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臣

作品数:7 被引量:13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小麦
  • 3篇氮肥
  • 3篇冬小麦
  • 3篇冬小麦产量
  • 3篇配施
  • 3篇小麦产量
  • 2篇地麦
  • 2篇有机无机
  • 2篇有机无机肥
  • 2篇有机无机肥配...
  • 2篇渭北旱塬
  • 2篇无机肥
  • 2篇硝态氮
  • 2篇硝态氮残留
  • 2篇利用率
  • 2篇麦田
  • 2篇旱地
  • 2篇旱地麦田
  • 2篇旱塬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马臣
  • 6篇王朝辉
  • 5篇翟丙年
  • 5篇刘艳妮
  • 2篇李紫燕
  • 2篇张昊青
  • 1篇同延安
  • 1篇毛晖
  • 1篇金忠宇
  • 1篇崔利利
  • 1篇张腾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陕西地区果园土壤pH现状及调节措施被引量:5
2019年
陕西省是我国苹果和猕猴桃栽培种植大省。据文献资料显示,陕西苹果园土壤pH值大都集中在7.60~8.90之间,属于碱性土壤,高于苹果适宜土壤pH值6.50~7.50;陕西猕猴桃主产县(周至县和眉县)果园土壤pH值大部分分布在6.73~8.50之间,属于中偏碱性土壤,高于猕猴桃适宜土壤pH值5.50~7.50。针对陕西苹果、猕猴桃种植区域土壤pH偏高这一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得到: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化肥、有机肥、碱性土壤改良剂或不同措施搭配使用等方式均可调节平衡土壤pH。归纳总结各类土壤pH调节类措施,以期为陕西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果园土壤改良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刘艳妮刘艳妮马臣同延安张馨月
关键词:苹果猕猴桃
渭北旱塬兼顾冬小麦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明确渭北旱区兼顾冬小麦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农田系统适宜氮肥用量,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素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冬小麦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累计氮肥表观利用率表现为显著降低趋势,3季冬小麦均在施氮150 kg·hm^(-2)时达到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残留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在75~150kg·hm^(-2)时,表观损失量和损失率变化不明显,而施氮超过150 kg·hm^(-2),表观损失量和损失率显著增加.综合考虑保证冬小麦既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又能保持收获前后土壤硝态氮库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将氮肥表观损失降至较低水平,150 kg·hm^(-2)是渭北旱区冬小麦较为合理的施氮量.
刘艳妮马臣马臣翟丙年翟丙年李紫燕
关键词:渭北旱塬冬小麦环境效益适宜施氮量
施用纳米氧化锌对小麦籽粒锌含量和锌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锌、土施硫酸锌、喷施硫酸锌、土喷结合硫酸锌以及土施纳米氧化锌、喷施纳米氧化锌和土喷结合纳米氧化锌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产量、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和累积量以及锌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锌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而施用纳米氧化锌则显著增加籽粒锌含量,单独土施使锌含量从对照的18.9 mg·kg^(-1)增加至24.6 mg·kg^(-1),增幅达30%;单独喷施籽粒锌含量增加至28.4 mg·kg^(-1),增幅达50%;土喷结合处理籽粒锌含量增加至30.2 mg·kg^(-1),增幅达60%。单独喷施纳米氧化锌处理较硫酸锌处理提高籽粒锌强化指数近3倍,达到9.7 mg·kg^(-1);籽粒铁含量较喷施硫酸锌提高近2.5倍,达到58.9mg·kg^(-1)。同时,单独喷施纳米氧化锌显著增加了叶片锌累积量,使得地上部锌利用率达到35%,较硫酸锌处理增加近4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喷施纳米氧化锌较硫酸锌对提高小麦籽粒锌铁含量有更好的效果,可能由于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降低了叶片上锌的脱落。
张腾张腾崔利利刘艳妮马臣毛晖毛晖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土施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硝态氮残留淋失的影响被引量:28
2018年
针对渭北旱塬氮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通过不同氮肥用量(0、75、150、225、300kg N·hm^(-2))与有机肥(30 t·hm^(-2))配施,明确渭北旱塬麦田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合理的氮肥用量以及配施有机肥的减氮增产作用和对硝态氮残留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在减少27.1%的氮肥用量情况下,提高14.7%的小麦籽粒产量,其中,施氮量150 kg·hm^(-2)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促进小麦籽粒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提高20.2%,尤其当氮肥用量为15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达到最高值(42.0%);配施有机肥还能减少氮肥当季残留量和小麦生育期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溶,降低夏闲期淋失层硝态氮的淋失比例,当施氮量低于115 kg·hm^(-2)时,配施有机肥可以降低夏闲期硝态氮淋失量.基于本研究,推荐渭北旱塬在配施有机肥30 t·hm^(-2)的基础上,氮肥用量150kg·hm^(-2)左右可实现小麦高产,提高氮肥利用率,防止氮肥过量残留.
