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不同危重症评估法对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比较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 比较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score of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SNAP)、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s,NCIS)及第三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ck of mortality Ⅲscore,PRISM Ⅲ)三种危重症评分法对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探索适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用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NICU的398例患儿同时采用SNAP、NCIS及PRISM Ⅲ三种评分系统进行不同时点评分,以新生儿是否死亡为结局,分别描绘各评分系统各时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NCIS评分系统的各时点AUC分别为0.769/1d,0.834/3d,0.862/5d;SNAP评分系统的各时点AUC分别为0.849/1d,0.856/2d;PRISM Ⅲ评分系统的各时点AUC分别为0.869/12h,0.878/24h.AUC均大于0.5,可预测疾病死亡风险.三系统各时点AUC的比较:PRISM Ⅲ(24h)、SNAP(1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P=0.208);NCIS(1d)、NCIS(3d)各与PRISM Ⅲ(24h)及SNAP(1d)比较,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3、2.57;P=0.00001、0.01);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46;P=0.060、0.645).结论 PRISM Ⅲ、SNAP及NCIS三个评分系统均能预测危重新生儿的死亡风险;PRISM Ⅲ、SNAP早期能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
- 韦艳丹黄日平付伟
- 关键词: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新生儿死亡
- 学龄儿童非感染急性腹型荨麻疹的治疗体会
- 2021年
- 目的总结单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联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学龄期儿童非感染急性腹型荨麻疹的治疗体会,提出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纳入120名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治疗A组仅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强的松当量1mg/kg/d),治疗过程中无其他治疗干预.治疗B组,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强的松当量1mg/kg/d)、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分散片5mg/d)联用,治疗过程中无其他治疗干预.治疗C组,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强的松当量1mg/kg/d)、抗组胺药物(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5mg/d)、肌肉注射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0.1mg/kg)联用,治疗过程中无其他治疗干预.治疗结束后收集皮疹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B组皮疹消失时间与A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C组腹痛消失时间与A组相比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C组腹痛消失时间与B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C组的住院时间与治疗A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腹型荨麻疹,皮疹瘙痒明显、腹痛剧烈,治疗上,早期缓解症状,能减轻患儿痛苦,缓解家长焦虑.本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学龄期非感染急性腹型荨麻疹引起的瘙痒、腹痛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建议对此类病人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
- 付伟王浩
- 关键词:学龄儿童急性非感染性腹型荨麻疹
- 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广州汉族儿童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汉族儿童脓毒症患儿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探讨该位点多态性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对224名汉族儿童健儿童体检及135例脓毒症患儿,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健康体检儿童CD14(-159)多态性有3种基因型:TT、CT、CC,基因频率分别为17.85%、40.63%和41.52%,T等位基因频率61.8oA,C等位基因频率38.2%与我国健康汉族成年比较,CD14基因多态性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脓毒症组基因频率分别为:17.77%、55.56%、26.67%,T等位基因频率45.6%,C等位基因频率54.4%),脓毒症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儿童脓毒症患儿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其遗传危险因素。
- 韦艳丹黄日平庾达荣李冕重付伟
- 关键词:脓毒症儿童
- 激素治疗婴幼儿隐睾症对血清性激素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HCG肌肉注射及外用睾酮乳膏治疗婴幼儿隐睾症对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纳入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A组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标准治疗,治疗过程中无其它治疗干预。治疗B组采用1%睾酮乳膏涂擦阴囊局部,治疗过程中无其它治疗干预。治疗结束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A组与治疗B组治疗前,T值、E2值及L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值、E2值及L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T值明显增高,E2值有明显降低,LH值较治疗前降低。治疗B组在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G治疗隐睾是间接的,其通过提高血清睾酮浓度促进睾丸下降,从而起到治疗隐睾的作用,但对血清激素水平有明显影响。外用睾酮乳膏因为是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对血清激素几乎无影响。因HCG治疗有可能导致骨骺早闭及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的潜在风险,在激素治疗作为隐睾症的辅助治疗时,外用睾酮乳膏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 王浩付伟
- 关键词:激素治疗隐睾症血清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