能够解除前牙反(牙合)和显著改善侧貌,而且疗效稳定.在轻力作用下,下切牙舌倾和周围牙槽骨的舌向弯曲改建同步进行,治疗后下切牙牙长轴与颏轴依然保持一致,有利于咬合力的传导,说明轻力矫治更有益于健康.传动矫治技术使非手术健康矫治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成为可能,拓展了非手术矫治适应证.
陈斯吕汶諠黄文斌张云帆张凌云刘晓默张杰妮孙燕楠梁炜韩冰林久祥
安氏Ⅰ类错[牙合]数字化图形诊断模板的初步探索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根据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X线头颅侧位片的特征,对其进行亚类分析,并初步探索安氏Ⅰ类错(牙合)的数字化图形诊断模板.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将200名12-16岁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类,进而根据各个亚类的特征点坐标均值由计算机绘制数字化图形诊断模板.结果(1)安氏Ⅰ类错(牙合)根据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值可分为15个亚类,其总判别准确率为93.3%;(2)每一亚类的X线头颅侧位片都有一定的特征;(3)对各亚类X线头颅侧位片的特征点坐标值进行平均,可以得到其坐标数据库;(4)由计算机进行绘图,形成数字化图形诊断模板.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可以根据其X线头颅侧位片的特征进一步分类,并能够通过计算机形成代表安氏Ⅰ类错(牙合)各亚类特征的数字化图形诊断模板.
韩冰许天民
关键词:聚类分析
物理化学方法合成类牙釉质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0年
一、牙釉质结构及其性能分析牙釉质具有复杂的结构,主要由约1~2mm厚的羟基磷灰石晶体组成[1]。在过饱和离子环境下,蛋白质之间和蛋白质与矿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了优先沿C轴生长的高度有序的羟基磷灰石晶体束[2],约30nm厚,60nm宽[3](由于成像局限性,文献间数据差异大:如,另有文献说横截面大致为矩形[4],平均宽度为68nm,平均厚度为26nm[5]。)。这些微晶的大小取决于其矿化的阶段:在分泌阶段晶体主要增加长度,在成熟阶段继续增加宽度和厚度。
张凌云孙倩男张云帆彭丽颖吕汶諠余婷婷韩冰
关键词:物理化学方法牙釉质过饱和矿物质
通用型粘接剂对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一步法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与不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匹配使用时,光固化模式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Opti Bond Versa(VSA)作为研究对象,以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Opti Bond All in One(AIO)和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SEB)作为对照,同时选择Rely X Ultimate(RLX)和Nexus 3 Universal(NX3)作为不同的双固化树脂水门汀。收集新鲜无龋磨牙80颗,切除冠部釉质,暴露牙本质平面。根据粘接剂种类、粘接剂是否进行光固化和水门汀种类的不同组合分为16组,每组随机5颗。按照说明使用各组粘接剂,光固化(10 s)或者不进行光固化后,在粘接剂上方放置树脂水门汀厚度为1 mm,光照20 s(650 m W/cm^2),然后在水门汀上方分层填压复合树脂并固化(厚度5 mm)。水中储存24 h后,使用慢速切片机制备横截面积1 mm×1 mm的条形树脂-水门汀-牙本质样本,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SBU光固化后与RLX和NX3联合使用,粘接强度[(35.45±7.04)MPa和(26.84±10.39)MPa]显著高于未光固化组[(17.93±8.93)MPa和(10.07±5.89)MPa,P<0.001]。SBU在相同光固化模式下,与RLX匹配使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与NX3匹配使用的粘接强度(P<0.05)。与对照AIO相比,SBU光固化后与RLX匹配使用时的粘接强度高于AIO组[(35.45±7.04)MPa vs.(24.86±8.42)MPa,P<0.05],而未光固化下SBU的粘接强度低于AIO组[(17.93±8.93)MPa vs.(22.28±7.57)MPa,P<0.05]。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VSA与对照粘接剂SEB在不同的光照模式及联合使用不同的水门汀各组之间的粘接强度(25.98~32.24 MPa)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的固化模式以及双固化水门汀的种类对于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均有一定的程度的影响。对于两步法通用型粘接系统,固化模式以及水门汀的种类对于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无显
傅昭然田福聪张路韩冰王晓燕
关键词:牙本质黏结剂牙应力分析
