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超

作品数:16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骨折
  • 7篇手术
  • 5篇内固定
  • 3篇血栓
  • 3篇隐性失血
  • 3篇失血
  • 3篇盆骨
  • 3篇骨盆
  • 3篇骨盆骨折
  • 3篇复位
  • 3篇氨甲环酸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止点
  • 2篇止点撕脱骨折
  • 2篇韧带
  • 2篇入路
  • 2篇深静脉
  • 2篇术前
  • 2篇撕脱
  • 2篇撕脱骨折

机构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4篇柯超
  • 13篇庄岩
  • 12篇王鹏飞
  • 12篇张堃
  • 11篇王虎
  • 11篇张斌飞
  • 10篇付亚辉
  • 7篇黄海
  • 6篇魏星
  • 6篇雷金来
  • 6篇韩爽
  • 5篇黄海
  • 4篇尚昆
  • 2篇刘萍
  • 2篇温世明
  • 2篇魏巍
  • 2篇魏巍
  • 2篇刘曙光
  • 2篇张红
  • 2篇王宝辉

传媒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骨科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联合凝血检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凝血指标检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332例,根据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组(DVT组)141例和非深静脉血栓组(非DVT组)191例,对比分析两组入院时、术前1d、术后1、3、5d凝血相关指标。结果:经超声确诊DVT141例,发生率42.47%,其中左侧116例,右侧25例;完全充填92例,不完全充填49例;累及股浅静脉2例,腘静脉18例,腘静脉合并胫后静脉9例,腓静脉16例,肌间静脉96例。DVT组术后第1、3d血浆纤维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和非DVT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7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皮温升高,挤压腓肠肌出现疼痛,134例患者无典型DVT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PE症状。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以肌间静脉为主,对于术后1、3dFib及D-D同时升高,并发DVT风险较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临床中超声联合动态监测凝血纤溶指标,有助于术后DVT的早期诊断。
尚昆王鹏飞付亚辉王虎张红孙健平柯超田丁张堃
关键词:髋骨折
MRI周围神经成像技术在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MRI周围神经成像技术在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8-12手术治疗的100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43例进行MRI周围神经成像检查骶丛神经损伤部位(根、丛、干)进而判断损伤类型(观察组),57例未进行MRI周围神经成像检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MRI周围神经成像技术辅助下精确定位骶丛神经损伤位置,安全有效地完成了后路骶丛神经减压术,术中发现神经损伤的形态以及骨折块的形态与术前MRI周围神经成像结果一致。100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骶骨骨折均基本愈合,未出现血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神经症状明显减轻,且观察组神经症状恢复更明显。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采用MRI周围神经成像技术检查能够明确骶丛神经的正常解剖结构,并且能够准确判断骶丛神经损伤的部位,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手术创伤。
韩爽庄岩张斌飞丛雨轩屈霜威黄海王虎柯超尚昆张丹龙温世明
关键词:骶骨骨折骶丛神经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规律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规律。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58例,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为18~64岁,平均33.5岁。按Meyers McKeever分型:2型16例,3型30例,4型12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固定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块。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判断DVT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规律。结果14例(24.14%,14/58)术前发现DVT,其中远端血栓8例,近端血栓4例,混合血栓2例;术后DVT发生率增加至36.21%(21/58),其中11例远端血栓,7例近端血栓(其中5例为腘静脉血栓),3例混合血栓。7例术前无血栓病人中在术后4例出现远端血栓,2例出现近端血栓,1例出现混合血栓;1例术前为远端血栓的病人在术后变化为近端血栓;其中有50例病人术前、术后血栓未发生变化(37例无血栓病人,7例远端血栓,4例近端血栓,2例混合血栓)。结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术前及术后血栓形成均以远端血栓为主,术后DVT发生率有所增加。使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可以获得牢固的固定,在术中暴露时应轻柔操作,降低对腘静脉的牵拉损伤,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柯超付亚辉庄岩费晨尚昆张斌飞黄海丛雨轩王鹏飞张堃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空心钉深静脉血栓
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4.4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型6例,B3型8例;c1型12例,c2型5例。首先仰卧位复位固定骨盆前环,然后采用俯卧位经皮微创钉棒系统固定骨盆后环。记录钉棒系统固定骨盆后环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及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骨盆功能。结果31例患者骨盆后环固定所需时间为40~60min,平均50.7min;术中出血量为30—80mL,平均42.9mL;术中透视次数为7~12次,平均9.7次。根据Tornetta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15例,良16例,优良率为100%。29例患者术后获12-83个月(平均34.7个月)随访。29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5周。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89.7%。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切口感染、神经损伤、螺钉松动及断裂、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后环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并发症少等优点,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均满意。
付亚辉王虎魏星柯超雷金来王鹏飞张斌飞丛雨轩黄海张堃李忠庄岩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器
术前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72.6岁。根据术前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9例,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41例,术前不使用氨甲环酸。术前1d、术后第1、3天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术后3d内红细胞输入量,根据公式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632.3±849.2)mL,隐性失血量平均为(1270.9±623.3)mL,输血率为2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14.8±924.7)mL、(1549.1±624.9)mL、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361.4±154.3)、(465.7±19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0d,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1、0例患者发生伤口裂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结论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雷金来丛雨轩庄岩张斌飞魏星魏巍付亚辉王鹏飞温世明王虎黄海韩爽刘曙光王宝辉柯超张堃
