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娟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妊娠
  • 4篇孕妇
  • 3篇营养
  • 3篇妊娠期
  • 3篇妊娠期糖尿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血脂
  • 2篇孕期
  • 2篇妊娠中晚期
  • 2篇妊娠中晚期孕...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孕妇
  • 2篇晚期
  • 2篇晚期孕妇
  • 2篇个体化
  • 2篇妇女
  • 2篇干预
  • 1篇带教
  • 1篇代谢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卫生健康...

作者

  • 9篇穆娟
  • 8篇戴永梅
  • 8篇苗苗
  • 7篇张悦
  • 1篇周明
  • 1篇王丽君
  • 1篇张悦
  • 1篇程青
  • 1篇尹智敏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发生胎盘滞留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总结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发生胎盘滞留(RP)的危险因素。方法 670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按照是否发生RP分为胎盘滞留组(发生RP,116例)和胎盘自娩组(未发生RP,胎盘自娩,55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发生RP的影响因素、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孕次、产次、引产孕周、辅助生殖助孕、瘢痕子宫、胎膜早破、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使用盐酸哌替啶是中期妊娠引产发生RP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膜早破是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发生R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发生RP的危险因素是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膜早破。
尹智敏吕燕穆娟程青苗治晶
关键词:胎盘滞留中期妊娠引产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膜早破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孕中期血脂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孕中期血脂的变化在GDM发病中的作用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定期孕检并分娩的GDM孕妇600例,并以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6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孕中期的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水平。详细记录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早产、新生儿体重等妊娠结局。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GDM妇女孕中期血脂水平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GDM组孕中期TG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G:2.69 mmol/L vs. 2.36 mmol/L,HbA1c:5.08%vs. 4.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DM组的TG(OR=1.31,95%CI:1.01~1.71)及TC水平(OR=1.70,95%CI:1.06~2.70)显著增加了孕妇患妊高症的风险;GDM组的TG水平增加了其剖宫产(OR=1.22,95%CI:1.07~1.38)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OR=1.17,95%CI:1.04~1.32);正常孕妇组的TG水平增加了其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OR=1.14,95%CI:1.00~1.30,P<0.05)。结论:GDM孕妇孕中期的血脂水平升高,孕中期的高血脂水平明显增加其妊高症、剖宫产以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
苗苗张悦穆娟戴永梅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脂
孕期个体化膳食营养干预对孕妇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和母婴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营养干预对孕妇膳食营养摄取状况和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定期产检分娩的300名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饮食指导,观察组给予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对比两组干预后膳食营养摄入情况及结局。结果:观察组脂肪和钠含量低于对照组,蛋白质、钙、铁、锌、叶酸、维生素A高于对照组(均P<0.05),碳水化合物含量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分娩孕周、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孕期体质量增长差值、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羊水量异常、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和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无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早产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均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膳食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和母婴结局。
穆娟苗治晶张悦苗苗戴永梅
关键词:孕期膳食营养摄入
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定期产检的717例孕妇,其中孕中期525例,孕晚期192例,检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25 nmol/L),缺乏(25~50 nmol/L),不足(50~75 nmol/L),充足(>75 nmol/L)四组,比较孕中期及孕晚期不同维生素水平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差异。结果:525例孕中期妇女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73例(13.90%),缺乏325例(61.90%),不足95例(18.10%),充足32例(6.10%)。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间T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而T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充足组TG低于严重缺乏组和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不足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孕晚期妇女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29例(15.10%),缺乏117例(60.94%),不足39例(20.31%),充足7例(3.65%)。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间TG、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甘油三酯相关,纠正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改善孕妇高脂血症的途径之一。
