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垃圾
  • 3篇填埋
  • 2篇堆体
  • 2篇有机质降解
  • 2篇筛分
  • 2篇填埋场
  • 2篇密度试验
  • 2篇垃圾堆放
  • 2篇垃圾堆体
  • 2篇垃圾填埋
  • 2篇垃圾填埋场
  • 2篇降解
  • 2篇好氧
  • 2篇非正规
  • 1篇动力设备
  • 1篇多系统
  • 1篇园区
  • 1篇源解析
  • 1篇运行时间
  • 1篇治理技术

机构

  • 6篇北京市勘察设...

作者

  • 6篇康敏娟
  • 4篇韩华
  • 3篇张学平
  • 3篇王慧玲
  • 2篇纪华
  • 2篇马志强
  • 2篇刘雅可
  • 2篇陈国华
  • 2篇陈素云
  • 2篇吴晓芳
  • 2篇王凌芬
  • 2篇王峰
  • 2篇周宏磊
  • 2篇李厚恩
  • 2篇田建宇
  • 2篇徐宏声
  • 2篇董悦安
  • 2篇王建飞
  • 2篇张曦
  • 2篇周扬

传媒

  • 2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工程勘察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好氧降解原理治理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在线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好氧降解原理治理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在线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联合控制单元,气体成分及浓度监测单元,垃圾体内部温度与湿度监测单元,流量、压力、电流、电压监控单元,废气处理单元及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单元;联合控制...
王峰王建飞韩华徐宏声周宏磊马志强王彭陈素云王慧玲刘雅可张学平董悦安吴晓芳张曦田建宇刘晓娜牛耕张婧婷陈国华康敏娟甄振陈强杨帆王志高王凌芬张阳纪华周扬杜川
垃圾简易堆填场输氧抽气治理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分析垃圾简易填埋场应用输氧抽气治理技术的变化规律,通过在某垃圾简易堆填场开展输氧抽气现场试验和监测,研究技术应用过程中垃圾填埋气体成分与含量变化、垃圾体内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垃圾体沉降规律等。结果表明,单井抽气模式下,垃圾填埋气体中氧气含量升高并逐步稳定;其含量接近于环境空气中氧气含量,而甲烷含量急剧降低。系统输氧抽气运行由于新鲜空气输入氧气含量可达20%左右,试验停止后氧气含量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后期由于好氧反应加速,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升高反弹。输氧抽气可加速垃圾体有机质的降解。输氧抽气导致垃圾体温度显著上升,试验区非饱和带垃圾体中部温度升幅较大,可达42~45℃。输氧抽气使垃圾体沉降加速,沉降区域以抽注气井为中心向四周扩展,2个月试验期间,中心区域沉降值达145 mm。
王慧玲张学平康敏娟
关键词:填埋气体沉降
青岛某工业园区重点监管企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2024年
青岛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之一,研究该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来源及潜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青岛某工业园区厂区内表层土壤(0~20 cm)中6种重金属元素(As、Cd、Cu、Pb、Hg、Ni)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均未超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二类建设用地筛选值;但相比山东省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d、Hg分别为背景值的6.38倍、4.85倍,呈明显富集;Cd和Hg的变异系数大于100%,属于强变异,其余重金属均为中等变异,As、Cu和Pb的变异系数略大于50%,Ni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2%。根据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Ni、Cu和As为无污染(I_(geo)<0),Pb和Cd为轻度污染(0≤I_(geo)<1),Hg为偏中度污染(1≤I_(geo)<2)。源解析结果显示,园区内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来源受农药和化肥生产活动、工业排放、大气沉降以及自然来源的影响,其贡献率分别为15.99%、37.32%、30.35%、16.34%。
雒宇孙翰林康敏娟李厚恩
关键词:工业园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源解析
基于好氧降解原理治理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在线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好氧降解原理治理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在线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联合控制单元,气体成分及浓度监测单元,垃圾体内部温度与湿度监测单元,流量、压力、电流、电压监控单元,废气处理单元及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单元;联合控制...
王峰王建飞韩华徐宏声周宏磊马志强王彭陈素云王慧玲刘雅可张学平董悦安吴晓芳张曦田建宇刘晓娜牛耕张婧婷陈国华康敏娟甄振陈强杨帆王志高王凌芬张阳纪华周扬杜川
文献传递
非正规地上垃圾堆放点精准勘测技术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在地表直接堆填形成的非正规地上垃圾堆放点,因其堆填高、形状不规则,往往不具备或仅部分区域具备钻探实施条件,因此在应用现有《污染场地勘察规范》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为准确查明满足治理方案设计所需参数,迫切需要开展针对地上垃圾堆放点的精准勘测技术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勘测工程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非正规地上垃圾堆放点勘测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尤其是,本文提出了采用测绘手段精准测算垃圾方量,采用大方量垃圾样品开展筛分中试试验、密度试验,以便精准测算筛分产物分类及比例以及垃圾重量,极大提高了地上垃圾堆放点勘测的精度。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勘测技术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在类似非正规地上垃圾堆放点勘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韩华康敏娟康敏娟黄楚雨
关键词:密度试验
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垃圾质量及筛分产物比例精准勘测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是当前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其治理技术也正从简单封场、搬迁等粗放式治理向筛分综合利用等精细化治理方向转变。其中,垃圾质量及筛分产物比例参数直接影响筛分综合利用治理方案编制的合理性与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然而利用钻孔采集垃圾样品筛分的传统方法因量少而存在密度及筛分产物比例数据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本研究依托北京市大兴区9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垃圾质量勘测项目,首次开展了现场混合垃圾中试筛分试验与密度试验,精准测算了垃圾质量及筛分产物(轻质筛上物、无机骨料和腐殖土)质量比例;同时针对9处堆放点现场试验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两类混合垃圾堆体密度及筛分产物比例的参考范围:含生活垃圾较多的第1类混合垃圾堆体平均密度为0.534~0.750 t/m3,轻质筛上物比例为4.00%~12.90%;以建筑垃圾为主的第2类混合垃圾堆体的平均密度为1.254~1.301 t/m3,轻质筛上物比例为1.04%~2.10%。
黄楚雨韩华康敏娟康敏娟
关键词:密度试验筛分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