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翔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5篇椎骨
  • 5篇骨折
  • 4篇胸腰椎
  • 4篇胸腰椎骨折
  • 4篇腰椎骨折
  • 4篇术后
  • 3篇力线
  • 3篇内固定
  • 3篇节段
  • 3篇结核
  • 3篇脊柱
  • 3篇固定术
  • 3篇MRI
  • 2篇胸椎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腰椎管狭窄症
  • 2篇腰骶
  • 2篇腰骶椎

机构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王翔
  • 13篇瞿东滨
  • 12篇郑明辉
  • 6篇蔡毅
  • 6篇任涛
  • 4篇陈建庭
  • 4篇江建明
  • 4篇邹琳
  • 3篇王吉兴
  • 3篇蔡毅
  • 2篇童凯
  • 1篇王钢
  • 1篇朱永健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腰骶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评估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应用Clavien-Dindo(C-D)并发症分类系统对胸腰骶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因脊柱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187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12例,女75例;年龄18~85岁,平均45.7±16.0岁。7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术前存在合并症29例。病变部位依次为胸椎40例(21.4%)、胸腰段51例(27.3%)、腰椎74例(39.6%)和腰骶椎22例(11.8%)。采用前路手术55例、后路手术98例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34例。使用C-D分类系统对患者术后住院期间(≤30d)并发症进行分级评估,先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ASIA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病变部位、病变范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前血沉、手术入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的相关性,并对P<0.2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7.4%(70/187),按照C-D并发症分类,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1%、8.0%、2.7%、2.1%和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病变范围、术前血红蛋白和术前白蛋白与总体并发症相关,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抗结核时间、术前白蛋白和手术时间与Ⅱ级或以上级别并发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低为总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而术前合并症和手术时间长为Ⅱ级或以上级别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和P=0.015)。结论 :CD并发症分类系统简单、可以提示并发症严重程度,是评估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术前白蛋白低是胸腰骶椎结核术后早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合并症和手术时间长是脊柱结核术后早期发生C-D分级Ⅱ级或以上级别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蔡毅郑明辉王翔任涛冯仕烽瞿东滨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力线不良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脊柱冠状位力线、矢状位力线恢复不良的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分析33例胸腰椎骨折脱位(AO分型C型)病例,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在X线平片上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移位距离、脊柱侧(后)凸Cobb角;根据术后力线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力线恢复良好组(A组)和力线恢复不良组(B组),并分析螺钉数目、伤椎置钉等对术后脊柱力线恢复的影响。结果 33例患者中,力线恢复良好占60.6%(20例),力线恢复不良占39.4%(13例)。两组患者固定节段和使用椎弓根螺钉总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椎体椎弓根螺钉数目A组为(1.7±0.3)个,B组为(1.3±0.4)个,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腰椎骨折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力线恢复不良并非少见,固定节段、螺钉使用数目、伤椎置钉等对术后脊柱力线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王翔蔡毅郑明辉瞿东滨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脱位力线
伴与不伴马尾神经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 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94例,男138例,女156例,年龄41~83岁,平均(59.36±8.84岁),行仰卧位MRI检查,按矢状位椎管内马尾神经是否冗余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腰部VAS、腿部VAS和ODI评分,评估其手术疗效。[结果] 29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RNRs阳性102例,RNRs阴性192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Rs阳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上均明显高于RNR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4.35±2.8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Rs阳性组患者术后7d及末次随访腿部VAS评分均高于RNRs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Rs阳性组术后7 d及末次随访ODI评分,亦均高于RNRs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伴马尾神经冗余征较不伴有该征者术后恢复较差,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任涛郑明辉王翔冯仕烽瞿东滨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MRI疗效
颈椎经纵韧带断裂损伤:颈椎后伸试验检查的诊断意义
目的:分析后伸性损伤致颈椎前纵韧带断裂的临床特征,提出颈椎过伸试验物理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临床收治10例颈椎前纵韧带断裂损伤,均有明确外伤史,并经影像学及临床手术证实。
瞿东滨郑明辉邹琳蔡毅王翔陈建庭江建明王吉兴
关键词:颈椎损伤
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的观察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形态,了解RNRs与节段椎管狭窄的关系,探讨RNRs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4例,行仰卧位MRI检查,观察矢状位椎管内马尾神经走行及形态,分为RNRs(+)和RNRs(-),并测量狭窄节段椎管正中矢状径、有效矢状径、椎管有效截面积,统计学比较分析RNRs(+)与狭窄节段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13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61例,女73例,年龄24~80岁(平均54.4±13.6岁),RNRs(+)43例,RNRs(-)91例,RNRs形态分为"藤索"型29例(67.44%,29/43),"葡萄串珠"型6例(13.95%,6/43),"蛇纹石"型8例(18.60%,8/43)。RNRs(+)组椎管有效截面积明显小于RNRs(-)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正中矢状径、有效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尾神经冗余征见于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发生与椎管绝对性狭窄有关,可作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之一。
任涛郑明辉王翔冯仕烽瞿东滨
关键词:腰椎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MRI
MRI动态观察对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MRI检查动态观察在早期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0例,均临床怀疑为早期脊柱结核或脊柱感染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78岁(平均58.3岁).病史1-3个月不等.
