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庚
- 作品数:23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的外源性因素被引量:9
- 2007年
-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加快正畸牙齿移动作了许多研究。作者从激素和西药类(前列腺素、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骨钙素)、中药类(丹参、灯盏花、夜来香油)、细胞因子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物理方法类(激光、磁场、超声波和超短波)对目前已证明能加快正畸牙移动的外源性因素进行综述。
- 刘长庚凌天牖黄生高
-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齿移动细胞因子物理方法
- 灯盏花对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体外评价中草药灯盏花对正常人体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体牙龈成纤维细胞。将浓度为45mg/L、90mg/L、135mg/L、180mg/L、mg/L、270mg/L、315mg/L、360225mg/L的灯盏花注射液分别作用于第5代正常人体牙龈成纤维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并测出各组的吸光度值(OD值)。结果:与对照组OD值相比,各灯盏花组随浓度升高其OD值依次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草药灯盏花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提示灯盏花有防止牙龈纤维化的作用。
- 文富强刘长庚罗建国
- 关键词:灯盏花牙龈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
- 灯盏花加快正畸牙移动的机理研究
- 第一章灯盏花对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及OPG和RANKL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中OPG(Osteoprotegerin,护骨素)、RANKL(receptor activator ...
- 刘长庚
- 关键词: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护骨素成骨细胞蛋白表达
- 牙周膜和牙槽骨牵张快速牙移动的比格犬配对实验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牙周膜牵张(PDLD)和牙槽骨牵张(DAD)在加快正畸牙移动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比格犬6只,下颌两侧随机分组进行自身配对实验,一侧建立PDLD模型,另一侧建立DAD模型,双侧同时牵张2周。在术前、加力1、2周时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的位置,行X线检查。结果:PDLD移动牙2周内移动(3.90±0.56)mm,在第1、2周分别移动(1.74±0.30)mm、(2.16±0.27)mm。DAD移动牙2周内移动(4.23±0.59)mm,在第1、2周分别移动(2.14±0.22)mm、(2.09±0.38)mm。PDLD支抗牙移动距离为(0.66±0.09)mm;DAD支抗牙移动距离为(0.45±0.08)mm。PDLD移动牙第1、2周的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D移动牙第1、2周的移动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D和DAD移动牙在第一、二周及总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LD和DAD支抗牙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示PDLD组牙齿以倾斜移动为主;DAD组牙齿以整体移动为主,未发现牙根吸收。病理示PDLD和DAD牙周膜及牙髓组织未发生可逆性改变,牵张处牙槽骨有新骨生成。结论:PDLD和DAD两种方法均能实现牙齿快速远中移动。
- 罗启贤刘长庚欧阳舢程自力莫晖
- 关键词:牙移动牵张成骨
- 口腔科患者电子病历程序的建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系统结构设计、专家指标论证等方式,建立起有循证医学意义的口腔疾病病案管理系统框架图和口腔科患者病案管理系统的电子程序。方法使用模拟退火模型收录可能的诊断指标、治疗指标、复查指标,使用9分度专家打分法分别建立三个指标的层次分析模型,对于三个指标进行分层,并运用ACCESS+ASP技术构建网络框架体系。结果设计出的口腔科电子病历管理网站可包涵四大业务模块:面向患者模块;面向医生模块;费用管理;数据模块。结论口腔门诊电子病历管理网站的建立能很好地保证病案的完整性,系统地进行口腔疾病统计,促进口腔医患互动和圈内病例的交流学习。
- 刘长庚朱铭奇莫业跃赵殿才胡波汪芊孜冯文熊文婷刘彬
- 关键词:口腔门诊电子病历档案
- bFGF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 F)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效应,探讨bFG F参与正畸牙移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将第5代细胞按细胞数约为4×103/孔接种在96孔培养板的50孔中,每5孔为一组,共分为10组。根据每组bFG F浓度不同,分为无bFG F组、0.5 ng/m L bFG F组、1.0 ng/m L bFG F组、2.0 ng/m L bFG F组、4.0 ng/m L bFG F组、8.0 ng/m L bFG F组、16.0 ng/m L bFG F组、32.0 ng/m L bFG F组、64.0 ng/m L bFG F组及128.0 ng/m L bFG F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均进入对数生长期时,用噻唑蓝(m 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 TT)法染色,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出各孔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 D)值,并计算各组O D均值。结果与对照组O D均值比较:实验组O D值随bFG F浓度(0.5 ̄16.0 ng/m L)的增加先逐渐增加(P<0.05,0.01),达到峰值(16.0 ng/m L)后,又随bFG F浓度(32.0 ̄128.0 ng/m L)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0.01)。结论 bFG F可能参与了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改建,bFG F较低浓度时有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作用,而较高浓度时有抑制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作用。