关键词:氨甲环酸髋骨折髓内手术后出血
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2例, 男7例、女5例, 年龄(39.41±12.56)岁(范围25~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67±5.81)d(范围4~24 d)。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挤压伤2例。Tile分型:B型3例(B2型2例、B3型1例), C型9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2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Ⅰ区5例, Ⅱ区7例。合并骶丛神经损伤2例, 均为Gibbons Ⅱ级损伤。7例行术中患侧肢体牵引复位及Starr架固定维持;2例术中双下肢分别行纵向骨牵引进行复位;3例Tile B型骨折以Schanz钉进行复位, 骨盆外固定器维持复位。复位后以"O"型臂透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在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置入空心螺钉, 完成置钉后再次行"O"型臂透视验证螺钉位置。记录每枚螺钉置入的时间、手术时间, 随访观察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8.17±1.99)个月(范围6~12个月)。12例患者共植入27枚螺钉, 单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9.9±1.8)min(范围9~31 min)。所有患者均为闭合复位后和置钉完成后各行一次"O"型臂透视, 手术时间为(257.78±80.63)min(范围160~450 min)。置钉完成后"O"型臂透视证实23枚螺钉一次置入满意位置, 首次置钉位置满意率85%(23/27)。1枚螺钉稍突入S1椎管、3枚螺钉突破耻骨支皮质, 均未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及临床症状。2例术前合并GibbonsⅡ级骶丛损伤患者术后1例恢复为Ⅰ级, 1例仍为Ⅱ级但麻木范围较术前减小, 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为优9例、良2例、可1例, 优良率92%(11/12)。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骨折量化评估系统评分为(85.75±5.82)分(范围74~96分), 优8例、良4例。1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期�
费晨庄岩张堃丛雨轩段永超邓洪利樊志强柯超黄海王鹏飞
关键词:骨盆机器人手术
氨甲环酸减少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一个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在全球范围内,髋部骨折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转子间骨折是髋部骨折的三大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髋部骨折的一半.转子间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患者不慎跌倒或既往有骨骼疾病时,通常是低能量损伤,例如当患者从站立...
雷金来庄岩张斌飞丛雨轩魏星魏巍付亚辉王鹏飞温世明王虎黄海韩爽刘曙光王宝辉柯超张堃
关键词:氨甲环酸
多普勒超声判断侧方挤压-1型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侧方挤压-1(LC-1)型骨盆骨折骨盆环的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招募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环骨盆病区收治的38例LC-1型骨盆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为(55.2±16.1)岁。待患者病情平稳后进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下的超声检查。按照我们建立的标准:将左右侧活动度≥0.3 cm者归为不稳定组(16例),活动度<0.3 cm者归为稳定组(22例)。稳定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断端活动度、随访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不稳定组患者的骨折断端活动度[左右径、前后径、斜径分别为(0.45±0.22)、(0.26±0.16)、(0.50±0.23)cm]显著大于稳定组患者[(0.11±0.03)、(0.05±0.04)、(0.11±0.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0.9±0.5)个月]显著早于不稳定组患者[(1.9±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3,P=0.019)。而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患者的随访时间[(13.9±3.8)、(15.1±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1.3)、(4.5±1.2)个月]、Mejeed骨盆功能评分[(84.8±6.4)、(80.3±12.2)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LC-1型骨盆骨折的稳定性:稳定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骨折早期采用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黄海张斌飞张红王鹏飞丛雨轩韩爽刘萍柯超尚昆王虎张堃庄岩
关键词:骨盆骨折稳定性
氨甲环酸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隐性失血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能否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07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7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7例)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 g(200 ml),生理盐水组(40例)静脉输注200 ml生理盐水。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输血率、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天及第3天Hb、Hct,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氨甲环酸组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更少,术后输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Hb、术后Hct、术后第3天显性失血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1 g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降低术后患者输血率,进而减少贫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不增加血栓的发生率。
雷金来张斌飞庄岩丛雨轩魏星魏巍付亚辉温世明王鹏飞王虎黄海韩爽刘曙光王宝辉柯超张堃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氨甲环酸隐性失血随机对照试验
应用3D打印骨折模型进行术前计划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估传统术前计划与3D打印骨折模型模拟操作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7-03由同一位主任医师完成并采用髋臼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25例复杂髋臼骨折,71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前计划(传统组),54例在传统方法基础上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计划(3D打印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评分。结果 1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12~4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大出血、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3D打印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螺钉进入关节腔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髋臼骨折模型有利于经验欠缺的年轻医师对手术技术的理解,缩短其学习曲线。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术前利用3D打印骨折模型模拟手术操作并不能显著提高复杂髋臼骨折骨折复位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孟羿彬王虎付亚辉尚昆柯超魏星雷金来王鹏飞魏巍张斌飞丛雨轩黄海张堃李忠庄岩
关键词:复杂髋臼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