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莆田市臭氧天气指数构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建立快速诊断气象条件和天气形势的综合性指标是臭氧(O3)污染预警预报、影响评估等工作的基础。该文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利用2015—2020年近地面O3监测和气象要素小时值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和标准化归一方法,构建臭氧天气指数(Ozone Weather Index,OWI)并检验匹配各季节臭氧污染事件的能力及指标阈值。结果表明,气象要素与OWI相关系数排名前三的是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和日最高气温;年均ρ(O_(3-8h))与OWI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5),春季ρ(O_(3-8h))与OWI的相关系数r为0.631,且OWI>1.0时达到O_(3)预警指标的概率为53.9%;秋季ρ(O_(3-8h))与OWI的相关系数r为0.586,且OWI>2.0时达到O_(3)预警指标的概率为46.7%;OWI对预测福建污染高发季节O3是否达到污染水平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对O_(3)-IAQI等级预测也有很好的效果。
- 林晖任赛赛蒋冬升王宏
- 关键词:气象要素
- GP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
- 本标准规定了GPS接收机导航定位输出数据的传送协议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从一个发送器到一个或多个接受器之间的串行数据传送。
- 丁群王宏李平
- 关键词:导航数据传输无线电接收机无线电设备GPS接收机
- 文献传递
- 2022年9月福建邵武边界层臭氧异常升高的气象成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为揭示边界层O_(3)异常升高及大气热力、动力条件对其影响的机理。【方法】该文基于多源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分型、统计合成和物理量诊断等方法,探究了2022年9月福建邵武(国家级气象探空站、O_(3)探空观测科学试验基地)出现边界层O_(3)异常升高的特征及大气热动力的综合作用。【结果】2022年9月邵武近地层O_(3-8h)异常正距平最高达125.4%;在非光化学时段(21时—次日07时)O_(3-1h)较多年平均值增长137.1%;边界层O_(3)体积混合比(OVMR)明显高于不同季节的平均状态,21日O_(3)探空观测到边界层O_(3)总量为全年同层探空观测的极大值。O_(3)异常升高是副热带高压和3个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导致全月较30 a气候态平均呈现:太阳辐射偏强、低云量偏少、地面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偏低、降水量偏少,偏北风持续时间长且风速偏大;7日和21日边界层O_(3)总量高值日的气象探空廓线呈现大气层结稳定、空气干燥、湿层薄,同时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值较高,在200~800 J·kg^(-1)之间,即存在明显的下沉气流;低层主导风为偏东风,风速在4~8 m·s^(-1)之间。【结论】气象要素配置与大气的热力、动力条件一方面有利于O_(3)光化学生成,另一方面有利于上风向高浓度O_(3)水平输送和边界层高浓度O_(3)垂直下沉侵入,而后者是O_(3)异常升高的主要来源。
- 王宏黄金洪赵芮邓慧颖蒋冬升
- 关键词:气象成因
- 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福建植被生产力时空分布与干旱响应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全球升温导致干旱发生的范围和强度增加,但干旱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还不明确。基于MODIS遥感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通过干旱对植被生产力标准化异常的影响等信号,分析了2001-2021年福建省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干旱对其的影响及累积/滞后效应。结果表明,1)空间上,福建省植被GPP、NPP多年平均空间分布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区域平均差异分别为37.4%、65.1%;近21年以来,有近80.8%的区域GPP呈现增长趋势,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东南部少部分地区,主要指被类型为农田,多为热带经济水果种植的集中区域;另外,超过59.7%的区域NPP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出现在福建省中部及内陆山区的常绿阔叶林地和稀树草原。2)时间上,植被GPP年际波动明显,总体呈现弱增长趋势[4.86 g∙m^(−2)∙a^(−2)(以C计,下同),p=0.130],空间上,6.7%的区域年增速显著超过15 g∙m^(−2)∙a^(−2);而NPP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弱下降趋势(−1.05 g∙m^(−2)∙a^(−2),p=0.396),4.9%的区域年降速显著超过6 g∙m^(−2)∙a^(−2)。