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威

作品数:15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腰椎
  • 6篇融合术
  • 4篇椎间融合
  • 4篇脊柱
  • 3篇置钉
  • 3篇手术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间孔
  • 3篇螺钉
  • 3篇脊柱融合
  • 3篇脊柱融合术
  • 2篇单节段
  • 2篇定位法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评价
  • 2篇融合器
  • 2篇入路
  • 2篇手术治疗

机构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成都体育学院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15篇毛克亚
  • 15篇姜威
  • 7篇王旭翾
  • 5篇熊森
  • 5篇张雅宾
  • 3篇王润生
  • 3篇钟睿
  • 2篇李鹏
  • 2篇黄承军
  • 1篇徐教
  • 1篇苏晓静
  • 1篇王征
  • 1篇刘建恒

传媒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评价MIS-TLIF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6月59例(其中男30例,女29例)单节段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31例接受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治疗,28例接受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随访过程中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影像学检查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术前VAS评分、术前ODI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与PLIF组无统计学差异[(117.0±12.1)min vs(106.0±11.3)min,P>0.05],术中出血量[(121.0±57.8)ml vs(256.0±176.3)ml]、术后引流量[0 ml vs(293.0±187.2)ml]、卧床时间[(1.6±0.5)d vs(3.2±1.1)d]、术后住院时间[(4.4±1.2)d vs(8.1±3.8)d]等均小于PLIF组(P<0.01),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疗效等同传统开放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前提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无需放置引流、术后早期腰背部肌肉疼痛缓解明显等优势。
姜威毛克亚钟睿王旭翾李修璨
关键词:微创手术
横突定位置钉法在MISTLIF术中运用及影像学评价
目的 探讨以横突定位置钉在MISTLIF术中的运用及术后影像学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MISTLIF手术病人45例,其中按横突定位置钉22例,记为治疗组,操作方法:先以椎弓根螺钉开路器探及横...
王润生毛克亚钟睿姜威刘义灏陈彬斌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影像评价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横突定位法置钉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探讨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的可行性及术后影像学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行MISTLIF手术患者82例,根据置钉位置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40例)按横突定位法置钉,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5.0岁(46~67岁)。对照组(42例)以"人字嵴"顶点法置钉,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56.2±5.5岁(47~70岁),术后平均随访24.0±3.5个月。分别记录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年复查腰椎CT平扫+三维重建。按照Rao分级评估椎弓根螺钉穿出情况,CT轴位测量椎弓根螺钉水平角(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CT矢状位测量矢状角(sagittal section angle,SSA)。CT轴位评估椎弓根螺钉对头侧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破坏(facet joint violation,FJV)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为95.0±10.5min,出血量为120.0±11.2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50.0±10.5min,出血量150.0±11.5ml,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o分级法评估椎弓根螺钉穿出情况两组椎弓根螺钉穿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SA无统计学差异(P>0.05),TS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JV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突定位法,与"人字嵴"顶点法相比,均具有较高的置钉准确率,横突置钉法头侧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破坏率低,且有利于通道下操作、缩短了置钉时间,但横突定位法置钉时进钉点偏外,术中需适当增大TSA。
王润生王润生毛克亚黄承军姜威钟睿姜威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影像学评价
不同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1月,采用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其中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组)36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B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手术节段分布以及术前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非症状侧根性症状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12个月摄腰椎X线片和CT判断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U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1,P=0.757)。U组1例、B组2例术中硬脊膜撕裂,均未出现置钉相关神经损伤,术后无非症状侧根性症状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U组随访时间24~38个月,平均32.8个月;B组为24~48个月,平均35.5个月。术后2 d,3、6、12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示两组椎间均骨性融合。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入路双侧减压均安全、有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少。
钟睿钟睿刘建恒刘建恒姜威姜威毛克亚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手术脊柱融合术
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2017年
椎间融合器目前广泛应用在脊柱融合手术中。可降解椎间融合器能促进椎间骨性融合,同时自身逐渐降解被新生骨取代。本文对各种材料可降解椎间融合器在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旭翾毛克亚张雅宾李修璨姜威刘义灏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可降解材料
