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寅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芽胞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梭状芽胞杆菌
  • 1篇普萘洛尔
  • 1篇普萘洛尔治疗
  • 1篇热消融
  • 1篇萎缩性
  • 1篇萎缩性胃炎
  • 1篇胃炎
  • 1篇腺瘤
  • 1篇消融
  • 1篇疗效及不良反...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及不...
  • 1篇门静脉
  • 1篇门静脉高压
  • 1篇结肠
  • 1篇结肠腺瘤
  • 1篇静脉

机构

  • 4篇广东省农垦中...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黄寅
  • 3篇罗晓蓉
  • 3篇曹海丹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粪汁管饲治疗艰难梭状菌感染的研究
2017年
目的:为有效治疗艰难梭状菌感染所造成的相关腹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探究粪汁管饲治疗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艰难梭状菌感染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包括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服药甲硝唑、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使用粪汁管饲治疗,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并记录症状改善所有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对照组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病症改善效果好,P<0.05;治疗组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时间、总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所用时间短,P<0.05。结论:临床对艰难梭状菌感染患者采用粪汁管饲治疗,患者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改善效果好且患者恢复快。
黄寅
关键词:疗效腹泻梭状芽胞杆菌
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口服治疗,疗程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肝门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VF)、肝静脉楔入压(WHVP)、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游离肝静脉压(FHVP)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应答率70.69%,对照组治疗后的应答率4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曹海丹黄寅罗晓蓉吴县斌
关键词:卡维地洛普萘洛尔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疗效
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不同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萎缩组,另选同期96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非萎缩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萎缩组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按数字表法随机的将萎缩组伴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7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铋剂四联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疗程为14 d,之后均改为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评分情况以及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胆汁反流、Hp阳性、胃癌家族史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后,两组的胃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Hp阳性、胃癌家族史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三联疗法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铋剂四联疗效相当,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曹海丹黄寅罗晓蓉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生活质量
边缘热消融对减少结肠腺瘤EMR后复发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经内窥镜黏膜切除术(EMR)后边缘热消融对减少腺瘤复发方面的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行结肠镜检查并行EMR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消融组和对照组,各44例。热消融组在EMR后通过小鞘尖端软凝固对腺瘤边缘进行热消融处理;对照组仅做EMR。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腺瘤复发情况及各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后复查,热消融组腺瘤复发率[6.82%(3/44)]低于对照组[22.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5)。2组EMR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级别腺瘤、腺瘤直径大于或等于40mm、零星切除及边缘热消融是影响腺瘤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瘤直径大于或等于40mm是导致EMR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2.033,P<0.05];边缘热消融是腺瘤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0.733,P<0.05)。结论EMR后黏膜缺损边缘的热消融显著减少了首次复查结肠镜时的腺瘤复发,这种简单且安全的技术的常规实施可以提高EMR的效用,减少结肠镜监测负担,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曹海丹黄寅罗晓蓉吴县斌
关键词:结肠腺瘤热消融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