天然牙列下切牙长轴与颏轴一致性临床意义的影像学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下切牙长轴(long axis of the lower incisors, IA)与颏轴(long axis of the mandibular symphysis, MA)在天然状态下的一致性情况,为正畸治疗中下切牙的健康定位提供参考。方法从头颅侧位片数据库中等量选取安氏Ⅰ、Ⅱ、Ⅲ类治疗前患者共300例,定义四种颏轴,分别测量四种颏轴与下切牙长轴所成角度(angle between MA and IA,MIA)以及下中切牙角(incisor-mandibular plane angle, IMPA),按照不同水平向和垂直向骨面型分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用于定义颏轴的标志点中,颊舌侧下齿槽缘点的中点Id-c和下颌联合中心点D,不同研究者定点的变异系数最小,可重复性最好。由Id-c和D构成的颏轴与下中切牙长轴所成角度MIA在安氏Ⅰ、Ⅱ、Ⅲ类的平均值分别为(9.45±4.06)°、(10.56±3.57)°、(4.35±3.71)°;在Ⅲ类高、均、低角分别为(2.89±0.87)°、(3.66±0.43)°、(5.84±0.71)°。既体现了下切牙牙轴在不同矢状向和垂直向骨面型的代偿倾向,又基本与颏轴保持一致,二者所成角度80%位于(2.18~13.87)°区间。结论天然状态下,下切牙长轴与颏轴方向基本一致,颏轴与下中切牙长轴所成角度MIA与下中切牙角IMPA相比,受不同水平向和垂直向骨面型变异的影响更小,更能代表符合生理要求的下切牙倾斜度。正畸治疗可以考虑以此为进行下切牙的合理定位,从而确保咬合力的健康传递。
陈斯吕汶諠张云帆黄文斌刘晓默张杰铌韩冰林久祥
采用Twin-Block矫治器双期治疗严重骨性Ⅱ错[牙合]病例分析
2009年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是治疗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选择一例严重骨性Ⅱ错[牙合]病例,分析其错[牙合]机制,设计了采用Twin。Block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双期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韩冰许天民
关键词:双期矫治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
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安氏Ⅱ类拔牙矫治病例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使用两颗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的28例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发现垂直向指标中,下颌平面角SN-MP平均减小1.40°±1.45°,FMA平均减小1.58°±1.32°;后前面高比(S-Go/N-Me)平均减小1.42%±1.43%;Y轴角平均减小1.03°±0.99°,面角平均增大1.3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磨牙平均压低(0.68±1.40)mm,上前牙平均压低(1.07±1.5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有一定的上磨牙压低,产生了一定的下颌平面逆时针前旋,对侧貌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有一定的垂直向控制能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下颌逆时针旋转,可更好地改善安氏Ⅱ类患者的侧貌。
梁炜汤瑶黄文斌韩冰林久祥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头影测量
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不同拔牙模式的颅面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索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其中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2个上4组)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4个4组)4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上4下5组)18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同时利用各组特征对8例治疗完成患者进行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牙性指标和软组织指标,拔除2个上4组的治疗前前牙覆盖最大[(10.5±1.9)mm],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8.9±1.7)mm,拔除上4下5组:(8.9±2.1)mm]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13);拔除上4下5组磨牙远中关系[(-1.3±1.6)mm]最严重,与拔除4个4组磨牙关系[(0.2±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拔2个上4组下唇突度[(2.8±3.0)mm]显著小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5.1±2.5)mm,拔除上4下5组:(3.8±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治疗后的差异只有磨牙关系,拔除2个上4组是远中关系,而另外两组是中性关系。对于新样本的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决策的符合率为75%。结论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下颌的拔牙与否与覆盖和下唇突度有关,覆盖越小,下唇突度越大,越倾向于拔牙;而拔牙的位置选择主要与磨牙远中关系和下唇突度有关,磨牙远中关系越严重,下唇突度越小,越倾向于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反之则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
苏红韩冰王秀婧许天民
关键词:深覆盖拔牙模式头影测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