马臣刘艳妮梁路翟丙年翟丙年张昊青
关键词:冬小麦硝态氮残留淋失夏闲期氮矿化
渭北旱地麦田配施有机肥减量施氮的作用效果被引量:17
2017年
为了探讨陕西渭北旱地冬小麦有机无机配施的减氮效应及机理,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氮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N·hm^(-2))与有机肥(猪粪30 t·hm^(-2))配施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NUE)、土壤硝态氮残留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当地最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和NUE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6.9%、29.3%和34.3%,且以有机肥与150 kg N·hm^(-2)氮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改善0~20 cm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6.1%、8.2%、90.4%和94.8%,但当施氮量大于150 kg N·hm^(-2)时,配施有机肥显著增加0~200 cm硝态氮残留量(43.7~188.8 kg·hm^(-2)),加大硝态氮淋溶风险;有机肥分别与75、150 kg N·hm^(-2)氮肥配施相比单独施用150、225 kg N·hm^(-2)氮肥处理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却显著提高了NUE(27.4%和45.3%),并降低60 cm土层以下硝态氮含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在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在有机肥(猪粪)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75~150 kg N·hm^(-2)的氮肥(有机氮∶无机氮=1∶0.46~0.91),可以保证小麦高产优质,并降低氮素淋溶风险。
张昊青于昕阳翟丙年金忠宇马臣王朝辉
关键词:旱地有机肥氮肥利用率硝态氮残留土壤有机质
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旱地麦田土壤养分有效性及酶活性被引量:62
2019年
【目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深入理解不同氮肥用量配施有机肥下土壤的生物化学性状,为充分发挥肥料效益,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连续三年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置5个氮肥用量(N 0、75、150、225、300 kg/hm^2),配施或不施有机肥(30 t/hm^2)。在冬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取0—20 cm土层样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在收获期,调查了冬小麦籽粒产量。【结果】1)冬小麦产量以施氮量N 150 kg/hm^2配施有机肥处理最高,且有机无机肥配施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能够在减少19.1%的氮肥用量条件下,保证冬小麦产量稳产高产,此外在天气不理想的状况下,冬小麦的净收益也能保持在较高水平。2)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分别增加18.2%、27.4%、149.3%、31.4%、27.6%、4.0%、4.7%、1.5%,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且除了脲酶以施氮量N 300 kg/hm^2配施有机肥的活性最高,其余指标均以施氮量N 150 kg/hm^2配施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3)施氮量、有机肥、冬小麦生育期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施氮量和有机肥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施氮量和冬小麦生育期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肥和冬小麦生育期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氮量、有机肥和冬小麦生育期三者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与有机质
梁路马臣张然翟丙年李紫燕王朝辉
关键词:有机无机肥配施冬小麦产量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
基于不同降水年型渭北旱塬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的氮肥用量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研究渭北旱区不同降水年型氮肥用量对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规律,以实现作物稳产、平衡土壤氮素携出、避免过多氮肥残留累积为目标,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探讨渭北旱区冬小麦稳产增效的最佳氮素投入量。【方法】2011年7月—2012年6月降水量为710.1 mm,高于年均降水量23.1%,属于丰水年;2012年7月—2013年6月降水量为391.4 mm,低于年均降水量32.2%,属于欠水年;2013年7月—2014年6月降水量为603.8 mm,高于年均降水量4.6%,属于平水年。本研究设置5个氮肥水平N 0、75、150、225、300 kg/hm^2,分别以N0、N75、N150、N225、N300表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吸氮量、氮素表观平衡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通过保证土壤氮素的输入和携出平衡确定氮肥用量,并通过该施氮量下吸氮量、产量及收获后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加以验证。【结果】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同降水量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年小麦产量均在N225水平达到最大值,但N225与N150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小麦地上部吸氮量与籽粒产量有相似的规律;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50.8%~75.5%的集中在0—40 cm,并且随着年限的延长逐渐减少,3年平均值分别为63.8%、66.1%和53.6%,而4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逐年升高且有向下淋溶的趋势;3种降水年型,土壤氮素盈余量(土壤氮素输入–输出)为0kg/hm^2的氮素盈余指标下的氮素投入量有所不同: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量分别为127、54和103kg/hm^2;在考虑到维持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而允许氮素表观盈余指标为N 40 kg/hm^2时,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量分别为170、99和150 kg/hm^2。此时的作物吸氮量(130、59、110 kg/hm^2)和产量(6267、2309、4502kg/hm^2)�
刘艳妮马臣马臣梁路翟丙年翟丙年
关键词:氮素残留氮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