瞿东滨蔡毅王翔郑明辉邹琳陈建庭王吉兴江建明
关键词:脊柱结核MRI
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胸腰骶椎结核术后未愈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胸腰骶椎结核术后未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2月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23例胸腰骶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RP中位数(17.7 mg/L)将患者分为CRP>20 mg/L组(A组,n=57)和CRP≤20 mg/L组(B组,n=66),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术前合并症、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术前白蛋白、病变部位、病变范围、手术入路等一般临床特征上的均衡性。观察术后1年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未愈情况,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CMH)检验控制混杂因素并分析2组间未愈率的差异。结果 2组间性别、术前白蛋白存在不均衡,而年龄、病程、术前合并症、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病变部位、病变范围、手术入路等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12例(9.8%)患者术后未愈,A组和B组的未愈率分别为15.8%(9/57)和4.5%(3/66)。控制性别和术前白蛋白的影响后,得到A组未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的术前CRP水平可能增加胸腰骶椎结核术后未愈风险,应重视手术时机选择,并在术前有效控制结核炎症。
蔡毅郑明辉王翔任涛冯仕烽瞿东滨
关键词:胸椎骶骨C反应蛋白质
保留棘上韧带附丽部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传统腰椎后正中入路与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例99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改良入路组,纳入标准:节段为1个或2个节段,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
郑明辉邹琳瞿东滨蔡毅王翔
关键词:腰椎改良入路切口长度VAS
胸腰椎骨折长节段内固定术后脊柱旋转力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经后路长节段固定术后脊柱旋转力线的恢复情况,并探讨力线失衡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AOSpine骨折分型为A3、A4、B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8~62岁,平均(33.02±10.41)岁,均接受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棘突旋转距离(SPRD)及伤椎侧(后)凸Cobb角,统计固定节段长度、螺钉使用总数,计算单个椎体螺钉使用个数。根据术后脊柱旋转力线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力线良好组和力线失衡组。通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测量指标,探讨力线失衡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结果]45例患者中,旋转力线良好者占32例(71.11%),旋转力线失衡者占13例(28.89%)。两组术前SPR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失衡组患者SPRD明显大于良好组(P<0.05)。两组固定节段长度和螺钉使用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个椎体螺钉个数,失衡组(1.37±0.32)个,明显少于良好组的(1.71±0.29)个(P<0.01)。[结论]后路胸腰椎长节段内固定能有效复位骨折椎体,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但部分患者术后存在脊柱旋转力线失衡的情况,与螺钉固定情况、手术技巧等方面密切相关,对术后脊柱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王翔郑明辉童凯蔡毅朱永健陈建庭瞿东滨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长节段固定旋转力线脊柱稳定
颈椎矢状骨折的分型及治疗选择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骨折的骨折分型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颈椎矢状骨折(sagittalfractureorsagittalsplittingfracture)病例,共13例,其中男12例,女1例,平均年龄...
瞿东滨郑明辉邹琳王翔蔡毅陈建庭王吉兴江建明
关键词:颈椎骨折矢状骨折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