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景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庄子
  • 3篇老子
  • 2篇善恶
  • 2篇主义
  • 2篇子思
  • 2篇论争
  • 2篇孔子
  • 1篇虚化
  • 1篇艺术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愚民
  • 1篇愚人
  • 1篇缘由
  • 1篇正解
  • 1篇中华优秀传统...
  • 1篇神人
  • 1篇圣人
  • 1篇视域
  • 1篇天性
  • 1篇同异

机构

  • 12篇江苏师范大学
  • 6篇湖南大学

作者

  • 12篇张景
  • 2篇张松辉
  • 2篇张海英

传媒

  • 4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庄惠同游濠梁缘由新探被引量:2
2020年
庄子长期在宋国隐居,惠施长期在魏国为官,二人为什么会一起出现在第三国——楚国的濠水观鱼,这是一个至今无人探讨的问题。实际上,二人之所以能够同游濠梁,缘自一场政治风波。惠施相梁期间,庄子前去拜访,以亦友亦客的身份在魏国逗留一段较长时间。在此期间,主张合纵的惠施败于主张连横、在魏国掌权的张仪,惠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被迫逃离魏国,作为惠施之友的庄子为了躲避池鱼之灾,只能陪同惠施一同逃往楚国。濠梁之游,就发生在他们脱离险境、刚刚进入楚地的时候。
张景
关键词:庄子惠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魂”与“根”关系刍议——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探索
2023年
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中华民族执着追求真理的品格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于中国的沃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可以说是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的契合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融关系,把握好“魂”与“根”的确切内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决不动摇,决不能在二者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出现误解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的现象。
张景
论中国古代人性论争的症结所在
2019年
人性善恶,是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古人先后提出性善、性恶、性无善无恶、性有善有恶、性善恶混等不同主张。对人性的认识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分歧,主要原因是有人把后天的染性与先天的天性混为一谈,把染性等同于天性;而有人又把天性与染性截然分开,忽略了天性中的善恶潜质,从而找不到善恶产生的根源。只有把染性与天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起来探讨,才能够对人性的善恶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张景
关键词:天性善恶
论老子孔子“仁”的同异被引量:2
2021年
学界普遍认为老、孔在仁的问题上持对立态度,老子因“搥提仁义”而被视为“反伦理主义”者。事实上老、孔的仁爱主张虽有某些差异,但无根本分歧。相同处在于他们都赞美无任何个人功利诉求的“上仁”“安仁”行为,对仁的内涵认定也基本一致。不同处在于具体实践时,孔子面对“我未见好仁者”的现实,从可行性角度主张以“利仁”劝导民众,老子则坚守“上仁”标准而对“利仁”所隐含的弊端表示担忧。在现实社会中,老子的“上仁”因难以实施而被束之高阁,孔子用来劝勉民众的“利仁”因切实可行而利于社会安定,但客观上往往出现仁义被小人盗用的现象。理清老、孔仁爱思想的同异与利弊,对于今人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张景张海英
关键词:老子孔子
世人无用与神人无用——论庄子“无用”的两个层次被引量:3
2017年
善于逆向思维的庄子在大众普遍追求"有用"的情况下,发现了"无用之用"。人们熟知"无用之用"这一命题,但很少关注庄子的"无用"实际上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无用"——世人的"无用",也即愚昧无知的无用;高层次的"无用"——神人的"无用",即经过无用——有用——无用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之后的"无用"。只有达到了高层次的"无用"境界,才能够做到"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才能够在人世间左右逢源,进退自如。然而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要想准确地运用这一原则以确保自身安全,又谈何容易!
张景
体用关系视域下的庄子“坐忘”思想新诠
2023年
庄子的“坐忘”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概念,其影响几乎涵盖了哲学、伦理、养生、道教、佛教等各个方面。然而其中“忘仁义”与“忘礼乐”孰先孰后的问题,学界至今争论不休。我们认为,对“忘仁义”“忘礼乐”的解读不能局限于狭隘的字面意思,而应该把“坐忘”思想上升到哲学“心体形用”的角度去理解,“忘仁义”即“忘心”“忘体”,“忘礼乐”即“忘形”“忘用”,由“忘心”“忘体”以达到“忘形”“忘用”是“坐忘”思想合乎逻辑的基本发展线索。
张景
关键词:庄子坐忘
生存欲望是一切善恶之源——对中国古代善恶之源论争的反思被引量:1
2021年
人之恶行来自欲望,人之善行来自哪里?古人给出不同答案--来自天然,来自大道与天理,来自后天教育,来自神授,等等。实际上,善行同样来自人的生存欲望。生存欲望之所以能够产生善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共存先于独存、通情转移这些基本生存意识和情感本能。源自生存欲望的善恶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长,取决于客观环境的优劣与主观素质的高低,因此改善客观环境、提高主观素质是助善消恶的关键。
张景张海英
关键词:善恶
论老子君民兼愚的“愚人主义”
2023年
老子是否有愚民思想,古今学者见仁见智,至今争执不休。事实上老子不仅要愚民,而且还要愚君,他是君民兼愚的愚人主义者。老子愚人目的是希望通过“愚”的手段消除赘生于才智身上的各种伪诈行为,从而恢复人的美好天性。虽然其愚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蕴含有否定之否定的意味,但这一美好动机却因不合时代需求而难以实施。
张景陶杰
关键词:老子愚民
老子"有生于无"正解
学术界依据《老子》四十章"有生于无",一致认为"无即是道","有"与"无"二者是"异名同谓"。我们认为,这里的"无"不是指道,而是指空间,该命题讲的是"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与第二章中的"有无相生"是同一个道理。既然"...
张景张松辉
关键词:老子辩证关系
回归孔子思想,避免过仁虚谈
2022年
无论思想还是行为,孔子都坚持“过犹不及”的中庸原则,他既反对“不仁”,也反对“过仁”。然而在其后的儒学发展中,由于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原因,孔子仁义标准进入一个不断被拔高的过程。过度拔高仁义使其失去了可实践性,只能成为可以仰视却无法企及的海市蜃楼。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拔高,一方面使儒家思想因无法取信于人而逐步式微,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也产生诸多弊端。因此要回归孔子中庸原则,避免过仁虚谈,重新恢复儒学生机。
张景
关键词:孔子中庸仁义过犹不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