张悦戴永梅苗苗穆娟
关键词:妊娠妇女25-羟维生素D血脂
菊粉型果聚糖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菊粉型果聚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医学营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周菊粉型果聚糖补充(10g/d),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5.92±3.64)g/d,干预组为(16.32±3.57)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94);干预后,干预组增加至(27.13±5.31)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18.33±2.76)g/d](t=-5.36,P<0.01)。干预前,两组FBG、HbA1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4周后,两组FBG、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干预组HbA1c降幅较对照组更大(t=6.29,P<0.01)。干预前,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TG、TC和LDL-C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干预组仅TC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且干预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3、2.20、4.95,P值均<0.05)。结论在常规医学营养治疗的同时补充菊粉型果聚糖,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脂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苗苗张悦穆娟戴永梅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医学营养糖脂代谢
综合营养干预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绝经后1~10年的妇女116例分为骨量正常组(25例)、骨量下降组(59例)和骨质疏松组(32例)。综合营养干预包括定期给予营养健康教育和每天补充600mg钙制剂和200IU维生素D3,连续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双能X射线测定骨密度及人体成分。结果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骨密度逐渐下降(P<0.01)。骨质疏松组的体脂肪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绝经年限≥5年组骨密度低于绝经<5年组(P<0.01)。与干预前比较,受试者干预后饮奶量增加(P<0.01)。结论综合营养干预有助于绝经后妇女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减缓骨量流失。适当的脂肪含量和身体总水分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女性绝经年限越长,骨量越低,应尽早实施综合营养干预。
张悦王丽君穆娟苗苗戴永梅
关键词:绝经骨质疏松症
分阶段临床实习带教在孕期营养中的应用
2021年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孕期营养的重要性,但涉及孕期营养的临床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造成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根据多年实习生、见习生和进修生临床带教经验,探索出分阶段带教模式:第1阶段:熟悉营养门诊工作的流程;第2阶段: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第3阶段:培养营养信息交流的技巧;第4阶段:有计划推进实施病例教学,为孕期营养带教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张悦戴永梅苗苗穆娟许晴
关键词:教学方法
南京某医院妊娠中晚期孕妇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妊娠中晚期孕妇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孕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开展维生素D检测及补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建卡并定期产检的880名妊娠21~36周孕妇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结果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42.03±19.22)nmol/L,维生素D充足者仅42例(4.77%)。季节变化对维生素D水平有影响(P=0.0164),夏季[(44.61±23.57)nmol/L]和秋季[(43.43±19.31)nmol/L]高于春季[(39.68±16.91)nmo]/L]和冬季[(39.65±13.36)nmol/L](均P〈0.05)。不同孕周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94)。不同年龄组间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维生素D和孕前BMI间无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作为孕妇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必要营养素,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建议积极开展维生素D检测。
张悦周明戴永梅苗苗穆娟
关键词:维生素D孕妇
个体化追踪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孕中期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效果,旨在为临床GDM最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孕24~26周GDM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普通干预组和追踪干预组,普通干预组予以常规门诊饮食营养、运动宣教指导,追踪干预组增加微信图像化定量饮食干预和运动管理,干预8周后分别进行生化指标、骨密度的检测以及饮食生活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的饮食习惯、膳食补充剂服用习惯,复合维生素、钙补充剂及维生素D补充剂的摄入习惯,每周散步次数,每周室外晒太阳的次数,每次室外晒太阳的时间,每日总睡眠时间,生化指标,骨密度值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追踪干预组患者杂粮、浅绿色及浅色蔬菜、红橙黄色蔬菜、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和富含维生素C水果的摄入频次均高于普通干预组(P<0.05),甜食、甜品、饮料类的摄入频次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0.05);追踪干预组患者每周室外晒太阳的次数明显高于普通干预组(P<0.05),每次室外晒太阳时间也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P<0.05);追踪干预组患者血糖、总甘油三酯和体重控制效果优于普通干预组(P<0.05);追踪干预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干预效果优于普通干预组(P<0.05)。追踪干预组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和早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0.05)。结论:个体化追踪干预有助于控制GDM孕妇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提高骨密度及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穆娟魏延张悦苗苗戴永梅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骨密度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