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婧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MJO
  • 1篇对流有效位能
  • 1篇英文
  • 1篇原发性
  • 1篇水汽
  • 1篇水汽收支
  • 1篇气温
  • 1篇切变
  • 1篇物理过程
  • 1篇物理机制
  • 1篇龙卷
  • 1篇继发性
  • 1篇风切变
  • 1篇北半球
  • 1篇北半球冬季
  • 1篇触发
  • 1篇垂直风切变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夏威夷大学

作者

  • 3篇冯婧
  • 2篇李天明
  • 1篇朱伟军
  • 1篇周伟灿
  • 1篇徐影

传媒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次触发MJO对流事件的物理过程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用OLR的逐日数据和2002—2003年ERA-Interim的逐日再分析数据集的多个变量q,T,u,v,ω,结合水汽收支分析和多尺度波流相互作用的方法研究了2002年冬季两支东传的MJO对流事件MJO1和MJO2被触发的物理过程发现,MJO1和MJO2的对流分别发生在2002年10月31日和12月8日,对流发生区域均在赤道印度洋,分别为10°S^10°N,50°~80°E和0°~10°N,50°~80°E。水汽距平的正异常和垂直上升运动超前于对流的发生时间,使得二者发生区域边界层的水汽增加,形成了有利于对流发生的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条件。在对流发生的前3天,水平湿度平流的正贡献是二者发生区域内水汽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MJO尺度的东风分量把发生区域东侧更大的背景场水汽分量输送到发生区域中的平流过程导致的;二者水汽增长过程的最大区别是MJO1中垂直湿度对流的正贡献几乎为零,MJO2中有较强的垂直湿度对流的正贡献,造成这一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是MJO2中边界层的MJO尺度的垂直上升运动比MJO1中更强。
冯婧李天明朱伟军
关键词:水汽收支
2000-2001年北半球冬季一次继发性MJO和一次原发性MJO事件发生的物理机制(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逐日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OLR和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研究并揭示了2000—2001年发生的一次继发性MJO和一次原发性MJO的初始对流发生的物理过程。研究发现继发性MJO对流事件主要是由边界层低层异常的水平温度平流引发边界层低层异常的垂直上升运动造成的。在异常的垂直上升运动与异常的水平湿度平流共同作用下,加湿了边界层大气,导致了上干下湿的大气的不稳定条件,从而触发了MJO对流。而原发性MJO对流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三支低频的对流耦合的湿波在印度洋相遇,即一支向东移动的Kelvin波,一支向西移动的Rossby波,一支向东传播的MJO模态,这三支波动相遇,其各自携带的湿度振幅叠加导致了大尺度对流不稳定层结,形成了有利于向东传播的行星尺度的MJO模态的对流发展。
冯婧李天明
1980—2009年我国龙卷事件变化被引量:9
2012年
根据1980—2009年我国龙卷事件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龙卷事件显著减少的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980—2009年龙卷事件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最多,90年代以后明显减少,尤其是夏季(7—8月),在我国东部地区减少最明显。对龙卷高发时段7—8月06时(UTC)对流有效位能(ECAPE)与深层垂直风切变(S06)以及二者乘积变量(ES)的分析表明:ECAPE和S06是影响龙卷的两个重要因子,ES的高值中心更好地对应于龙卷事件发生的集中区。地面气温的变化会影响ECAPE的变化。1980—2009年,我国华北平原地区7—8月S06明显下降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华北地区龙卷事件减少的主要原因。
冯婧周伟灿徐影
关键词:龙卷对流有效位能垂直风切变气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