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苏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肺腺癌蜂房征的CT表现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肺腺癌蜂房征的CT表现。方法搜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肺腺癌且具有符合蜂房征定义CT表现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癌主体病灶及蜂房征的部位、形态、大小,蜂房征所占比例,边缘有无分叶、毛刺,近端有无血管纠集,远端有无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等,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结果单发32例,多发1例。具有蜂房征表现的肺腺癌病灶共44个,其中呈结节或肿块型30例41个病灶,包括纯磨玻璃结节2个,部分实性结节12个,实性结节或肿块27个;呈炎症型病灶3个。病灶分布:右上肺10例,右下肺9例,右中肺3例,左上肺2例,左下肺8例,双肺多发1例。结节型或肿块型病灶大小:最大5.4 cm,最小0.9 cm,平均2.7 cm。除此以外,其他恶性征象有分叶出现率77.3%(34/44),毛刺出现率36.4%(16/44),血管集束征出现率25.0%(11/44),远端阻塞性炎症或肺不张出现率22.7%(10/44),胸膜凹陷出现率34.0%(15/44);1例同时合并空泡征。病理结果:高-中分化9例,非高中分化24例,其中3例部分存在贴壁生长。结论蜂房征更多见于肿块或结节型肺腺癌,结合肺腺癌其他CT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肺腺癌诊断的正确性。 张磊 谢晓东 张秀明 乔伟 沈文荣关键词:肺肿瘤 腺癌 HIF-1α@Fe3O4标记缺氧条件下胰腺癌Panc-1细胞及其MRI检测 谢晓东 沈文荣肺磨玻璃结节的CT VAL-plus在预测肿瘤病理侵袭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的CT结节密度与邻近正常肺组织密度的差值(VAL-plus)在预测肿瘤病理侵袭性中的应用。方法搜集本院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GGNs)94例(共97枚结节),按病理类型分别为原位癌(AIS)27个、微浸润腺癌(MIA)32个、浸润性腺癌(I-ADC)38个。分析这三组在肿瘤密度及大小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在病理上能预测出现浸润癌的因素。结果 AIS、MIA、I-ADC的CT VAL-plus分别为(216.09±73.36)HU、(244.04±53.39)HU、(313.42±65.59)HU;I-ADC、MIA组均高于AIS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226 HU作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4%和85.71%,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I-ADC组亦高于MIA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265.1 HU作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8%和71.87%,AUC为0.804。肿瘤的大小(直径)AIS、MIA、I-ADC三组平均值分别为(10.26±3.67)mm、(12.26±5.09)mm、(13.74±5.11)mm,I-ADC和MIA组均大于AIS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8.9 mm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53.57%,AUC为0.696。当肿瘤大小和肿瘤CT VAL-plus联合应用时(肿瘤大小和CT值的阈值分别为8.9 mm和226 HU),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85.71%,AUC为0.889。结论对肺内GGNs,肿瘤CT VAL-plus和肿瘤大小均分别可预测其病理侵袭性。联合使用肿瘤CT VAL-plus和肿瘤大小比各自单独使用能更正确预测肿瘤的侵袭性。肿瘤CT VAL-plus还可用于预测、区分肺纯GGNs中的MIA和I-ADC。 谢超 谢晓东 娄可心 沈文荣关键词:CT值 浸润癌 X线计算机 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观察临床病理特点和病变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5岁;血清AFP均未增高,其中7例血清β-HCG增高。影像学检查发现13例肿瘤部位均位于前纵隔,肿块>5 cm 12例,形态不规则12例。13例患者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伴有钙化4例;CT增强扫描呈较均匀轻度强化,肿块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12例呈现心包大血管包绕侵犯,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MRI检查表现为肿块呈稍长T_1稍长T_2信号。3例行手术切除,11例行肿块穿刺活检,首次穿刺活检常规病理检查误诊5例,经手术明确诊断1例,重新切片或活检并加做免疫组化明确诊断4例。结论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血清标志物及影像表现均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穿刺活检常规病理易误诊,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顾玲玲 张兰芳 沈文荣 候宁 黄生富 谢晓东关键词:精原细胞瘤 纵隔 磁共振成像(MRI) HIF-1α@SPIO标记胰腺癌干细胞后生物学行为影响及MRI检测 目的 探讨HIF-1α@SPIO纳米颗粒标记胰腺癌干细胞的特异性,并对胰腺癌干细胞被标记后增殖凋亡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探究,并探索标记后MRIT2信号的改变,为后期MRI靶向探究肿瘤发生发展奠定基础。 