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7篇超声
  • 4篇斑块
  • 3篇动脉斑块
  • 3篇多普勒超声
  • 3篇血管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斑块
  • 3篇彩色多普勒
  • 3篇彩色多普勒超...
  • 2篇血流
  • 2篇卒中
  • 2篇假性动脉瘤
  • 2篇成像
  • 1篇胆固醇
  • 1篇导杆
  • 1篇盗血
  • 1篇盗血综合征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动脉假性动脉...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李亮
  • 9篇勇强
  • 4篇张蕾
  • 4篇王丽娟
  • 4篇张蕾
  • 3篇王明月
  • 2篇冯立群
  • 2篇郑铁晋
  • 2篇王立娟
  • 1篇顾伟
  • 1篇刘美清
  • 1篇魏芸
  • 1篇牛宏珍
  • 1篇袁慧
  • 1篇马旭
  • 1篇王燕
  • 1篇于蕾
  • 1篇曾小莉
  • 1篇郑超
  • 1篇张依然

传媒

  • 5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检查在CAS、CEA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2019年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卒中发作不仅取决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特别是不稳定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和(或)血栓栓塞[1-2]。因此,斑块不稳定性对血栓或栓塞可能是重要的预警[3]。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检测特点及诊断价值,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
勇强张蕾濮恬宁李亮牛宏珍冯立群郑铁晋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斑块卒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外周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外周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9例外周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包括动脉瘤所在位置、瘤体大小、破口宽度、附壁血栓情况。结果 9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分别位于股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肌间动脉、尺动脉、腮腺动脉、锁骨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瘤体上下径(54.86±21.25)mm,前后径(40.71±15.47)mm,破口宽度(2.47±0.94)mm,附壁血栓2例。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例,其中1例同时行人工血管替换术;介入治疗5例,其中行弹簧圈封堵2例,单纯支架置入2例,弹簧圈封堵同时行支架置入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血管血流通畅,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感染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邢媛媛李亮王立娟勇强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种临床穿刺器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穿刺器,包括主体与两组支撑框架,所述主体底面固定连接有穿刺管,所述穿刺管内部插设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帽,两组所述支撑框架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导杆,两组所述导杆外侧...
顾伟李亮吴继军王际军于蕾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对肾动脉狭窄的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病因引起的血管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药物难以控制的持续性高血压,进而引起慢性缺血性肾病,肾脏灌注压减小,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严重者可能出现肾脏萎缩和肾功能衰竭。目前,RAS已经成为国内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肾透析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原因之一。及时发现并且纠正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解除RAS。
张蕾勇强王丽娟李亮史素君
关键词:超声肾动脉狭窄
改良方法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近年,随着临床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3%8.0%[1]。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发生于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操作后,形成机制和病理基础为动脉内血液经动脉壁的穿刺口流到血管周围的组织内,形成一个或者多个瘤腔,瘤壁没有正常动脉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结构,而是由局部形成的血肿机化吸收而形成,多为纤维组织构成,动脉血流于收缩期经瘤颈部流入瘤腔内。
李亮张蕾勇强王丽娟
关键词:超声凝血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颈动脉斑块检查标准化流程被引量:11
2016年
近年来,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颈动脉超声检查已成为颈动脉斑块筛查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颈动脉超声检查存在明显的个体依赖性,尤其在如何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准确的分类、颈动脉斑块大小的准确测量以及颈动脉斑块位置和斑块内部回声的正确描述等方面尤为突出,规范化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越来越受到超声医生及临床医生的关注。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过程中,超声医生应注意颈动脉溃疡斑的鉴别诊断:(1)
勇强张蕾田菊王丽娟李亮张依然王明月王明雪王瑶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被引量:60
2016年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累及全身大中动脉的慢性、非可控性血管炎症病变。当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而导致动脉内膜受损,引起炎症反应时,大量的细胞因子作用下,例如ICAM-1、V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大量地黏附于内皮细胞上,并且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吞噬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
勇强张蕾王丽娟李亮史素君冯立群
关键词: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估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分支动脉受累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腹主动脉分支动脉受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AD患者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进行常规超声以及SMI检查,同时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分支动脉受累的声像图特点,比较常规超声、SMI与CTA诊断分支动脉受累的一致性。结果34例AD患者136条分支动脉中,根据分支动脉受累超声表现分为真腔供血组(81支)、动脉夹层组(27支)、假腔供血组(16支)和动脉骑跨组(12支)。常规超声和SMI诊断AD患者分支动脉受累与CTA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5%(104/136)和92.6%(126/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MI可直接评价腹主动脉分支动脉受累情况,在AD患者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张蕾朱俊明李亮王言憬包晶晶勇强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腹腔动脉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6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颈部血管超声和TCCS检查盗血分型及盗血途径的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对照。结果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颈部血管超声与DSA评估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良好(P<0.001)。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颅外段椎动脉Ⅰ型盗血29例、Ⅱ型盗血33例、Ⅲ型盗血24例;TCCS检查显示颅内段椎动脉Ⅰ型盗血32例、Ⅱ型盗血34例、Ⅲ型盗血20例;DSA检查显示椎动脉Ⅰ型盗血0例、Ⅱ型盗血25例、Ⅲ型盗血24例。颈部血管超声联合TCCS检查显示健侧椎动脉向患侧椎动脉供血者86例,基底动脉向患侧椎动脉供血者10例,患侧枕动脉向患侧椎动脉供血者12例;DSA检查显示健侧椎动脉向患侧椎动脉供血者49例,基底动脉向患侧椎动脉供血者4例,患侧枕动脉向患侧椎动脉供血者14例。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TCCS在SSS患者的诊断中可以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信息,特别是在病变早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李亮张蕾濮恬宁王明月郑超郑铁晋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转颈试验对单侧椎动脉走行变异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超声评估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对单侧椎动脉走行变异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选取单侧椎动脉走行变异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比转颈试验前及转颈试验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并分析参数的变化与颈性眩晕的关系。116例椎动脉走行变异的椎动脉按照内径大小分发育不良组及内径正常组,并比较转颈试验前后参数的变化。结果:转颈试验后,椎动脉RI较转颈试验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眩晕的发生率明显增加(75.0%vs.55.2%)。PSV的平均值转颈试验后比转颈试验前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椎动脉内径分组结果显示:转颈试验前,椎动脉发育不良组RI平均值明显高于内径正常组(P<0.05)。转颈试验后结果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组RI值高于内径正常组(P<0.05)。转颈试验前后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与内径正常组相比,PSV(cm/s)平均值有所提高,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颈试验后,两组眩晕的发生率均增加,特别是内径正常组增加的更明显(71.9%vs.50.5%)。结论:单侧椎动脉走行变异患者,转颈试验有助于颈性眩晕的诊断,可作为颈性眩晕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付静静勇强张蕾王立娟李亮王明月魏芸濮恬宁朱玉萍
关键词:椎动脉转颈试验颈性眩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