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正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失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80例Roux-en-Y和Whipple术后因胆系疾病行ERCP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改道伴胆肠吻合术后ERCP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因肿瘤手术治疗、术后多次ERCP、胃肠改道手术类型Roux-en-Y、保留胃和输入襻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输入襻长度被纳入模型(OR=0.939,P=0.045)。将输入襻长度按≤45 cm、46~54 cm和≥55 cm进行分层,趋势χ2检验显示输入襻长度与ERCP失败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趋势=7.587,P=0.006)。其中输入襻长度≥55 cm患者ERCP失败的风险是长度≤45 cm患者的40倍(OR=40.000,P=0.013),长度46~54 cm患者ERCP失败风险在二者之间。结论胃肠改道术伴胆肠吻合术后需行ERCP的患者,输入襻长度与ERCP失败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输入襻越长,ERCP失败风险越高。
- 郑炜黄永辉常虹姚炜李柯闫秀娥张耀朋王迎春刘文正
- 关键词:胆肠吻合WHIPPLE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息肉样结节瘢痕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仍高居前5位[1]。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47.9万例,死亡37.4万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2]。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30%,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可>90%[3,4]。
- 胡东亚(综述)刘文正黄永辉
-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治疗息肉样
-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刘文正马玉环常虹闫秀娥姚炜王迎春郑炜张耀朋黄永辉
-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体重指数
- 胰管括约肌切开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索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对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6年11月间诊断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且病因是胆道微结石的71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非随机分为两组,34例行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EPS组),37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胆道清理术(EST组),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EPS组随访2—108个月,中位数21.5个月;EST组随访5~120个月,中位数39个月。术后1年内7例急性胰腺炎复发,EPS组2例(5.9%),EST组5例(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1,P=0.497)。术后5年内13例急性胰腺炎复发,EPS组4例,EST组9例,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RR=6.808,95%CI:1.389—33.356,P=0.018)和2型糖尿病(RR=0.134,95%CI:0.029—0.608,P=0.009)是影响术后5年内胰腺炎复发的因素。ERCP术后胰腺炎EPS组发生7例(20.6%),EST组发生4例(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P=0.255)。胆道并发症EPS组发生4例(11.8%),EST组发生9例(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9,P=0.172)。结论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导致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是有效的。2型糖尿病也会影响急性胰腺炎的复发。
- 刘文正常虹张耀朋姚炜李柯黄永辉
- 关键词:胰腺炎胆道微结石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胰管括约肌切开联合胰管支架对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胰管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次及以上急性胰腺炎发作)且明确病因为胆道微结石52例资料,24例行EPS并胰管支架置入术(EPS组),28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并胆道清理术(其中20例鼻胆管引流术)(EST组),比较2组复发率、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 52例中术后胰腺炎9例,其中EPS组6例(25.0%,6/24),EST组3例(10.7%,3/28),无统计学差异(χ^2=0.980,P=0.322)。EPS组随访3-100个月,中位数33个月;EST组随访3-115个月,中位数52个月。5例急性胰腺炎复发,EPS组2例(8.3%,2/24),EST组3例(10.7%,3/2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EPS组和EST组胆道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2/24)和32.1%(9/28),有统计学差异(χ^2=4.392,P=0.046)。结论 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导致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是可行的。胰管括约肌切开不会引起反流,且能保留胆管括约肌功能。
- 常虹陈佩婷刘文正张耀朋姚炜李柯黄永辉
- 关键词: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胆道微结石
