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2篇衰竭
  • 2篇通气
  • 2篇连续性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机械通气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衰
  • 1篇心衰竭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性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治疗
  • 1篇压力支持通气
  • 1篇再灌注

机构

  • 8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百色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吴晓文
  • 7篇尧国胜
  • 7篇黄高
  • 7篇李军
  • 4篇覃晓洁
  • 4篇黄忠仕
  • 3篇廖品琥
  • 1篇梁琼
  • 1篇覃春艳
  • 1篇蒋玉洁
  • 1篇陆政
  • 1篇彭佳华
  • 1篇陆亿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的机械通气对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参照2010年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建议的机械通气初始参数,采用SIMV及PSV模式进行治疗。结果:21例48~96 h拔管,1例家属放弃治疗,所有患儿均无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结论:SIMV+PSV模式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
李军尧国胜黄高覃晓洁黄忠仕吴晓文廖品琥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
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采用GCs治疗的ARDS患者13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GCs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GCs治疗组(75例)和晚期GCs治疗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和预后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晚期GCs治疗组中,<30 mg/d组病情改善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均较大于或等于30 mg/d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小于30 mg/d GCs治疗组病情改善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晚期小于30 mg/d GCs治疗组;但早期大于或等于30 mg/d GCs治疗组病情改善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与晚期大于或等于30 mg/d GCs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 O2/Fi O2)和肺内分流(Qs/Qt)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GCs治疗组病死率[41.33%(31/75)]与晚期GCs治疗组[51.72%(30/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2,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应用GCs治疗AR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缩短病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病死率。
吴晓文李军尧国胜覃晓洁黄高
关键词:急性病糖皮质激素类
醒脑静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醒脑静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脑保护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评估醒脑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炎症反应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及醒脑静组(20只)。醒脑静组大鼠灌胃给药醒脑静3 mL/kg体质量,1次/d,连续给药5 d,给予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纯净水。末次给药后30 min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组大鼠均术后饲养至再灌注72 h。比较再灌注24 h和72 h 3组大鼠横木行走实验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再灌注72 h 3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与再灌注24 h比,再灌注72 h醒脑静组大鼠横木行走实验评分升高,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再灌注24、72 h,与手术组比,模型组和醒脑静组大鼠横木行走实验评分均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与模型组比,醒脑静组大鼠横木行走实验评分均升高,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均P<0.05);与再灌注24 h比,再灌注72 h模型组与醒脑静组大鼠血清NSE、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再灌注24、72 h,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和醒脑静组大鼠血清NSE、IL-6及IL-10水平均升高,与模型组比,醒脑静组大鼠血清NSE、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再灌注72 h模型组和醒脑静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出现明显改变,脑组织结构不完整,神经元出现坏死现象,与模型组比,醒脑静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相对较轻,脑组织结构相对完整,神经元坏死相对较少。结论醒脑静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中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能够保护大鼠脑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元损伤,进而改善其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
吴晓文包成政吴吉
关键词:醒脑静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神经功能评分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肿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早期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衰抢救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38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肿住院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正压通气,监测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SaO、SpO、心率、...
尧国胜李军廖品琥黄高黄忠仕覃晓洁吴晓文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
文献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25例脓毒症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另外选择25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CB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HMG-1、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可以缩短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APACHEⅡ评分,HMG-1及TNF-α的水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黄高李军尧国胜黄忠仕吴晓文韦凌云农进
关键词:脓毒症连续性血液净化肿瘤坏死因子-Α
不同人工肝治疗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 分析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采取不同人工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90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重症医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其中,A组行血浆置换治疗,B组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C组行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谷丙转氨酶(AS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PT)]、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结果 治疗前,三组肝功能、凝血功能与炎症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肝功能、PT水平与炎症指标明显更低于B组与A组,PTA水平更高于A组、B组;B组肝功能、PT水平与炎症指标明显更低于A组,PTA水平更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较单独血浆置换或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更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恢复凝血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吴晓文李军尧国胜韦凌云黄高
关键词:人工肝急性肝衰竭
孤儿核受体Nur77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与健康成人孤儿核受体Nur77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脓毒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7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及2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NaPshot技术分析Nur77基因rs10876228、rs11169989、rs1283155、rs2242107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Nur77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布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的Nur77基因rs10876228、rs11169989、rs1283155、rs2242107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ur77基因多态性或许与脓毒症易感性无明显相关。
韦凌云蒋玉洁李军梁琼覃春艳陆亿农进黄忠仕尧国胜黄高吴晓文农荣卯黄非凡彭佳华黄宝雍陆政唐宁廖品琥
关键词:脓毒症基因多态性孤儿核受体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其对微循环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其对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CRRT治疗53例,非CRRT治疗5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炎症、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BC计数、体温、心率、血小板压积、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RRT组患者除体温外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非CRRT组(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管襻形态积分、总积分均降低,襻顶血管直径增大,且CRRT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非CRRT组(均P<0.05)。结论 CRRT可以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感染状况,促进微循环状态的恢复。
吴晓文李军尧国胜覃晓洁黄高
关键词:脓毒症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