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大学生
  • 1篇大众审美
  • 1篇电影
  • 1篇行文
  • 1篇性格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述话语
  • 1篇严歌苓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文化
  • 1篇生旦
  • 1篇视域
  • 1篇女性
  • 1篇女性观
  • 1篇青春
  • 1篇青春文学
  • 1篇曲径
  • 1篇主义
  • 1篇文本

机构

  • 7篇华侨大学

作者

  • 7篇李岩
  • 1篇张伟
  • 1篇蔡志诚
  • 1篇常彬

传媒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青年与社会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喀什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建构的影响研究
2019年
社会内爆时代下,流行文化一跃而成为全球性的文化景观,裹挟着巨大轰鸣声向大众席卷而来,并迅速占领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其间产生爆炸式的影响,并使价值观的建构形成多元性。文章将从流行文化作用于大学生的积极与消极方面来进行研究,以便有效引导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观的正确建构,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孙辉轩张伟李岩
关键词:流行文化大学生
哈拉维赛博格视域下电影《她》之女性观被引量:4
2021年
电影《她》(Her)曾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它通过展现男主人公西奥多与女主人公电脑操作系统萨曼莎的爱情故事,以男女情感为切入口,呈现未来人类与科技之间可能出现的关系问题,并带有赛博格女性主义思想特征,前瞻性展现宾格/客体的"她"(her)向主格/主体的"她"(she)的转变过程。对于《她》中人机恋爱身体缺席,人物具象化与抽象化交织等问题,本文运用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视角,表现以萨曼莎为代表的女性,在未来时代身份展现出非同一性,以及女性由男性附庸、生育机器向永生自由主体的转变,并以多元认识论为遵循,颠覆男权秩序,构建内涵包容、多元、差异的认知体系。
李岩常彬
关键词:女性观
《生旦净末的爱情物语》:困于“镜花缘”的男性叙述话语
2020年
《生旦净末的爱情物语》同《镜花缘》一样,是为女性发声的一部小说。作者亦夫对女性投注了极大的关注与同情,在行文中以诡谲古怪的方式凸显现代女性的困境,用象征、反讽等手法暗藏作者对爱情的思索,并对女性现实问题作荒诞化处理以反讽现实。象征及意识流手法娴熟应用于小说叙事,情节安排也经过复杂考量,但作者仍难以彻底摆脱男性本位意识的羁绊。在其视域观照下,小说中展示的爱情之路促狭崎岖,现代女性难逃男性附庸的悲惨命运。作者在小说中受男性思维牵引,将自身欲望投射到笔下人物身上,暴露出男性叙述者的局限性,其叙述话语同样遇到“镜花缘”式尴尬处境,文中亦充斥着迎合大众心理的“刺激性写作”,有商业目的写作之嫌。
李岩
关键词:镜花缘
浅析《长恨歌》中长脚的人物形象
2016年
长脚出现在《长恨歌》第三部的第三章,整篇小说的倒数第三节,笔墨不多,但十分重要,是他结束了女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使整篇小说有了结尾。作者塑造的长脚形象是都市生活中混社会的众多长脚们的代表,这看似不重要的角色,却有他独特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城市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多农村的青年们纷纷来到城市,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与青年们对未来的憧憬相冲击,沉沦还是奋进,让他们难以选择。生活际遇的波折,命运的坎坷使他们带上厚重的镣铐在冷漠的城市孤独生活。本文将详细分析长脚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其悲剧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作者在设计人物形象时的不妥之处。
李岩
关键词:长脚性格
文本的“沙之书”:李洱小说互文性解读
2021年
互文性是李洱小说最显著的文本症候,横向互文与纵向互文的运用,也是李洱小说的重要特征。互文创作的产生既是受到文学史互文属性的影响,又是“晚生代”作家们对写作题材、方式的有意选择。透过李洱小说由各式互文穿插的话语框架,可以看到繁复与驳杂的背后,隐藏着作者重建的渴求,他将主体性探索内化为自我辩证的生命哲学,指向对自我超越性的可能。正是在充满张力的百科全书式叙事空间里,立体全方位的对话机制完整地呈现了现实的质感与时代的特征。互文应用已然成为李洱的诗学审美,他以新的思想构筑破解了当今美学的困境,在现实与虚无的废墟中书写独属李洱的“沙之书”。
蔡志诚李岩
关键词:互文性
从“青春文学”看大众审美文化流变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梳理“青春文学”发展现状与社会影响,探讨不同时期大众审美与文学建构的复杂景观。具体表现在传统中心的消解,即审美空间由乡村转移至都市,个人意识取代政治集体观,精英文化受到大众文化冲击;消费社会借助审美文化的包装来装点门面,逐步完成对审美文化的挪用与改造,文学创作日渐市场化、符号化;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新时期大众意识中较为突出的精神特征,化轻历史的沉重感,用戏谑的方式消解崇高来对抗消极。
李岩
关键词:审美文化消费文化历史虚无主义
通幽的曲径与极微的延展——《陆犯焉识》“那辗”的叙事策略探析
2021年
《陆犯焉识》是一部波澜起伏、崎岖坎坷的爱情史诗,它以“那辗”方法谋篇布局。其情节不断被作者纵向拉伸,令爱情之路周回曲折,余味悠长,并于枝节处延展,用极微的手法深入历史褶皱,以家族历史为背景,抒发祖父母之间缠绵悱恻的跨世纪之爱。严歌苓从西方现代思想汲取养分,结合文化经验与艺术想象,内化为独具传统意蕴的“那辗”叙事策略。通过“那辗”手法,塑造一系列“至善至美”的女性形象,其间寄寓着严歌苓对两性秩序重建的期待,对自由主体女性迸发强大生命力与感召力可能性的探索。
李岩
关键词:《陆犯焉识》严歌苓叙事策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