- 黄生高王月辉周玥颖刘长庚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人牙周膜细胞口腔正畸
- 牙周膜牵张快速移动尖牙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牙周膜牵张快速移动尖牙的治疗效果及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牙周膜牵张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1998年-2013年8月。由第一、第二作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患者84例,含149颗尖牙。Meta分析结果显示,牵张前后尖牙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张前后上尖牙倾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尖牙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合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张前后第一磨牙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牵张前后尖牙根尖吸收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膜牵张有利于快速有效地移动尖牙;牵张后尖牙牙长轴出现轻度倾斜,提示牙冠移动较牙根快;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不明显;尖牙根尖吸收发生风险增加。
- 罗启贤莫晖欧阳舢程自力莫业跃梁景星刘长庚
- 关键词:牙周膜尖牙牙移动META分析
- 灯盏花对成骨细胞及破骨前体细胞OPG/RANKL/RANK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灯盏花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和破骨前体细胞中OPG/RANKL/RANK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灯盏花对骨改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MG63细胞和小鼠RAW264.7细胞,分别取第三代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的实验组,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灯盏花(0、0.001、0.01、0.1、1 mg/mL)干预48 h后提取总RNA和蛋白质,同时单独对0、1 mg组设12、24、48 h时间点提取蛋白质,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G63细胞OPG mRNA和RANKL mRNA的表达以及RAW264.7细胞RANK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G63细胞OPG蛋白和RANKL蛋白的表达以及RAW264.7细胞RANK蛋白的表达。结果灯盏花随浓度(0、0.001、0.01、0.1、1 mg/mL)增高,干预48 h后MG63细胞OPG mRNA和蛋白表达逐步降低(P<0.05);MG63细胞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逐步增加(P<0.05);RAW264.7细胞RANK mRNA表达增加(P<0.05),但0.1 mg/mL组较0.01 mg/mL组mRNA表达稍降低,RANK蛋白表达逐步增加(P<0.05)。1 mg/mL灯盏花干预12、24、48 h后MG63细胞OPG蛋白表达随时间逐步降低(P<0.05)、RANKL蛋白表达随时间逐步增加(P<0.05);RAW264.7细胞RANK蛋白表达随时间逐步增加(P<0.05)。结论灯盏花大致上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成骨细胞OPG表达,促进成骨细胞RANKL的表达和破骨前体细胞RANK的表达,灯盏花可能有促进骨吸收的作用。
- 刘长庚罗启贤凌天牖莫业跃程自力黄生高莫晖
- 关键词:灯盏花成骨细胞护骨素
- 教学医院口腔科患者电子病历面向学员模块程序的建立被引量:3
- 2016年
- 目前大部分电子病历系统局限于解决治疗流程、诊疗记录问题,缺乏系统的资料库为教学医院学生、研究员等提供充足的学习案例和材料。课题组在建立的口腔科患者电子病历程序的基础上,增加设计面向学员模块、文献检索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以利于医学院校医学生在校期间对教学医院口腔科患者电子病历的网上学习。设计的口腔科电子病历管理网站包涵三大模块:面向患者模块、面向医生模块、面向学员模块。建立在教学医院口腔科学员及医师均可用的文献检索系统,和对大量病例进行大数据处理的分析系统。?
- 刘长庚朱铭奇汪芊孜冯文熊文婷刘彬
- 关键词:口腔门诊电子病历档案
- 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致下颌支抗牙受力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的支抗磨牙受力情况及移动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参考Typodont模型原理,设计制作出结构简化的实验牙受力、移位测量装置。实验对象依受力点、受力大小及受力角度不同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3颗样本牙。1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50 g;2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远中舌侧尖,力值150 g;3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以上3组上颌受力点均位于上颌尖牙,施力角度约30°。4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上颌受力点位于上颌双尖牙,施力角度约60°。选取实验牙近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最高点为固定标志点,以测量装置上的基准点线为参照点线,测量实验前后下颌实验牙标志点与基准点线间的距离,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4组下颌实验牙在牵引力作用下均有明显的近中向及颊向移位,同时伴牙合向伸长。近中向位移值范围为0.50~3.33 mm,颊向位移值范围为2.67~6.17 mm,垂直向位移值范围为0.22~4.00 mm。位移大小与牵引力大小有关,1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力角度的变化可影响实验牙移动模式,角度增加,实验牙以颊向及牙合向移位为主,同时冠远中向旋转减轻。结论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力引起下颌实验牙三维移动,以近中及颊向移位为主,受力点的位置、牵引力的大小与角度可影响支抗牙的移动模式。
- 程自力刘长庚莫业跃赵殿才尹高权黄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