新型定位板在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新型定位板应用在腰椎后外侧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的术前定位中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2例,其中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42例,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复发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两组后行腰椎后外侧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A组54例,手术节段为L3/4 8例、L4/5 28例、L5/S1 18例,采用新型定位板术前定位;B组48例,手术节段为L3/4 8例、L4/5 26例、L5/S1 14例,采用金属定位针术前定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保守治疗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术前的透视次数和准备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期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穿刺术后1h穿刺区疼痛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前的准备时间为5.2±1.0min、透视次数为1.1±0.3次,穿刺时间9.6±2.2min,穿刺期透视次数3.1±1.0次;B组术前的准备时间为10.7±2.3min、透视次数为3.8±1.2次,穿刺时间16.3±3.3min,穿刺期透视次数4.6±0.6次,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均优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椎管内血肿、腹腔脏器损伤、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B组出现硬膜刺裂1例(1/48)、穿刺区域皮下血肿4例(4/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h穿刺区域疼痛VAS评分,A组为3.4±0.5分,B组为5.0±0.9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使用新型定位板术前定位,并进行穿刺路径设计,可减少术前透视次数、术前准备时间,有助于缩短穿刺时间及穿刺期透视次数,定位板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有效等优点。
王旭翾毛克亚王征李修璨姜威刘义灏李雪萍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弯角与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弯角椎体成形术与传统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异同。方法:共48 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入弯角椎体成形术组共23例共27椎,双侧入路椎体成...
钟睿毛克亚熊森张雅宾韩振川李修璨王旭翾姜威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降钙素原在诊断脊柱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性发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脊柱内置物术后早期发热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脊柱(颈椎、胸椎、腰椎)内置物术后10 d内出现发热的患者101例,根据金标准(细菌培养)分为感染组(A组,n=40)和非感染组(B组,n=61),记录术后发热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变化并比较A、B两组间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比较降钙素原对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计算出该指标的最佳界限值。结果两组中3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A组PCT、CRP高于B组,但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PCT的曲线下面积(0.861,95%CI:0.77~0.94,P=0.000)显著大于CRP(0.689,95%CI:0.58~0.79,P=0.001),PCT诊断感染的最佳界限值是0.47 ng/ml。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对于早期脊柱内置物术后感染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李修璨韩振川张雅宾熊森王旭翾姜威毛克亚
关键词:降钙素原脊柱外科术后感染
单侧弯角与直行人路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9
2018年
目的比较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CVP)与单侧直行人路椎体成形术(U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7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5例;年龄55~86岁,平均70.8岁。损伤节段:T1-10 6椎,T11~L273椎,L3-5 12椎。根据手术方法分为CVP组(36例,44椎)和UVP组(41例,47椎)。记录两组神经血管损伤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椎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分布不佳、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术前、术后1d、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49个月,平均25.9个月。两组均未出现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VP组伤椎骨水泥灌注量[(5.0±1.4)ml:(4.3±1.6)m1]、骨水泥分布不佳(0例:10例)、椎体再骨折发生率(0:10%)明显优于UVP组(P〈0.05或0.01)。两组间术前、术后各时相点VAS与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前与术后各时相点VAS、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OVCF,CVP与UVP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CVP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效果更好,再骨折发生率更低。
钟睿钟睿姜威熊森王润生毛克亚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胸椎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中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老年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60岁以上患腰椎退行性疾病并采用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RAS组40例,男15例,女25例。ERAS术前措施包括院前宣教、营养指导、血栓预防、超前镇痛,术中措施包括选择短效麻醉剂、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式、切口局部注射长效局麻药镇痛、不放引流,术后措施包括术后减少补液、早期进食、24 h内拔除导尿管并下床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MISTLIF,其中男14例,女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术后1天、3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ERAS组术后1天、术后3天分别为2.5±1.2、2.0±1.3;对照组分别3.5±1.6、3.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8±16.2) min,平均出血量(85.0±24.2) ml,平均住院日为(7.3±1.2)天,平均住院费用为(59750.8±21242.3)元,对照组为平均手术时间为(190.6±40.5) min,出血量(155.5±68.5) ml,平均住院日(14.3±7.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94374.9±22345.8)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出血量、住院日、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过程中应用ERAS措施,在达到与常规手术相同疗效的基础上,具有缓解术后疼痛,利于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降�
王润生王润生黄承军苏晓静毛克亚姜威姜威
关键词:康复脊柱疾病腰椎脊柱融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