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外科
  • 4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3篇血管
  • 3篇栓塞
  • 3篇栓塞治疗
  • 3篇显微外科
  • 2篇动脉瘤破裂
  • 2篇手术切除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小脑
  • 2篇瘤破裂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放疗

机构

  • 1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林瑞生
  • 12篇于涛
  • 10篇李榕
  • 9篇汪伟巍
  • 9篇王荆夫
  • 3篇郑水顺
  • 2篇张智洲
  • 2篇张智州
  • 1篇程美仙
  • 1篇冯睿
  • 1篇易海波
  • 1篇叶航
  • 1篇郭爱顺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体会(附57例报告)
2010年
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5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林瑞生汪伟巍于涛王荆夫李榕郑水顺张智洲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神经外科
合并眼部症状的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合并眼部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四年间收治的73例合并眼部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病例。所有患者均经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后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重点分析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瘤顶指向与眼部症状的关系,随访观察术后眼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73例合并眼部症状的动脉瘤患者中表现为颅神经麻痹58例,视力下降37例,眼痛34例,视野改变9例,眼底改变11例。43例经动脉瘤颈夹闭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有较大程度改善的24例,占55.8%。30例经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有较大程度改善8例,占26.7%。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治疗组眼部症状疗效优于介入栓塞治疗组(P<0.01)。结论近半数颅内动脉瘤伴有眼部临床表现,其中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眼动脉段和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最多见。眼部症状以动眼神经麻痹最为常见,及时发现以眼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动脉瘤,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就眼部症状治疗效果而言,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优于介入栓塞治疗。
于涛程美仙林瑞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眼科症状颅神经麻痹
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49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26例(观察组),显微手术切除联合常规外放射治疗23例(对照组),术后长期随访直至死亡,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2~158周,平均55.8周。观察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2.8±5.6)周,中位生存时间为55周;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6.9±4.8)周,中位生存时间为39周;两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放射性脑病5例,癫痫7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放射性脑病6例,癫痫5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2%和47.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疗效优于手术后补充外放射治疗,能安全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于涛林瑞生李榕王荆夫汪伟巍
关键词:显微手术放疗
早期手术结合抗痉挛药物治疗动脉瘤破裂40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治疗的经验及抗痉挛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行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患者共40例,报告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早期手术治疗方法及药物疗效。结果本组40例术后1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37例好转或治愈出院,术后有12例偏瘫明显好转,术后36例复查CTA或脑血管造影均提示动脉瘤消失。结论早期手术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及减轻血管痉挛,抗痉挛药物的使用对预防脑血管痉挛能起到较好的疗效,还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林瑞生李榕王荆夫汪伟巍于涛张智州
关键词:脑动脉瘤早期手术
颞底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颞底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颞底经小脑幕入路并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分块切除肿瘤位于小脑幕上的部分,然后沿肿瘤与小脑幕边缘切开小脑幕,分块切除小脑幕下肿瘤,肿瘤切除采用分块切除及瘤内切除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脑干的牵拉,保护好脑神经及大脑后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彻底切除肿瘤.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19例(73.1%,19/26),次全切除5例(19.2%,5/26),大部切除2例(7.7%,2/26),无死亡病例.11例术后出现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3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4例为永久性.结论 颞底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对于岩斜区肿瘤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肿瘤全切除率高等优点,并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是岩斜区尤其中上斜坡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较理想选择.
易海波冯睿林瑞生王荆夫于涛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脑肿瘤岩斜区
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体会(附12例报告)被引量:6
2010年
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内1/3脑膜瘤12例,效果满意,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林瑞生于涛李榕汪伟巍王荆夫
关键词:手术治疗显微外科
182例重度脑室出血不同方法脑室外引流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度脑室内出血(IVH)外引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82例重度IVH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脑室内注入脑室外引流术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对比。结果本组总死亡率17.6%,尿激酶脑室内注入脑室引流组死亡率8.4%,单侧脑室外引流组死亡率16.8%,两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1),单侧侧脑室外引流组与双侧脑室外引流组死亡率分别为16.8%及19.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度IVH是一组危重脑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是有效抢救方法,尿激酶脑室内外引流术较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单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
林瑞生李榕王荆夫汪伟巍于涛张智洲
关键词:重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五例报告)
2009年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属于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临床少见且以突然破裂出血而发病,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2005至2007年我们共收治5例行显微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林瑞生汪伟巍叶航李榕于涛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椎动脉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附46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CT或MRI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Leksell-G型立体定向仪,在CT或MRI导向下对46例直径1.0~3.0cm的颅内小病灶定位,通过小骨窗开颅和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病灶。结果46例颅内小病灶均精确定位,在直视或显微镜下全切除。全组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及相关死亡。31例有癫痫症状患者术后24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发作次数显著减少。2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20例恢复正常,3例减轻,2例无改善。结论CT或MRI导向下的立体定向手术为颅内小病灶的切除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安全、微侵袭且疗效较为满意的手术方法。
于涛林瑞生李榕汪伟巍王荆夫郑水顺
关键词:开颅手术小病灶
术前栓塞治疗巨大脑膜瘤(附7例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我院近2年来对7例巨大脑膜瘤术前在DSA下行颈外动脉超选择栓塞,再开颅切除肿瘤,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林瑞生李榕汪伟巍于涛王荆夫张智州郑水顺
关键词:脑膜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