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肿瘤
  • 2篇胃腺
  • 2篇胃腺癌
  • 2篇腺癌
  • 1篇丁酸
  • 1篇修补术
  • 1篇异丁酸
  • 1篇预后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
  • 1篇上皮间质转化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黏蛋白
  • 1篇黏蛋白表达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俞继卫
  • 4篇裴国清
  • 3篇姜波健
  • 2篇吴巨钢
  • 1篇顾岩
  • 1篇王守练
  • 1篇杨建军
  • 1篇倪晓春
  • 1篇火海钟
  • 1篇宋致成
  • 1篇杜亚琼
  • 1篇杨帆

传媒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肿瘤起始细胞化疗耐药机制研究
2017年
肿瘤起始细胞是肿瘤发生的源头,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多向分化、DNA修复活性,以及抗凋亡等干细胞特性,参与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是肿瘤耐药性产生乃至复发的根本所在.然而肿瘤起始细胞耐药机制错综复杂,既涉及肿瘤的一般耐药特质,也保留了干细胞的天然耐药属性.具体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肿瘤起始细胞内生型和外生型两个方面介绍肿瘤起始细胞的化疗耐药机制.通过揭示耐药机制,可以利用其来预测临床化疗的效果.现就肿瘤起始细胞化疗耐药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裴国清姜波健俞继卫
关键词:肿瘤化疗
异黏蛋白表达在胃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侵袭转移的影响
2017年
目的 探索异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8例胃癌组织标本异黏蛋白和E-cadherin表达,并利用χ^2检验等分析其对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干扰异黏蛋白蛋白表达,观察异黏蛋白对MKN45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 胃癌组织中异黏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29)、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4)及抑制E-cadherin表达有关(P=0.001)。同时,异黏蛋白阳性患者预后比其阴性患者预后更差。当下调MKN45细胞异黏蛋白表达时,则其E-cadherin表达增高,N-cadherin、Slug及Snail表达下降,且细胞的侵袭能力(P=0.027)和迁移能力(P=0.008)下降。结论 异黏蛋白通过转录因子Slug、Snail而非Twist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胃癌的转移,并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
杜亚琼裴国清姜波健俞继卫
关键词:胃肿瘤上皮间质转化预后
HIBADH蛋白表达在胃腺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3-羟异丁酸脱氢酶(3-hydroxyisobutyrate dehydrogenase,HIBADH)蛋白在胃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胃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6例胃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及癌转移淋巴结中HIBADH蛋白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HIBADH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在细胞层面,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IBADH稳定敲除的MKN45胃癌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及伤口愈合实验(细胞分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干扰序列和阴性对照序列),探索HIBADH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胃腺癌原发灶组织中的HIBADH蛋白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高(χ~2=54.738,P<0.001),且胃癌组织中HIBADH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管浸润、p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均相关(P<0.05)。在癌转移的淋巴结中,HIBADH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100%(48/48)。HIBADH蛋白表达阳性组和HIBADH蛋白表达阴性组患者的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16.4%和69.4%,后者的生存时间较长(χ~2=19.612,P<0.001)。HIBADH蛋白表达被干扰后,MKN45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伤口愈合能力较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但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IBADH蛋白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提示肿瘤分期晚、患者预后差。抑制HIBADH蛋白表达可降低胃癌细胞的运动能力。
吴巨钢裴国清杨建军火海钟宋致成俞继卫顾岩
关键词:胃癌细胞运动
轻量型和中量型补片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轻量型补片和中量型补片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145例(152侧)患者临床资料,其随访率为91.19%。研究分为轻量型补片组59例(60侧)和中量型补片组86例(92侧)。于术后3、6及12个月行门诊和电话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观察指标。结果轻量型补片组和中量型补片组术后疝复发率分别为1.67%和1.09%(P=0.762)。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2组病例的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腹股沟区不适发生率、异物感发生率及边缘牵扯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轻量型补片组和中量型补片组的疼痛发生率(8.51%vs 12.50%)、异物感发生率(4.26%vs12.50%)、VAS疼痛评分均值(0.24±0.02 vs 0.34±0.14)及边缘牵扯感(6.38%vs 5.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腹股沟区不适发生率比较,轻量型补片组为17.02%,显著优于中量型补片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轻量型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1年期的随访结果显示轻量型补片组的腹股沟区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量型补片组。相较于补片重量而言,网孔的大小或对术后慢性疼痛和腹股沟区异物感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裴国清杨帆倪晓春吴巨钢王守练姜波健俞继卫
关键词:疝修补术手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