3)研究时段内福建省出现的干旱过程主要以中等干旱为主(52.5%),其次是轻旱(34.0%)。植被GPP、NPP年标准化异常指数与干旱指数(SPEI)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4(p=0.002)、−0.531(p=0.013),说明旱情越严重的年份GPP、NPP越高,而旱情较轻或无旱的年份GPP、NPP较低。干旱对GPP最明显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干旱当月,累积/滞后效应时间较短;干旱事件对GPP的影响是“先增-后缓-再减”,干旱发生初期GPP呈增加趋势,而随着干旱的持续发展,GPP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弱,甚至出现负效果。
- 李新妹吴作航王震山翁升恒孙朝锋关辉王宏
- 关键词:植被生产力
- 福州市PM_(2.5)气候特征与冬春季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 2024年
- 基于2014—2023年福州市ρ(PM_(2.5))、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ONI指数,采用标准化处理、回归分析、天气分型等方法,探讨了ρ(PM_(2.5))变化与ENSO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与ENSO相关的气象要素对ρ(PM_(2.5))异常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冬季、春季不同天气形势下气象条件对ρ(PM_(2.5))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14—2023年福州市ρ(PM_(2.5))呈明显下降趋势,ρ(PM_(2.5))与ENSO在滞后1 m时相关系数达最大值(0.3996),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总体上厄尔尼诺年ρ(PM_(2.5))高于拉尼娜年,厄尔尼诺期间冬季、春季的降水负异常与风速正异常易导致ρ(PM_(2.5))升高,拉尼娜期间冬季、春季的气温负异常与降水正异常易导致ρ(PM_(2.5))降低;不同天气型下气象条件对ρ(PM_(2.5))日均值超50μg/m^(3)的影响不同,春季高压底部天气型贡献率最大,冬季高压后部天气型贡献率最大。
- 付泽宇林昕陈彦温珍治王宏
- 关键词:ENSO
- 福建省植被NDVI演变特征及其对不同时间尺度SPEI的响应
- 2024年
- 基于2001—2021年福建省植被NDVI及SPEI,通过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法探究福建省植被生长状况时间变化特征及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福建省植被年平均NDVI值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年内NDVI月均值波峰集中在7—9月,且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反映出福建省的干湿情况,2001—2021年,福建省呈微弱的湿润化趋势;季节尺度上,春季、冬季NDVI与SPEI-01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和-0.651(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夏季、秋季NDVI与多时间尺度SPEI的相关系数很小,且不显著;月尺度上,两者的相关性较为复杂,仅当月NDVI与SPEI-01的相关系数-0.181(P<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呈较弱负相关,而滞后1~3个月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表明干旱对植被NDVI的影响一般出现在干旱发生的当月。
- 李新妹关辉翁升恒吴作航王宏
- 关键词:NDVI
- 福建省近地层臭氧时空分布及重点城市臭氧的气象响应
- 2024年
- 利用O~3小时监测数据开展福建省O~3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对比,以泉州市为例,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15—2021年福建省ρ(O_(3-8h))平均值为83.90μg·m~(-3),沿海ρ(O_(3-8h))明显高于内陆;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宁德市、福州市的ρ(O_(3-8h))多年均值比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整体高出16.45%;各设区市ρ(O_(3-8h))月分布为双峰型,峰值出现在4—5月和9—10月;日分布呈单峰型,峰谷值分别出现在7时和15时;泉州市ρ(O~(3-8h))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相关系数最高的是日照时数,当日最高气温在28~32℃、无降水、相对湿度60%~90%、日照时数高时易出现ρ(O_(3-8h))超标事件;冬季ρ(O_(3-8h))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最敏感。
- 严韬蒋悦葛非凡程思王宏
- 关键词:臭氧浓度气象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