谢晓东 沈文荣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 胰腺癌干细胞 HIF-1α@Fe3O4纳米颗粒标记缺氧条件下胰腺癌PANC1细胞及其MRI表现 2017年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颗粒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螯合四氧化三铁探针(HIF-1α@Fe3O4)标记胰腺癌PANC1细胞的可行性及其3.0T MRI扫描时T2WI信号的改变。方法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胰腺癌PANC1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HIF-1α及干细胞标志蛋白CD133、Oct-4、Sox-2的表达。收集缺氧培养24 h的PANC1细胞,并分别与5、15、45 μg/ml的HIF-1α@Fe3O4纳米颗粒共孵育24 h,检测HIF-1α@Fe3O4标记的PANC1细胞数及细胞存活率,采用3.0T MRI扫描记录细胞在T2WI图上的信号强度。结果在缺氧培养下PANC1细胞HIF-1α表达量较常氧培养组明显增加,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增加(P值均〈0.05),干细胞标志蛋白CD133、Oct-4、Sox-2的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PANC1细胞与不同浓度HIF-1α@Fe3O4共孵育24 h后,胞质内蓝色铁染颗粒细胞呈浓度依赖性增多,45 μg/ml浓度时最高,达100%。常氧培养组、缺氧培养未标记组及缺氧培养45 μg/ml HIF-1α@Fe3O4标记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7.0±2.1)%、(84.7±2.7)%、(85.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3.0T MRI扫描,未标记组及5、15、45 μg/ml HIF-1α@Fe3O4标记组细胞T2WI的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017±0.046、0.793±0.041、0.447±0.032、0.240±0.03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0,P〈0.05)。结论缺氧有利于胰腺癌PANC1细胞干细胞特性的维持。HIF-1α@Fe3O4探针可成功标记缺氧培养下高表达HIF-1α的PANC1细胞,且标记细胞在3.0T MRI扫描的T2WI图上的信号强度减弱。 谢晓东 王冬青 张磊 宋廉 李丹 沈文荣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 肿瘤干细胞 探索EGFR@Fe3O4纳米颗粒对肺癌H165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MRI检测 谢晓东MRI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及DWI联合应用对进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在进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确诊的48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治疗前、治疗第2~3周(治疗中)DWI-MRI和DCE-MRI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 年龄(67.1±7.7)岁。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IST)(1.1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表观扩散系数(ADC)、Ktrans的差值(ΔKtrans)、Kep的差值(ΔKep)、Ve的差值(ΔVe)、ADC差值(ΔADC)在治疗前、治疗中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Ktrans、Kep、Ve、ADC、ΔKtrans、ΔKep、ΔVe、ΔADC在治疗有效组、无效组之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疗效的预测模型,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48例患者中, 治疗有效组32例、无效组16例。治疗有效组治疗前Ktrans高于无效组[0.42 (0.33, 0.55)min-1对0.29 (0.25, 0.42)min-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09, P=0.007);治疗有效组治疗前ADC高于无效组[(1.42±0.38)×10^(-3) mm^(2)/s对(1.14±0.21)×10^(-3) mm^(2)/s)]、治疗中ADC高于无效组[(2.30±0.43)×10^(-3) mm^(2)/s对(1.63±0.44)×10^(-3) mm^(2)/s]、ΔADC高于无效组[(0.86±0.39)×10^(-3) mm^(2)/s对(0.45±0.49)×10^(-3) mm^(2)/s],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4、-5.013、-3.068, 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前Ktrans(OR=1.093, 95%CI:1.021~1.171)、ΔKtrans(OR=0.968, 95%CI:0.939~0.997)、治疗前ADC(OR=18.304, 95%CI:1.606~208.659)、治疗中ADC (OR=22.678, 95%CI:3.920~ 131.211)� 顾玲玲 郭震 沈文荣 董珉 谢晓东 钱普东 江宁关键词:磁共振显像 弥散加权成像 同步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