- 胰管括约肌切开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 刘文正黄永辉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优化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PEG的老年ALS患者(≥60岁)的临床数据资料(包括一般情况、ALS病程进展、合并疾病、手术资料及相关并发症等),分析纳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平均(68.2±5.9)岁,其中男性69例(49.3%),平均(68.4±6.5)岁;女性71例(50.7%),平均(67.7±6.0)岁。139例手术成功(99.3%),1例未完成的原因为术中误吸所致呼吸骤停。术后并发症出现36例(25.7%),包括伤口感染9例(6.4%)、腹腔感染1例(0.7%)、吸入性肺炎21例(15.0%)、造瘘口局部渗漏1例(0.7%)、一过性发热2例(1.4%),住院期间死亡2例(1.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发病时长≤1年(β=-1.219,SE=0.527,P=0.020,OR=0.295,95%CI:0.099~0.804)和半坐位(β=-1.211,SE=0.528,P=0.022,OR=0.298,95%CI:0.100~0.813)会显著影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且均为保护性因素(β<0,OR<1)。结论对于老年ALS患者而言,PEG是一种安全的肠内营养方法。吸入性肺炎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早期手术和采用半坐位的手术方式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刘文正马玉环闫秀娥常虹姚炜王迎春郑炜张耀朋黄永辉
-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老年吸入性肺炎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肠吻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年来不同胆肠吻合术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再次阅读内镜图片,分析不同类型胆肠吻合术后特别是胃肠改道术后ERCP的特点、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镜中心因胆系疾病接受ERCP的胆肠吻合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图片,分为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holedochoduodenostomy,CDD)、Roux-en-Y胆肠吻合术(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RYHJ)和Whipple术后三组,以及ERCP成功和失败两组,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9例患者,ERCP操作132例次,患者年龄9~80岁,中位年龄57岁,包括CDD组4例,RYHJ组30例,Whipple组54例,胆管-回盲部吻合1例。ERCP距手术的时间分别为30(1~40)、2.75(0.5~14)、2(0.3~19)和10年,手术后出现胆系疾病症状的时间分别为240(3~360)、12(1~156)、22(0~216)和60个月。50%的CDD经局部麻醉操作即可成功,RYHJ(96.7%)和Whipple(100%)基本均为全身麻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D组首次进镜成功率为100.0%,RYHJ组和Whipple组分别为40.0%和77.8%,更换内镜后分别提升至43.3%和83.3%,不同术式间进镜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D、RYHJ、Whipple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53.8%、8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CDD、RYHJ、Whipple组ERCP成功率分别为100.0%、33.3%、7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9%(21/88),分别为感染(14.8%)、胰腺炎(9.2%)、出血(3.4%)、穿孔(2.3%)。胆肠吻合术后ERCP的常见原因分别为吻合口狭窄(50.0%,良性狭窄39.3%,恶性狭窄10.7%)、胆管结石(37.5%)、反流性胆管炎(12.5%)。吻合方式为预判ERCP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OR=7,95%CI:2.591~18.912,P<0.001)。结论:伴胃肠改道的胆肠吻合术后ERCP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
- 郑炜黄永辉常虹姚炜李柯闫秀娥张耀朋王迎春刘文正
-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肠吻合ROUX-EN-Y吻合术
- 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置入前后实验猪胆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比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enteral extended biliary stent,EEBS)和传统塑料支架置入前后的胆道菌群变化,初步探索EEBS在预防支架堵塞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2只健康巴马小型猪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传统塑料支架组(n=6)和EEBS组(n=6),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4周拔除支架时采集胆汁标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比较不同支架置入前后胆汁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12只实验猪均未发生急性胆管炎、穿孔、出血、死亡等并发症,支架置入8 d后内镜复查两组支架均已脱落,于此时采集胆汁标本进行菌群分析。两组实验猪的胆道菌群在门水平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传统塑料支架组支架置入后Shannon指数(P=0.004)和Simpson指数(P=0.008)较前显著减小;Beta多样性分析也提示传统塑料支架置入前后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Anosim:R=0.5148,P=0.011)。EEBS组支架置入前后Observed species指数(P=0.095)、Chao1指数(P=0.136)、Shannon指数(P=0.353)和Simpson指数(P=0.227)及Beta多样性(Anosim:R=0.0593,P=0.1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菌LEfSe分析显示,传统塑料支架组支架置入后脆弱拟杆菌、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埃希_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丰度显著升高,EEBS组支架置入后脱硫菌门-脱硫菌纲-脱硫菌目-脱硫菌科-嗜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结论EEBS短期置入后胆道菌群变化较小,可能通过延长反流路径达到了预防肠胆反流的效果。
- 徐晓芬程卓闫秀娥常虹张耀朋郑炜刘文正王迎春张阔黄永辉
- 关键词:胆道菌群肠胆反流塑料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